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总策划:胡全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制 作:罗 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编 辑:罗 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供 稿:童慧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陆志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吴秀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董建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张亚美</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一个特别的时代,给了我们一段特别的经历,一段特别的人生让我们有了一个历史进程中的个性标记~知青,农场的经历至今难忘,重温当年的点点滴滴勾起了我们青春的记忆,使我们更加怀念青春的时光。五十年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往事如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往事如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她就像水中的倒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尽管时光的飞逝无情,确感悟着我们之间往日情怀和深深的眷恋,那是一段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人生历史篇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赴前进农场23连五十年纪念</span> </p><p> 五十年斗转星移,半个世纪沧桑变幻,漫长的岁月旅途,留下了一道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情怀。她曾经记录了五十年前的海岛相遇,记录了五十年前农垦之友的蹉跎岁月。让我们推开这重重的历史大门,重返五十年前我们战天斗地,奉献青春的前进农场23连那片盐碱地。 </p><p> 1971年的秋天,那时的我们17、8岁,正值豆蔻年华,风华年少,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打起背包,心中充满着好奇和忐忑,挥手告别泪流满面的亲人,从学校走向了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崇明岛最北面的前进农场23连,开始了与大江、大河、大堤、大田做伴的日日夜夜。 </p><p> 踏上23连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荒芜人烟,光秃秃的食堂和三排新建在稻茬田上尚未收工的平房,没有道路,只有起伏不平带有稻茬的泥路。第一批初来乍到的农友三顿饭还得排好队,拿着碗筷走二十分钟的泥路去16连搭伙就餐,遇到下雨天一路泥浆,只能相互搀扶着生怕滑倒,一个来回浑身湿透,像个泥猴。晚上睡在潮湿的被窝里,听着窗外北风呼啸着像狼群的吼声和着屋顶要被掀翻的撕裂声,女生宿舍不时传来阵阵的哭声,所有这一切对于我们刚刚毕业的思想上毫无准备的学生来讲,感到迷茫、无助、恐惧和不安。农友们生活的艰辛随着人员的增加丝毫没有改变,吃的喝的洗的每人一天限量一瓶热水,因为这水都得是老虎灶的农友一担一担的从河里挑上来再烧,也确实不易。洗澡便要几个月一次回上海休假了才能享受,夏天男生们可以跳到河里洗,女生们只能用一盆冷水冲一下就了事。当时就想这难道就是我们将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吗? </p><p> 生活上的辛酸苦辣使得我们学会了坚韧和顽强,而农场一年四季的农活更是练就了我们一身钢筋铁骨。 </p><p> 忘不了春耕时节,我们手挥锄头“吭哧”“吭哧”的整地,勤勤恳恳重复着黄土地的历史。 </p><p> 忘不了夏播时分,我们把喘息播在种子里,和着汗水洒进了整好地的土里。 </p><p> 忘不了秋收季节,我们不管脸上淌着汗水,仍然你追我赶的收割着稻子,晚上还得继续挑灯夜战的脱粒。 </p><p> 最忘不了的要数冬季的兴修水利。要问农场一年四季最艰苦的农活,大家一定会不加思索的回答:开河! </p><p> 凌晨四点刚过,起床号响起,还在睡梦中的我们揉揉惺忪的双眼,来不及伸个懒腰,赶紧从温暖的被窝里起床下地,简单漱洗后奔去食堂打好早饭狼吞虎咽的吃罢,套上冷冰冰的套鞋,披上厚重的老棉袄,扛起农具匆匆出门。夜幕里寒风飕飕,昏暗的路灯下没有人说话,只有我们赶路的脚步声,凛冽的寒风刮得我们脸颊火辣辣的痛,刺得我们浑身直打哆嗦。