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第一村医边继栋(淄博市市立医院)】扶贫岁月 不负韶华

第一村医边继栋(淄博市市立医院)

<p>  七个月的“第一村医”工作即将结束,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好多事还没做完,2020年4月28日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第一村医”,从盛夏到金秋再到寒冬,时间如白驹过隙,七个月很快过去了,派驻村为淄川区西河镇梨峪口村,覆盖村为罗圈峪村和苗峪村,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p> <p>  驻村开始遇到的困难。</p><p> 第一:交通问题。由于驻派村离卫生院有点远,覆盖村罗圈峪村和苗峪村更是离卫生院将近10公里,又都是山路,让本来就不会开车的我更加苦恼,工作咋办?有困难就得客服,于是为了“第一村医”工作就买了个高功率的电动车。可以说这辆电动车在第一村医工作起来给我立下了汗马功劳。期间电动车坏过一次,那是在去苗峪村走访结束往回走的时候,上坡路把电机烧坏了,幸亏遇到好心的大爷用他的三轮车把我送了回来。</p> <p>  第二:熟悉地形。一开始对上班路不熟悉,经常走错路,再就是对村里地形不熟悉,村里小道太多,纵横交错,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心中很是焦急,我先是找到了三个村的地形图,然后将对梨峪口村按十字划分成四片,罗圈峪分为村委片、村东片、南峪片,按片区走访入户,一个片区找一个长期在家健康的领路人,在村医没有时间带领入户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走访,做到“以点带片,以片盖全”。</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派驻村梨峪口村常驻人员400余户,其中贫困户54户,目前为53户106人(6月分死亡一人),其中12户常年在外,慢性病44人。</span></p> <p>  覆盖村罗圈峪村有贫困户24户,38人,其中7户常年不在家,慢性病患者为24人。</p> <p>  覆盖村苗峪村有21户贫困户,29人,其中15户常年不在家,慢性病患者有6人。</p> <p>  第三:迅速融入到群众去。取得群众信任问题,刚开始入户走访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姓名,不知道疾病,不知道家庭状况,村里群众好多以为我是卖药的,对我敬而远之,我便到卫生院和村委拿到村里的贫困户和慢性病群众的名单,在村医的帮助下,仔细地划分常驻村民与在外村民,然后把他们居住地划到我所定义的片区,摸清底数后制定计划,一周五天,一天在卫生院坐诊,两天在派驻村走访、宣传,两天分别在两个覆盖村走访,如一周内任务没完成则周末加班一天,每天工作都记录在工作日志上,记载内容分别是家庭情况、所患疾病、治疗方法以及家庭具体位置,6月底走访完了三个村所有的贫困户,7月底走访完了慢病、高龄自己残疾群众,时间长了,我能准确说出群众的具体情况,甚至家长里短,村里老人年龄的排序,群众也慢慢开始接纳我这个外来户,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们解决病痛,大家都会口碑相传,为以后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便利。</p> <p>  七个多月的第一村医生活,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对工作的得心应手,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p><p> 一、因病返贫。</p><p> 贫困户基本都是老年人,而且大多都是“因病返贫”,大多都是种地为生,生活来源少。可以说他们就不敢生病,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也是能扛就扛,扛不住就去卫生室拿点药打几天吊瓶。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越来越弱,免疫力越来越低,有可能就会多病缠身,再加上常年吃药,给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有的家里都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家里最常见的就是咸菜。</p> <p>  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p><p> 在走访中发现很多贫苦户,尤其老年人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不足,很多“道听途说”的东西他们都会相性。比如很多高血压的老人,都觉得自己没啥症状,平时啥都不影响,没有必要吃药。类风湿性关节炎本来是通过用药或者正规治疗可以控制的疾病,有的人说这是老年病没法治等等。</p> <p>  三、出行不便。</p><p> 现在虽说村里都有公交车,但很多老年人仍存在出行的问题,再加上很多老年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或者说隔的很远,除非是扛不住了他们自己也不想整天麻烦别人。也有很多出门不知道该怎么坐车,不知道想去的医院在哪里,不知道去医院怎么看病等等。</p> <p>  四、怕花钱。</p><p> 先不说贫困户了,就是普通家庭去医院看病都心里害怕,怕查出问题,更怕没钱治病。