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电子计算机四十年的情缘

Everest

<p>最早接触电子计算机应该是在1981年,那时候在大学上计算机原理和微型计算机控制课,需要做一个课程设计,我就选了用计算机编制软件这个题目。那时候国内大概没几个人听说过电子计算机,见过计算机的人极少极少。我很幸运,第一次用计算机竟然是一个美国进口的苹果微型计算机,带显示器的,配备了针式打印机。当我用自己编制的软件打印出一份虚拟的工资单时,还是很兴奋的。</p> <p>毕业之后分配到设计院工作,院里有一个计算站,为全院提供计算服务。那里有一个机房,很大,带静电地板,配备空调(那时候还是全院仅有的一个有空调的地方)。里面安装着一台TQ16小型计算机,占满了整个房间。这个计算机在当时是国产计算机中最先进的,虽然计算机速度运算速度只有每秒12万次,但是比起手工进行计算那也是革命性的。不过,和我之前在大学里用过的苹果计算机相比,确实还是落后不少。编写好程序后,要用打字机在一个专门的纸带上打孔,错一点就要修补(把孔堵上),打好的纸带卷在一个盘上放到纸带输入机里,才能将程序和输入数据输进计算机。计算结果只能在一个窄带打印机上输出,输出的全部是数字,必须按照原来设想的格式,自己去读。这比我用过的苹果机差远了,苹果机既有屏幕显示,键盘输入,又能打印,而且是可以显示和打印英文字符的。所以,我是不大愿意去上机的。</p><p><br></p> <p>一切在1984年左右发生了变化,TQ16退役了,院里换了一批微型电子计算机,和我用过的苹果机差不多了,记得是几台IBM—PC XT,还有几台AT,后来还有长城286。这个时候就方便多了,编程在计算机上用键盘和屏幕就可以进行,再也不用打孔了,存储用的是磁盘(虽然容量只有360K),可以保存编好的程序和计算结果,太方便了。不过,那时候的计算机除了进行计算外,好像也干不了太多的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大概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p><p>事情在1986年左右有了新进展,一个叫AUTOCAD的美国软件开始在中国工程设计界悄悄启动,通过培训班的形式,这个软件很快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尽管没几个是合法软件,尽管也只有为数很少的设计人员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培训。我很有幸参与了一次这样的培训,开启了我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兴趣。当我第一次用电脑画出一张工程设计图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不过很快我就失望了,我可以一笔一划画出CAD图纸,可是我却无法把图纸提交,因为那时候院里没有配备任何图纸打印机,除了我,大概全院也没啥人对计算机出图感兴趣,大家习惯趴图板几十年了,谁会想过电脑能画画啊。</p><p>不过,上面还是有高人的,终于1988年部里决定要给几家甲级设计院引进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计算中心派人去美国高高兴兴买回来几台专门用于画图的ADRA计算机和MICROSTAITION,还配备了可以打印硫酸纸图的绘图机。不过,去美国培训的人都是计算中心搞计算机的人,他们不是设计人员,根本不懂设计,而设计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也根本玩不了这些洋玩意。结果是,这些高大上设备回来大半年使用率几乎为零,其他院情况也类似。部里领导不高兴了,花了这么多外汇,不是当摆设的。于是,放出话来,再不应用就把这批机器收回。院领导也有点着急了,赶紧要求各专业必须赶紧搞点应用,不然不好交差。我本身有兴趣,乘机去鼓捣鼓捣这些洋玩意挺好,我就自告奋勇去了。说实话,这些电脑都是好东西,画图的功能比AUTOCAD可强很多,终于我很快就把打印好的图纸用于电厂设计中,迈出了计算机出图的第一步。</p> <p>但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这些引进的计算机都没有汉字系统,图纸上的标注文字无法使用汉字,所有的设计说明只有打印好图纸后再手工添加上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当时在PC机上已经有的点阵汉字系统,决定研发一个用于绘图用的矢量汉字系统,经过大半年的开发,最终终于搞成了,解决了绘图中的汉字问题。后来我又在这套绘图软件基础上开发了电气接线图辅助设计系统等一些应用,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p><p>进入九十年代,电脑开始进入家庭,286,386,486,一直到586,内存在不断增大,CPU速度也在不断增加,电脑开始用于办公,各种汉字软件,使得办公越来越方便,铅字打字机大概就是那个时候逐步被淘汰的。电脑也开始用于玩游戏,什么水管工玛丽,波斯王子等那时候挺流行。再后来,笔记本电脑也出现了,我用的第一个笔记本电脑是东芝的笔记本,大概是在1996年,安装了win95,比原来win32强大多了,还配备有光驱。也就在那一年,我开启了网络时代。院里开通了第一个通过电话线上网的端口,有一个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就这样我的笔记本电脑可以上网了。还记得第一次上网,打开IE浏览器,输入的第一个网址是雅虎。那时国内还没有任何门户网站,什么网易,新浪,搜狐,那都是后来慢慢兴起的。网上可以浏览的也基本上是英文内容。后来网络也慢慢热起来,我还为院里的一个产品编写了一套网页展示,在网上推广该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那几年除了上网浏览别人的新闻,产品介绍,文章之外,好像网络也没啥大的用途,绝对无法想象后来这么多功能。</p><p>到了2000年前后,我们国家开始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了。一个是当时掀起了互联网热,股市里投资互联网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二是当时互联网的应用开始扬帆起航,我觉得最早应该是从论坛和聊天开始的,各大网站开设了聊天室,网上各种论坛,贴吧逐渐兴起。即时聊天软件也应运而生,当时以ICQ为代表的各种聊天软件在国外开始流行。最早在聊天软件上聊天的对象都是外国人,以英文交流,只能输入文字,不能发照片,更不能语音和视频。马化腾正是看准了这些缺陷,推出了中国版的ICQ——OICQ,即现在的QQ,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及时通讯的发展,也成就了日后的互联网帝国腾讯。</p><p>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九十年代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以AUTOCAD为基础,二次开发的各专业的软件,极大地推动了CAD在中国的发展,新一代年轻工程师从开始工作起就把CAD作为自己的设计工具,所以差不多十年时间,中国设计界基本实现了彻底抛掉绘图板的理想。那些不会CAD的老工程师,也逐步离开了设计一线,成为审图人员,并随着逐步退休,彻底告别了设计生涯。不过,从九十年代开始,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我们设计界的CAD主要还是2D时代,除了建筑专业的渲染图,很少有人真正开展三维设计。到了21世纪前十年,三维设计才开始进入我国设计界,特别是随着国外引进项目的增多以及走出去的项目越来越多,设计手段与国际接轨成为必然趋势。三维设计软件PDMS,PDS以及smart plant等提供的强大设计工具,出图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使得以三维模型为基础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系统成为可能。三维设计成果直接用于工程管理以及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已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的必然选择。</p> <p>我们个人用的电脑在最近的二十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软硬件不断更新,开始人们还286,386…这样数着,后来什么奔腾I,奔腾II,再到后来也数不过来了,软件随操作系统变化也数不过来了。后来就想着想着怎么便携,手提电脑方便但还是有点大,于是出现了一种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的掌上电脑,当时挺酷的,能处理文字和图表,做会议记录挺方便,但是这玩意不能上网。于是就出现了平板电脑,不但可以当电脑还可以上网。最后就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等于人手一台可以打电话的小电脑。现在,除了办公之外,业余时间,人们大概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这台电脑上。</p><p>我很幸运自己赶上了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带给我们日新月异的生活改变,但是无论我们有多强的想象力,大概也很难想象出未来十年,二十年后,计算机技术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奇迹,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亦或脑机接口?我期待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