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有少数的时候,并不知道要写什么。只是初冬清晨的日光金辉暖人,只是不日即小雪,想想就很来劲。 </p><p><br></p><p>虽只是节气,一提到小雪便有些闻名如同见面的臆想,心里顿时静谧,旷野无人,六花飞出,有了几分禅意。这大概就是中文独有的张力,譬如读到“大雨落幽燕”,“幽燕”不过是个地名,却意境朦胧,大雨一落,仿佛点墨化水似的晕染出奇效。恰如《华严经》里所示,心是工画师,能画诸色彩。万物和中文字的“六书”就像一件件瓷胚随类赋彩。 </p><p><br></p><p>小雪这词,朴素而秀雅,常常使我轻易地回忆起幼年的温暖印象。冬天一大早,爷爷总是穿着厚厚的枣灰色羽绒服,提着热腾腾的早点带着寒气回来,进门置好,脱下鸭舌帽,挂在梨木的衣架上端,然后用一只褐色方格纹的手绢擦一下鼻涕,叠起来。当然,他有时候也会顺带买回几个好看的碗抑或是其他日需。一天中,外面是很冷的,街上除了早上在雪白蒸汽里贩卖早点的人,就是叮叮咣咣的工匠,我至今还记得鸽子呀呀飞过和高压电线嘤嘤的声响,而此时,爷爷不是写字读报,给我讲宋词,就是将报纸上的豆腐块剪下来平平整整地贴在一本废弃的账本上,沙发是黛青的绿,盖着白色蕾丝的搭巾。这种细腻而精致的点滴给我仿佛女孩一样的婉转温暖,院子里男人打女人,女人打孩子,孩子追逐着打狗……每件事都使我记忆犹新,充满温情。 </p><p><br></p><p>我最喜两篇关于雪的文章,一篇是是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故事,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小舟经夜方至,未访辄返,他说:我本来就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另一篇是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拏一小舟,毳衣炉火,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倒有几分小林一茶的俳句意味。这几日,有闲暇时我给儿子讲三国,说到三顾茅庐便会有些忘情,因为即便近年来愈发偏重孟子般的浩然凌厉,却在心底里仍然对魏晋的散淡风流独留一席。尤其刘备三人第二次拜谒孔明,时值隆冬,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途中遇到石广元击案高歌: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绿蚁新醅,素裹纷披,性情不可谓不深。 </p><p><br></p><p>性情是包裹在孤独中的。小雪,自然区别于大雪,并不放肆,不要狂草,不要宏大,不要疯要狂要出世,小雪的时候,应是温温脉脉的,带一点儿用写信的方式谈情说爱的含蓄,吃一个苹果,半个面包,读一篇古文,有生活感、旧味道。小雪的时候,吃火锅,打麻将,也好,只是俗理易于蒙翳性情,使初冬这主角的雅致转化为配角的氛围。当然,生活便是如此,吵吵闹闹,哭哭啼啼,嘻嘻哈哈,欢欢喜喜,就像吃火锅、打麻将一样统统混淆在一起,分不开,割不掉。然而性情更像是偶尔一次喝醉了,去伪存真,并不撒野,有规有矩的在微醺里忽然醒来,记忆訇然,哑然,然后明心见性,从牢笼里跑出去,舞上一舞,震动四方。就好像宋朝一位禅师写的: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p><p><br></p><p>这就是小雪该有的劲儿。</p><p><br></p><p><br></p><p><br></p><p> 2020.11.18</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