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屋檐下:安东中学校、丹东八一小学与丹东19中

秀中

<h1>  丹东19中,位于丹东振兴区兴七路25号,主楼建筑在日据时期,是日本安东中学校(男学校)校舍。</h1><h1> 日本安东中学校,校舍面东坐西,北依桃源山,南濒鸭绿江,规规矩矩一字中间高耸,两侧错落排列。显著特征是,主楼正面,三层到顶同框瘦条高窗,并列纵贯,采光极佳,几不见墙,昭示着93年前楼舍设计建造者的教学所用的良苦用心。日据时期,是所谓''新六道沟''中段的地界。也是当时''新六道沟''地面上的最高建筑。</h1><h1> </h1><h1> 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中期,所谓的日本''大正''年代中末期,日本经营南满附属地成果初定,羽翼渐丰后,在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统筹下,日本人在安东及东北有一个大兴土木集中兴建学校的过程。</h1><h1> 日文图文译文显示:'' 大正14年(1925年),安东中学校是继新京(长春)商业、奉天、抚顺、鞍山中学之后,在满洲设立的第五所中学校。新校舍竣工时间是昭和二年(1927年)。''也就是说,当年东北排名第五。</h1><h1> 除了安东中学校,男生学校,附带说一下,这一时期在安东,根据日本''安东会''的图片资料记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安东事务物所还主建了以下学校:</h1><h1> 大正七年,1919年,安东大和小学(前身是明治39年的''安东日清学堂),新校舍建立,现在是辽东宾馆弃所;</h1><h1> 大正14年,1925年,安东寻常小学校,迁入新校舍,现在是振八街丹东一中校址,校舍存一半;</h1><h1> 大正13年,1924年,满铁安东事务所出资,为庆祝日本东宫御成大婚,将安东神社''移转''至镇江山,大正14年,1925年,安东高等女学校新校舍在原安东神社迁出处地址落户竣工,现为丹东六中校址;</h1><h1> 安东中学校校舍建立算是较晚的,跨入了昭和年代二年,1927年,距今已有93年,但它的本校极其附属寄宿建筑均超前述学校。</h1><h1> 经过这一番苦心运作,一二十年前,日本在日俄战争后的安东,中日合办的''日清学堂''、''垦亲学校''的早期寄人篱下的初期权宜教育模式宣告结束,日本人在他乡拿自己不当外人,认认真真,毫不含糊地办起了教育,觊觎之心毕现。</h1><h1> </h1><h1> ⬇️安东中学校远眺。</h1> <h1>  ⬇️日本安东中学校。</h1> <h1>  ⬇️. 日本安东中学校学生在学校门口。学生统一着装,日本式战斗帽,长带方型触屁股书包格外扎眼。</h1> <h1>  ↓丹东十九中。日本《安东会》拍摄。</h1> <h1>  《满洲建筑》第八卷“安东中学校新筑工事概要”记载:安东中学校,砖瓦钢混三层楼,总建筑面积1975平,总延展附属面积4101.75平。设计满铁建筑科,监督满铁安东地方事务所,施工长谷川组,设备供应商岛松商店。</h1><h1> 安东中学校昭和2年(1927)6月6日开工,同年10月22丹竣工,耗工时139天。</h1><h1> ⬇️安东中学校新筑工事概要。</h1> <h1>  ⬇️,当年安东中学校承建方:土木建筑协会长谷川组。位于建国后的安东商场西门对面,当年那里是土木建筑单位群集之地。</h1> <h1>  ⬇️,长谷川组出张所,即分支机构,代办所意思,位于站前。据说它的总部位于大连。</h1> <h1>  日本安东中学校,25年始建,27年迁入新校舍,45年垮台,共存世20年,是当年日据安东地区唯一一座日本教育制度模式的男子中学校。100余年前安东县,安东中学校男学生的身影经常晃悠在江桥埠头、五经街市场、镇江山麓等,连中日军警都高看一眼,很牛逼的一群人。</h1><h1> 当年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在满铁附属地实行“双元制”教育制度,即分为中国人教育和日本人教育。日本人学校沿用日本学制,即幼稚园~~寻常小学校(6年)~~高等小学校(4年)~~中学校(男子5年)~~高等女学校(女子4~5年)~~职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中国人学堂分为公学堂、普通学堂、普通中学、职业学校丶师范(师道)学校。例如当时安东,类似日本安东中学校那样的纯粹的现代意义上的综合类过渡备升遴选后备高等人才的中学校,根本没有,林科学校(后来一高曾经4中),商科学校(后来3高曾经3中),工科学校(后来2高现在14中),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从教育制度的设置层面看,是落后了的。</h1><h1> 但是,像日本安东中学校之类,也不绝对排除中国人考试入校,只是从未有过。据建国后的大连沙河口妇幼保健院院长蒋志南回忆:''1937年,我在大连朝日小学读五年级时,随全家迁到安东,我就转到安东大和小学(今辽东宾馆弃所编者)上学,这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小学校控制如此之严,何况安东中学校。</h1><h1> 安东中学校20年间,有四代日本人校长任职:首任南部一郎,二任伊藤善吉,三任柚原益树,四任太久保*,连同“安中先生”辛岛太吉、田松龟吉、沼田春之助、宗本升、绪方勳等住宅位于现在的山上街红军部队驻地西侧。