来到工地,分连分班开始作业,男生们两脚分叉站在河底,手舞着崇明锹三下五除二的一块齐整的长方形土块就起锹了,足有四、五十斤重,摆放在眼前女生左右两个簸箕两边各一块,女生则弯腰侧身,扁担上肩,挑起这百来斤重的土块从河底沿着早先顺坡筑起的土梯挑上河堤,倒掉土块即刻返回,这样来来回回的从天蒙蒙亮一直干到天黑,腰酸背痛,精疲力竭,体力的消耗不言而喻,但是没有人敢叫苦叫累,有的只是偷偷的流泪,每个人必须得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p><p> 崇明的沙土细软咬脚,重担压肩,腿脚乏力,一脚踩进淤积的泥沙中怎么也难以开拔,越挣扎陷得就越深,最终抽出双脚却陷了套鞋,只能挽起裤管赤脚干到收工,这样的情景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一天中最期盼的就是看到送餐送点心的拖拉机“突突突”的而来,这时大家才得以休息片刻。每年的开河就是这种难熬的持久战,少则四,五天一个星期,多则二,三星期个把月。开河结束,开锹的两腿发麻,手上磨出了血茧子,挑担的肩膀磨出了血泡,血丝粘着内衣。直至今日抚着肩上扁担压过的痕迹,看着手上崇明锹握出的老茧,情到深处,个中的滋味非亲身感受实难倾诉。 </p><p> 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和简单的伙食,使我们这些尚未完全成年的学生老是感觉肚子饿吃不饱,冬辣味(辣味黄芽菜)夏茄子,糖精馒头小块肉是我们当时的美味佳肴,而每当返沪休假后回连队或者是家里有人去连队,都会带一些炒酱、咸带鱼、炒麦粉、小王糕等,和寝室里农友们一起分享,要不了二、三天就全部罄空。那时候还有最盼望的就是希望下雨,下雨天除了干一些拣棉花,搓草绳等轻松的活,有时还可以不出工放一天假,这时候大家三五结伴去场部小卖部购买四分钱一个的雪饼,一口气就能吃掉五、六个,有的偶尔还会去堡镇小饭店打个牙祭,给自己的胃肚增加点油水。 </p><p> 几年的农场生活,无论时间的长短,我们有苦难,也有磨练,有泪水,也有欢笑,有付出,也有收获。无论此后从事什么工作,农场的几年历练为我们后来的岁月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自信,对一切困难都能从容面对,坚韧不拔,荣辱不惊。相信每个人都对这段历史留下了自己永远难忘的人生印记。 </p><p> 五十年前我们携手同行,奔赴农场,磨练了筋骨,奉献了青春。现在尽管我们身处各方,境遇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尽了一份力量,都无愧于这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 </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愿农友们以后的日子幸福安康,回眸浅笑,万事安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童慧贞</span></p> <p>五十年的点滴感想</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十年前的今天(11月10日)由市北和安源二中学70届毕业的30名学生,首批被分配来到了前进农场荒无人烟的23连搞筹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那时的新建连队,只有光秃秃的食堂和三排新建在稻茬田里,还在收尾的平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连队没有道路,只有起伏不平带有稻茬的泥地。每天每人一瓶热水加一勺洗脸水(限量供应)因为水都得由老虎灶人每天一担担从河里挑来烧的也不容易。三顿饭都要排好队拿好饭碗,前往约走20多分钟路的,十六连搭伙吃饭。有时下雨踏着泥泞小路,互搀着只能一路小心翼翼防滑倒,等吃好饭再回到连队,许多农友被雨淋湿浑身都是泥浆。晚上睡在潮湿的被窝里,听着窗外北风呼啸象狼嚎的吼声和屋顶要被掀起的撕裂声、还有远处女宿舍传来阵阵的哭声。对于我们刚刚毕业,思想上毫无准备的学生来讲,感到很迷茫和无助、恐惧和不安!这难道就是今后我们一辈子生活的地方吗?想到这里就听到连长在外面吹着熄灯哨,嘴里喊着,关灯了,关灯了,明天六点起床出操。这里这么苦还管的那么严,真是投错胎了,想到明天还要吃苦,赶快入睡吧……</span></p> <p>我的农场,我的连队,我的情,青春的岁月,我们一起走过,我们尝尽了酸甜苦辣,我们懂得了真诚、宽容、更懂得珍惜,这就是我们的农友情!