贫苦户平时吃药都舍不得花钱,更不要说去医院系统的检查治疗了。走访中你会发现好多老人用药不按时,不是他们记不得吃,而且他们舍不得吃。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吃吃药控制控制就行了,还用天天吃,有点钱甭干别的,光买药了。”</p> <p>  有了群众基础,工作就顺利了许多,“第一村医”的新八项职责给我指明了方向,并从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措施。</p> <p> 1.宣传卫生健康政策,利用大集等人员聚集地,开办“健康知识讲堂”,给群众宣讲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知识,宣讲了一卡一码通的使用、贫困人口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政策。群众齐夸党的政策好。</p> <p> 2.关注重点人群,助力健康扶贫,除在梨峪口村村走访贫困户及重点人群外,利用“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医疗服务车到罗圈峪、苗峪医疗服务点进行巡诊、下村入户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对辖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开展慢病随访,截止目前门诊接诊人次400余人,上门服务 260余人次,卫生院助力对派驻村梨峪口村、罗圈峪、苗峪开展贫困户、重点人群全部到户摸排,重点筛查确有疾病救治需求人群20余人,走访贫困人口180人,回访患者40余人。对40余名贫困人口慢病患者进行进行用药指导,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对2名伤残贫困人口在家进行系统性简易查体。</p><p><br></p><p><br></p><p><br></p><p> </p> <p> 3.促进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卫相互融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落实患者检查、诊断、治疗及转诊,对重点人群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通知服务团队进行追踪管理。</p> <p> 4.助力村卫生室标准、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帮助乡医整理日常工作资料,录入相关信息,给卫生室力所能及提供日常所需的手术缝线、一次性刀片、缝针等。</p> <p> 5.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期间陪同家庭医生团队一起入户走访,书写随访旅历。后续又跟家庭医生一起为残疾人签约。</p> <p> 6.实现村级与派出单位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由于我属于跨区县帮扶,平日走访遇到不懂得或者不专业的相关问题都会及时的通过电话进行咨询,第一时间为贫困户解决疾病相关难题。尤其是针对高血压病人的调节用药以及冠心病防治等方面。目前已为三位高血压贫困户血压调至正常。</p> <p> 7.建立医教学传帮带长效帮扶机制。对卫生院及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截至目前业务知识培训5次培训,培训人员60人次,实行每周查房一次,由卫生院业务院长、派驻第一村医带领医疗、护理对住院患者现场指导,对住院病历规范书写等方面给与指导,使卫生院住院病历质量得到提升。</p> <p> 8.积极参加疫情知识宣传和防控工作。如实汇报这一点目前做的很少,工作期间走访时继续坚持佩戴口罩。定期开展新冠肺炎知识宣传,参加卫生院预检分诊工作。</p> <p>  七个月的村医生活让我对基层医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体会到了优秀前辈们口中的不容易。他们经历了台风“利奇马”,经历了百年未遇的新型冠状肺炎,经历了大雪封山,经历了很多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他们都克服了,不管什么时候总能看到“蓝马甲”在山里穿梭。</p><p> 派驻期马上结束,感觉收获满满,收获最多的是让群众们感受到了“第一村医”政策所带来的温暖和福利,村民们的健康饮食习惯、治未病的意识以及出现疾病后用药规范治疗都有明显的好转,这些当然离不开市卫健委、区卫健局和派驻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国家、省、市各大媒体的宣传。个人方面收获也是满满,从一开始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付出的同时会感受到村民浓浓的感谢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p> <p>  这是一段永远也说不完的情缘,如果有什么能让我如此动容,那一定不是路途的遥远、夏日的酷暑,七个月的时光给了我柔软的理由,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我感谢这七个月难忘的山村旅程,给了我一生无法忘记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