<p> 余荫山房,</p><p>又称“余荫园”,建成于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可园、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1]。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余荫山房深柳堂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人的诗句和乾隆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园内还有清代名士陈允恭所书的对联。</p><p>中文名</p><p>余荫山房</p><p>外文名</p><p>Yu Yam Ancestral Garden</p><p>别名</p><p>余荫园,馀荫山房</p><p>所属地区</p><p>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p><p>面积</p><p>1598 m2</p><p><br></p><p><br></p> <p><br></p><p><br></p><p><br></p><p>造园背景文化历史主要景点建筑结构造园手法社会评价规划重建交通信息相关消息</p><p>园林简介</p><p>余荫山房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尽显名园古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穿过余荫山房景区的大牌坊就是两座大祠堂,分别是余荫山房建造者邬彬的祖父和父亲的祠堂,潜居邬公祠和善言邬公祠,邬彬当年隐居的私家花园就紧挨着祠堂,再往最深处走还有邬彬后人建造的瑜园。[2]</p><p>共35张</p><p>余荫山房</p><p>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一道,合称为清代岭南四大园林,而且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全园建筑面积只有近二千平方米,为四大名园中最小巧玲珑的,并因它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而著称,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3]余荫山房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 余荫山房园地虽小,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p><p>余荫山房</p><p>余荫山房有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堤、石山、碧水,园林所需的元素全部具备,建筑极具特色。深柳堂是整个园林的主体建筑。余荫山房的造林之妙在于通过回廊、花窗、影壁的巧妙借景,造就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绝妙效果,使得小小园中的景致更加的深幽广邃。而且在以模仿自然山水为特色的中国古典园林中,融入不少来自西方的建筑元素。中西合璧,共同营造出这方别具特色的岭南佳景,其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被称为余荫山房三大奇景。</p> <p><br></p><p>造园背景</p><p>余荫山房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期——明、清时期修建的。中国造园艺术之集大成,始于明,理论代表作是计成著的《园冶》;成于清,理论代表作是李渔著的《一家言》。清代,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涌现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南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造园高潮。广东四大名园都是在清代建造的。</p><p><br></p> <p><br></p><p> 余荫山房</p><p>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历时5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竣工。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任刑部主事,咸丰五年(1855年),因“克襄王事”被咸丰皇帝诰授为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p><p>咸丰八年(1858年)邬彬以母年迈为由,辞去官职,归隐乡里。一面全心料理家业,一面又勤奋读书。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同年族人将建造潜居邬公祠和善言邬公祠所剩下来,面积约为三亩的土地赏给邬彬。邬彬便参考画师绘制的园林景观图纸和在京任职时获贝勒王爷赠送的一幅水粉画,又借鉴了广州“海山仙馆”的造园技法,利用这块土地因地制宜地建造余荫山房。经过五年时间,耗资白银三万两,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是邬家的祖祠。</p> <p>余荫山房,久闻其名,一直想去,但不在意,在哪?怎去。完全找不到理由去掀开真面孔。</p><p> 一天,同学约好去一游,终盼那一天的到来,时间关系,怱怱忙忙游了2个钟,拍了些照片作为留念,并编成美篇便于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