</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戮力同心滩涂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建队创业五十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当年风霜热血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如今伏枥雄心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喜看阡陌又新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乐为家国育俊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笑问曾经儿女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愿有深情济沧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原前进农场二十三连建队五十年感怀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董建华 2020年11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往事回忆时间久了,记忆中的许多事物、人物会逐渐模糊、淡忘,但有一些事物的场景、画面仍会留在记忆的深处。1971年的夏秋时节,学工学农近一年的70届,进入了分配。根据当时的分配政策,我有二个选择:一是去外地工矿,二是去市郊农场。班主任动员我去外地工矿—兰州炼油厂。但我选择了去市郊农场。动因很简单:离家近、有工资,基本生活有保障。至今我还庆幸当初的选择。不久,来了通知书:前进农场23连。1971年11月22日,是个天气不错的日子。一早,背了个书包,提了个旅行袋,转展乘上了51路。当时中山北路之外就是农田,车子沿着还是煤屑路面,两旁树木隔开的单行道前行。车到吴淞下车,沿着满是弹格路石板路的淞兴路,前往吴淞码头。码头上人已不少,旗帜招展,大幅横幅写着当时最时尚的口号。码头上,有父母、亲戚朋友陪送的;有老师送学生的。有欢声笑语,也有人在哭泣。我无人陪送,就在岸边默默地站着,等待着上船。船慢慢驶向了长江,驶向了天水一色的长江口。在船上碰到了同去农场的同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航程,船终于靠上了第一次听说的堡镇码头。随着人流,走向了码头广场,听到有人在喊:前进23连的,到这里集合。乘上了一辆老式的公交车,人多,大都带着行李,十分的拥挤。车到场部,随着人流来到了一个在刚收割后不久,建造在稻田上,还没有完全收工的三排矮平房前的场地上,说是23连到了。有几位比我们年长者讲了话,其中有一位约四五十岁、崇明口音浓重的老农。后来知道他是蔡连长,实际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在报到点名之后,才知道,连队里有多名同班同学。在23连最初的建连史上,有三批人数较多的70届加入,我们这批是第二批,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11月26日,迎来了第三批。第三批来了之后,进行了分班,我分在了二班。记得第一任班长是朱金凤,男生班长潘鉴根、女生班长陈厚芬。班组成员有:施明德、许文斌、陈晓明、杨振泉、顾伟根、陆志忠、徐若三;赵安琪、余佩君、陈沪玲、陈秀兰、吉佩蓉、马培琴、杨惠珍、郭银妹、方雅芬、姜宝英、谷秀莲。忘不了,晚上在男生宿舍,昏暗的灯光下开班会,朱金凤经常会教我们唱一首“完达山之歌”,这是在农场学的第一首歌。歌词至今还没有完全忘记,“巍巍的完达山,冲云霄....”。朱金凤是比我们年长的老三届,圆圆的笑脸,让人感到亲近。耐心辅导着我们农活,指导着我们生活上的点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大姐。记得:初到23连,23连的食堂还没有完全造好,饭厅里的门窗,只是个空框,用二只草包挂着挡风。晚上在饭厅集合、开会,或站或坐,冷的索索发抖。记得:12月24日,23连建连之后第一次开河,开河在23连与24连之间的土地上,平地挖一条界河,也是场内河流的延伸。时间较短,后来看来这算不上什么。更大的考验在一月份。那是一场刻骨铭心的苦难经历,在经历了的70届农友中,相信谁也忘不了。每天天还没亮,就被催着起床,匆匆上路。扛着工具,在严寒的冬季,路面还看不清晰的路上走上约三刻钟,来到一个叫“相见港”的地方(准确的名字,具体的方位已忘记了),参加在老河道上的挖深加宽。期间的困苦,不知在后来的前进23连史上,有没有比这次更艰苦的了?其中有二个画面印象深刻。画面一: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天来到工地,大家冷的只能不停的跺脚。蔡连长说:男生留下,女生回去。女生们大都回去了,刁凤娅、赵安琪留了下来。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用现在的话说,是‘女汉子’!蔡连长是一位仁者领导。九十年代中,我有事去崇明,顺便去23连看看。在进23连的路上,遇见了蔡连长,我离开23连已十几年了,蔡连长还是认出了我。那时蔡连长的精、气、神还是不错的。现在蔡连长该有八十多岁了,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画面二:严寒的冬天,零下几度,穿着简单的衣裤,双脚陷在冰冷的淤泥中挖泥,让人的部分神经失去了知觉。当时,施明德在底下挖泥,长筒套鞋被戳破了,上来后,才感到脚趾不对劲,发现脚趾被锋利的崇明锹削掉了一块。这个事情,如果在现时,对个人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工伤事故,能获得一笔相应的补偿金。