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手足口病它主要侵犯3-7岁的孩子,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等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为有效预防园内传播,切实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园已采取了相关的防控措施,同时希望各位家长能积极配合。现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告知如下:</p><p> 该病主要经肠道传播,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为突然起病。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发热、咳嗽、流涕、头疼等呼吸道症状。在患者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常呈斑丘疹及水疱疹,疱疹如米粒大小,边缘充血,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p> <p>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警惕“手足口”病的传染,并做好预防工作。除幼儿园坚持每天做好晨检、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之外,还请各位家长配合做好以下工作:</p><p> 1.注意家庭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保持家中空气流通及门窗、桌凳的清洁,最好坚持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p><p> 2.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注意教育孩子不要用手触摸不干净的地方;严禁孩子将手放入口中。尽量不带孩子到外面用餐。</p><p> 3.如果发现孩子和“手足口病”患者有过接触,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孩子的口水、粪便要及时处理,以减少疾病的传播。</p><p> 4.如果疑似“手足口病”,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为了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的生命安全,必须及时、如实告知幼儿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p><p> 5.幼儿确诊手足口病需隔离两周,并由医生开好证明方可来园。</p><p> 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手足口”流行传染病的防疫工作!谢谢!</p> <p>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与2~6岁幼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春秋季节。</p><p> 小儿传染上水痘病毒后,要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是先发热一天,伴有头疼、厌食、哭闹、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症出现,大多散步于头面部、躯干了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是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红色斑疹或丘疹,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及易破裂溃烂。3一5天后,水疱渐渐干裂,先由中央萎缩,然后结痂,再经数天或2一3周,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一般不留痕迹。</p><p> 水痘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很少有并发症,无需特殊治疗,常可在7-10天内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发热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给病儿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牛奶、肉、鱼等食物;忌吃辣、虾等食物;预防受凉感冒,特别不要吹风;常洗手脸,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温湿度要适宜。剪短指甲,避免幼儿抓伤皮疹而引起感染。</p><p>为预防水痘传染,对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接触过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离观察3周,体弱者可在接触后4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水痘是幼儿常见传染病,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不用住院治疗。当您发现孩子患了水痘以后,先别着急。</p><p> 这里教你一些家庭护理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减轻病痛,早日康复。</p><p> 1、水痘的传染性较强,患儿水痘后一定要严密隔离,不要入园或上学,以免传染其他的孩子。</p><p> 2、水痘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因此,患儿居住的房间要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身体的康复。</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什么是“流感”</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b></p><p>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所有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故会引起反复感染发病,也可发生并发症。</p><p>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一般表现为起病急、发热(有的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p><p> 流感主要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口、鼻、眼导致感染。</p><p><br></p> <p> 感染流感怎么办?</p><p>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出了流感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办?</p><p> 1.孩子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p><p> 2.避免送患儿入园。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而造成手部沾染呼吸道分泌物。</p><p> 3.发热的孩子要注意在家充分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防止病情反复。患儿年龄越小,越需要休息。</p><p> 就医指征:当幼儿出现以下任何症状:体温超过38.5℃;反复咳嗽、流涕;面色苍白,流汗不止;呼吸困难,喘鸣声增高;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如心肺脑疾病、免疫缺陷、贫血、营养不良,伴随哮喘等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患儿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就医时应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p><p>如确诊患传染病,要及时报告本班老师,痊愈后方可来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