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师

咏梅

<p>01</p> <p>我们当老师的,每天上课,是习惯踩着点进教室,还是习惯提前几分钟?别看这只是一个小习惯,背后却有点讲究的。</p><p>建议老师们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学生休息到十分钟的黄金分割点(约6分11秒)时,老师进入班级最为合适。</p> <p>老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应该做些什么呢?那么老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应该做些什么呢?</p> <p>一、进行教学设备检查</p><p>教学设备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常有教师因教学设备准备不足或没发现设备故障而带来不必要的尴尬。</p><p>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就可以检查一下设备情况,这样可以减少上课时一些不必要的麻烦。</p><p>二、调整教师的教学心态</p><p>教师的心情,并不是每天都充满激情、充满阳光的,教师的不良心态,既会影响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p><p>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可以利用这几分钟自我调控情绪,力争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心态投入教学。</p> <p>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p><p><br></p><p>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问一问、聊一聊。</p><p><br></p><p>了解一下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对新授课的预习情况,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思想准备、身体准备等情况,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定教,适度调整教学设计进行教学。</p><p><br></p><p>四、 稳定学生情绪</p><p><br></p><p>课间十分钟,班级里会有各种情况发生,有时是某项游戏活动的活跃场面,有时可能是上节课某个话题争论的延续,有时可能是学生从实验室、音乐教室、运动场归来。</p><p><br></p><p>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可以友善地提醒学生调整状态,做好迎接新课的课前准备工作。</p><p><br></p><p><br></p><p><br></p> <p>五、沟通师生感情</p><p><br></p><p>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和学生进行“非正式沟通”,这种沟通可以让学生亲近老师。</p><p><br></p><p>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会更加信赖老师。老师和学生这种平等对话能够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一来,“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产生。</p><p><br></p><p>六、处理偶发事件</p><p><br></p><p>在课间时可能会有偶发事件,如学生打架、吵架、进行出格的游戏、突然身体不适,或教室门窗损坏、电器故障、极端天气等。</p><p><br></p><p>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学生活动、教室情况就处在教师的视野之中,教师就可以及时妥善处置。实践表明,教师提前进教室,课间偶发事件基本为零。</p> <p>七、个别指导学生</p><p>个别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作业问题、知识缺陷、学习习惯、家庭变故、身体康复、心理障碍等,如果不涉及隐私,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前一点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p><p>这种指导往往能使许多在课堂上不易处理的问题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p><p>八、私下激励学生</p><p>我们常说,“公开表扬,私下批评”,但有些特殊情况不宜公开表扬,如某学生带病坚持学习(学生的病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某学生克服父母离异对学习产生的困难,调整好学习心态;某学生作业中的“偶一闪光”(对其他同学而言不算什么)……教师就可以利用提前进教室之机,私下激励学生。</p> <p>02</p> <p>细节决定成败,除了提前进教室,教师还必须知道的15个细节,注意到这些细节,学生一定喜欢您!</p> <p>1</p><p>课堂要立规矩</p><p>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的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p><p>2</p><p>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p><p>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p> <p>3</p><p>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p><p>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的、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会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p><p>4</p><p>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p><p>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p> <p>5</p><p>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p><p>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p><p>6</p><p>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p><p>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p> <p>7</p><p>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p><p>老师站到学生中去,忘掉自己是老师,这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p><p>8</p><p>将游戏引入课堂</p><p>游戏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趣味性的活动,将这种活动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p> <p>9</p><p>善待学生的错误</p><p>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让孩子带着遗憾回家。</p><p>10</p><p>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p><p>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地拍拍肩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p> <p>11</p><p>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p><p>教师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p><p>12</p><p>用心对待“个别生”</p><p>学生总是有差异的,特别是一些智力稍差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成功,需要教师特别“用心”,找到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p> <p>13</p><p>上课决不“拖堂”</p><p>通过观察及来自学生的大量反应表明,下课铃响之后,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还尽情地表现自己,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早已飞到了窗外。要么在交头接耳,要么关书待发,即便是正襟危坐,也是心思烦闷,甚至还会心中嘀咕:怎么还不下课!</p><p>此时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无心接受,当然,更谈不上对教师所授内容积极反应。</p><p>14</p><p>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p><p>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进行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量轻。</p> <p>15</p><p>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p><p>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因为,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重复的。课堂是展示教师创造力的场所,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机械性与思想上的惰性,使自己的课堂每天都有自己的东西,一点一滴地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智慧。</p>

学生

教师

教室

课堂

几分钟

老师

提前

学习

师生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