那时,我们太年轻了,只是一群十七、八、九岁的孩子。不懂得在劳动中要保护自己,不少人由此留下了病根。那时国家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相见港’,施明德意外得了个‘九节半’的雅号(施明德不要骂我喔)。‘相见港’开河,前后约有一个月。结束之后,72年的春节临近。在春节前几天,接到家里来电:祖母病亡。向连队请假,要求提前回去。同意提前回去,须得在春节前返回连队,参加春节值班。假期很快就到了,在返回的前一天夜里和当天,上海下起了大雪,到处是积雪,但我得返回连队,连队已经放假。到场部下车之后,发现到处是厚厚的积雪,白茫茫的一片。路又不熟,只能凭印象,从十六连那边回连队。一路上沟沟渠渠不少,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几次滑倒在沟中,积雪沒过了膝盖。这场大雪在我印象中是多年来见到最大的一次,此后再也未见到。第一次如此回连队,印象实在深刻。回到连队,大家都很高兴,原以为我可能不会回来了。值班的领导是周福清连长,还有老职工陈志刚、汤明兴及其他几位70届。当时上海的副食品供应还是十分紧张的,在周连长、陈志刚、汤明兴等人的调度下,值班期间的菜肴还是丰富不错的。难忘的是,春节期间的水十分难喝,又咸又涩。那时崇明经常有海水倒灌现象,春节期间更甚。连队的生活用水,只能靠连部门前的河水挑水。用水塔的水,那是后来的事了。一晃近五十年了,现在想来,恍如昨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陆志忠</span></p> <p>许可发和詹新宝在宿舍前</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打开青春的记忆!(崇明那些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时间不言不语把我倒回了记忆中的芳华,十八岁时背起行囊,拥抱太阳。那年,那月,那日,连队有批人和我一样挥挥手,告别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上海,踏上轮渡,扬帆起航驶向了人生新起点(崇明),开始了新生活。就此,小小年纪就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史命,在茫然中寻找希望,在渴望中品尝五味,虽然集体生活届时也会带来些莫名的亢奋,时而伤感,时而嘻哈,也总会在不经意中燃动火一样的激情,但艰苦的环境与劳动还是占据了身心的大部份,物质的匮乏我们无从责怪,那是年代所至,但繁重的劳动量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不堪重负,其中考量一个人的进步与否重在思想表现,与体力付出,为一次农忙后的评分估值,留一个好的印象,可谓拼尽全力,不遗余力,现在想起这大概就是行为进步的表现,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定位,过去的事,过去的人,过去的是非论断,我把它当作一场人生旅途的风景与修行。纵观那些年,正是朝阳之时,却没有太多的向好,留下了空白且带沧桑感,知识的洪荒愚昧着灵魂,没能奋进,只是等待,正如网上留传着塑造我辈形象的言词:童年败给了卷子,青年败给了票子,中年败给了孩子,老年败给了身子。是啊!记忆闸门打开,那岁月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旅行,它带走了纯真,苍老了容颜,一晃从清涩至暮年走过了半个世纪,无论怎样知青一代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与回望,我们所走的路,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能交给历史与后人评说。也许每个人的青春是美好的,是闪光的,所不同的是境域不同,心海不同,身处不同,评价的观念也不同,这是年代带给每个人的思考,没有好与坏,只是记念农场五十周年的青春记忆!回忆起农场走过的青怱岁月,亦如秋季纷飞的落叶,再如何挽留,都于指间滑落,慢慢地飘进记忆的长廊,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激情伴随着彷徨的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吴秀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忆崇明的那些时日!(四季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春!窗外的鸟儿叽喳不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田里的草尖露珠晶莹,我欲晨风起,为你梳妆同把春耕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夏!赤日炎炎汗水如雨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知了繁叫仿佛烧我心,我欲情不愿,苦为甘来何时才能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秋!