</h1><h1> ⬇️日本人龟田绘就的《安东市街地图》,图中指示了当年安东中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住宅。具体位置在山手町附近,即锦江桥以左,当年这里是有身份的日本人居住区。</h1> <h1>  ⬇️,当年安东中学校的学生实行寄宿制,日本人为此专门在镇江山西侧,修建了“江月台”寄宿舍,供学生等居住。</h1> <h1>  昔日的安东中学校,学生一律实行寄宿制,为此,满铁特意在镇江山西麓,仅靠''满铁社宅''的山手町,修建了学生、教职员工寄宿舍,取名为''江月台'' 。江月台即现在的''山上宾馆'',座山望江,风景旖旎,幽净秀丽,其自身建筑群,华丽多样,甚至盖过安东中学校校舍本身,不敢让人相信这是一个中学校的附属生活寄宿建筑。以至于建国后长时间作为安东省、辽东省、安东市、丹东市的涉外接待宾馆。</h1><h1> 日本侵华盘踞安东,上世纪20年代前后大正时期至昭和初期,建造的四座学校之一安东中学校,无论从建筑本身看、寄宿生活配套设施看,还是从日本满铁重视程度看,或者是从日本固有的大男子主义遗风看,确实是无出其右。研究伪满教育史的有关人士也承认,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学校,包括安东,建筑质量、就学率,均高于日本本土,</h1><h1> 可是好景不长。45年8.15光复后,安东中学校寿终正寝。1945.9.10日,一支近30余人的苏联军队乘车从本溪湖出发来到安东,这支小队苏联红军是调查日本在安东的产业分布状况以便''接受''的技术性队伍,日本人的印象这是''脏兮兮''的一支小部队,这只队伍的长官住进了站前的安东酒店🏨,其余的则住进了安东中学校校舍。日本人没有想到,苦心经营20年的供奉有''御影''的设施先进的教育圣殿,竟然住进了''脏兮兮''的苏联人。</h1><h1> 世事有常,建在别人家园上的再好的建筑终归要回归主人。建国后抗美援朝期间,安东中学校校舍一度成为志愿军的后方医院、护士学校。 </h1><h3> </h3><h1><br></h1><h1> </h1><h1> 1962年,安东八一小学从菜市街迁入日本安东中学校; </h1><h1> 1967年,50军进川支左,军人子弟随军,丹东八一小学主要生源枯竭,加之文革时期,八一、育才丶育鹏类的老百姓称之为“八旗”式特权学校,声名狼藉,于1969年增设初中班;</h1><h1> 1970年,振兴区福民小学、滨江小学初中班,并入八一小学,至此,丹东19中学校正式问世。</h1><h1> 21世纪20年代即将过去,安东中学校遗址已是113年,同一屋檐下,仍完整无缺,为我所用的日据校舍,在丹东仍存“两个半”:现在6中主楼,19中主楼,一中半拉楼。放眼丹东,现在中学校的硬件设施早已远超昔日安东中学校,但与房地产业连姻挂钩的商业化趋向显现。据说一中迁入哈蟆塘金山,19中迁入一中遗址,19中校舍充当实验小学分校。百年六道沟振八,教育大潮涌动之中,与房地产勾肩搭背的一股逆流,抚今追昔,令人感觉到一丝丝隐忧。</h1> <h1>⬇️. 安东八一小学,首任校长任瑞章。</h1> <h1>  ⬇️. 当年丹东八一小学教师。</h1> <h1>  ⬇️. 当年安东八一小学学生,抗美援朝烈士遗孤,50军付军长蔡正国之子蔡小东,与母亲张博,继父董凤奎(时任230医院政委)家庭合影。</h1> <h1>  当年丹东八一小学的主要生源来自丹东驻军50军。当年50军是安东地区最大的人数最多的陆军驻军单位,某种程度上说,没有50军,就没有八一小学校。附带说一下50军,50军抗美援朝由“偏师”跃为英雄部队,回国休整再返朝直至归国十余年驻军丹东,与丹东人民鱼水情深。当年50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里的影响力和统帅心目中的地位,究竟有几分,看下面的珍贵的合影照片边知分晓。</h1><h1> ⬇️. 1967. 3.21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军队军以上干部,当时的50军第一付军长郑志士,站位紧靠毛主席正身后,可见股肱依重!50军断后阻击,有''背''有''靠'',这是朝鲜战场上,汉江阻击战50个日日夜夜证明了的。仅仅二个月之后,50军调防入川。此照片生动解读了当时最高统帅的战略构思和对50军的依重。</h1> <h1> ⬇️. 毛主席正身后站立者,时任50军主持工作第一付军长郑志士。</h1> <h1>  ⬇️. 1967.5.28日,北京京西宾馆,中央军委会议,杨成武代总参谋长讲话,宣读命令:丹东驻军50军入川支左。</h1> <h1>⬇️. 1967/2017,50军调防入川50周年之际,当年安东八一小学就读的50军子弟,回访母校。</h1> <h1>  1967~~2017年,随50军入川整整50周年的安东八一小学当年学生,回到母校,追思纪念当年难忘的学校生活。</h1> <h1>  ⬇️. 1967年随50军入川的八一小学学生,50年后重回母校。</h1> <h1>  参考:《满洲建筑杂志八》,《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史》,《满洲安宁饭店》部分图文,日本安东会部分图文,50军子弟郑大爷回忆录。</h1><h1> 202012.26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