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班课堂随笔 <p class="ql-indent-1">事情是这样的。</p><p class="ql-indent-1">自从接手新的九四,我发现他们真的不一般,作文总是写的很大,写世界安全,写中国疫情,写河南发展,偏偏很少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切事情。</p><p>干着急,怎么办。直到那天看到王君老师在自己作文教学著作的第一章章首是这样写的,“我让学生怎么做我自己就先怎么做。爱写作才能教写作。”</p><p class="ql-indent-1">以往,我只会在作文课时,跟学生说如果我写校园生活的话,我会这样写,那样写,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滔滔不绝。可是一点作用都没有。</p><p class="ql-indent-1">转变学生何不从改变自己开始,昨天课后本是体育锻炼时间,但因下雨学生自习。我又一次提到了学生作文时的问题,还是一如既往的拿刚刚过去的语文课上的一幕举例。</p><p class="ql-indent-1">不一样的是晚自习后我尝试写下来了。</p> <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别的语文课</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像往常一样,我照例拿着课本走向教室,我是踏着铃声进入后门的,可喜的是学生们早已进入语文状态,这节课注定和往常不同。</p><p class="ql-indent-1">仔细听后,发现他们在读早上没有讲完的《鱼我所欲也》,真不错孩子们,能够自觉学习了,心里默想。就这样我在得意学生的进步中沉浸了五分钟。随后我便大手一挥,表示停止。不知哪来的勇气,鬼使神差的,不按流程的,我竟没有开讲,而是向他们发问了。</p><p class="ql-indent-1">我问八年级时我们接触过孟子作品,那谁能对孟子进行简单的介绍呢?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我在心里默念,似曾相识的场景,同一个月前的那次尴尬一样,简单的常识却无人回答。环顾四周一片寂静,无一人张嘴,更别说抬头跟我有目光的交集了,他们像犯了错的罪人,生怕我这判官会多加刑罚,个个哑口无言。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就在这静止的画面中缓缓流逝。终于,浮琳开始弯腰,寻找,从抽屉里拿出来八年级教材。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翻到了《孟子》三章。孩子们能够自己找寻答案了,有进步。</p><p class="ql-indent-1">我想听到他们说答案,但是却无人动唇,同学们只是在奋笔疾书慌乱又整齐的默默誊写作者简介。“读出来呗,大声读啊,我们一块分享一块记忆呀,”我在心里干着急。环顾四周依然一片寂静,无一人张嘴。这可不能行啊,我急了。</p><p>(未完)</p><p>(这是我未完成的下水文,昨晚十一点半实在没有绷住手机砸脸睡着了。</p><p>看了黄厚江老师的“共生作文”,我也想依葫芦画瓢,便拿着半成品进教室了。)</p> <p>跟他们说明昨晚未完成的原因,读完自己的半成品后便顺势请孩子们帮我完成后半部分。</p><p>(孩子们用二十分钟时间的随堂小片段便生成了。)</p> <p>浮恩惠笔下的我有更多的心理活动,也写出了我对孩子们的期盼。</p> <p>赵润林同学的作品注重了和前文结构上的照应。</p> <p>浮琳同学的作品,细节更突出,最后一段有升华。</p> <p>徐荟婷同学的作品在结尾部分能辩证来看问题,很棒。</p> <p>接下来是浮宗齐,张灿,梁冰冰的作品,各有各的有点,当然不足之处各位都有。我也有很多。</p> <p class="ql-indent-1">我的结尾也已写出,只是这节特别的课,让我发现不一样的孩子们。</p><p><br></p><p class="ql-indent-1">每位孩子都有潜力,等着我们去开发。</p><p class="ql-indent-1">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