放眼望去片片丰收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喜悦之情一语道不明,我欲揽念想,思念之季有谁等我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冬!凄凄岁暮风似远似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皑皑白雪顶如画如影,我欲盼归期,红豆不堪只为团圆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吴秀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四十年后我们又重回崇明前进农场二十三连l,“这块曾经“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大地,留下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还没有老去,容颜依然光鲜靓丽,不妨让月光老人“裁决见证”,今天的“老小孩”依旧风韵犹存风度翩翩,因为此刻似乎都忘记了自己的年龄。</span></p> <p>原二十三年的领导班子成员</p> <p>二十三连70届、72届、73届、74届、75届、76届、部分农友的大合照。</p> <p>这是连队开创者70届部分农友合照</p> <p>这是二十三连72届和73届的部分农友合照</p> <p>这是二十三连74届部分农友的合照</p> <p>这是二十三连75届和76届部分农友的合照</p> <p>昔日的同学,今日的农友,四十年后重返连队,在打谷场前留影。</p> <p>又踏上那片劳作过的田野,</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连队的番号早已撤去,宿舍和食堂不见踪影,但连队的记忆谁也无法抹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追思忆怀五十载,光阴荏苒天地转,当年花儿与少年,昔日音容情犹在。逝去的是岁月,残存的是记忆,无尽的是感慨,不返的是人生,农场再见,一个再见,知归待何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农场岁月虽己远,峥嵘往事却常萦,人间珍贵何为最,风雨同舟战友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己不再年轻,尽管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是我们犹如鸟儿己经飞过;不想说青春悔不悔,我们经历过青春的存在;虽然遥远了,仍印证了曾经的我们这一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青春己逝,年华渐老,互道一声珍重,互贺一声祝福,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有你们在的地方,就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平凡的人生,原来也可以如诗如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张亚美</span></p> <p>胡全辉、谢莉莉和蔡连长</p> <p>张亚美和蔡连长</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时间在走,年龄在变,人生有缘,情谊不变,愿我们健康相随,开心快乐,幸福永远</span></p> <p>二十三连一班的部分农友</p> <p>二十三连二班的部分农友</p> <p>二十三连三班的部分农友</p> <p>二十三连74届部分农友</p> <p>二十三连75届部分农友</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昨天,岁月的漫长旅途,留下了一道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情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昨天,岁月的星辰斗移,恍惚之际,梦醒时分,感悟了时光的匆忙短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今天曾经的农垦之友忘不了五十年前的磋砣岁月,悄然回首,当年的劳动号子还在耳边回荡,仿佛在渔舟唱晚的黄货,赤脚走在大堤上挑着担子,尽情欣赏海岛的田园风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今天我们共同分享“五十岁生日”的喜悦,感知人生的青春旅途让我们步入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金秋黄昏,最美好的“后青春”时代,叙述昨天的难忘的岁月,品味今天的欢歌艳舞和幸福的晚年生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