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之约--黄山行(一)

独上兰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星光 独上兰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期制作 独上兰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配乐 《黄山之约》</p> <p>  2016年1月首次赴黄山(北海景区、西海景区),拍摄黄山雪景,虽已近五年过去,仍记忆犹新。正如《黄山之约》歌词所述:恍若在昨天,你惊世的美,篆刻心间......从此后眼中无山岳,请你记得黄山之约,约在那云起时再续前缘,倾心依恋,难说再见,我和你醉在天上人间......</p><p>  黄山市不仅有黄山自然景观、更有徽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向往。自2014年至今,四次赴安徽黄山地区及江西婺源(徽州景观、文化所在)。</p> <p>  </p><p> 以下黄山雪景2016年摄</p> 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p>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b>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b>”。</p> <p>  2020年11月11日同窗二人相约,再赴黄山及徽州古村落,期待观黄山云海、古村秋色。</p> <p>  首日玉屏索道上山,次日云谷索道下山。</p><p> 由于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1月15日,黄山云谷、玉屏索道例行检修,依次各停运一个月,原定11月下旬的行程(彼时天气预报有雨,形成云海几率高)改为11月15日之前登黄山,11月12日、13日黄山晴天,无云,呈现出的是所谓的“硬汉黄山”,无奈。</p> <p>  极目远眺,群山间笼罩着云雾,但无缘云海。</p><p> 相机故障,全部手机摄</p> <p>  前往迎客松途径<b>好汉坡</b></p><p><b> </b>按黄山景区平台提供的摄影线路,第一天<b>:慈光阁站——迎客松——玉屏楼宾馆——莲花峰——鳌鱼洞——鳌鱼峰顶——白云宾馆四星楼——西海瑶台——卧石披云——步仙桥(往返)</b></p> <p>  照片左侧为黄山挑夫挑着偌大的包登山,送往玉屏宾馆。</p> 登上好汉坡远眺 <p>  黄山<b>摩崖石刻</b>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奇葩,凝聚着前人的踌躇满志与激昂文字,凝结着先贤的无穷智慧。在现存的230多处摩崖石刻与40多处碑刻中,大多都集中在风景奇特的悬崖峭壁上,尤以温泉、北海与玉屏楼景区最多。</p> <p>  <b>玉屏峰</b>介于<b>天都、莲花峰</b>间,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b>玉屏峰</b>”。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峰上为文殊菩萨建有文殊院,今在其旧址建黄山王屏楼宾馆。明徐霞客游此,赞叹不已:“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手可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p><p> 玉屏楼背倚玉屏峰,左侧刻有“黄山第一处”、“云海大千”“奇石怪林”、“别有天地”;著名画家张大千题有“云海奇观”;“此山尊”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韩廷秀题。屋顶为“宇宙大观”,“最上端是“天地自丽”、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赫然醒目,字径两米。</p> <p> <b>玉屏峰</b>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登台四眺,景色奇绝。清人汪土宏有诗赞曰:“玉屏峙霄汉,鸟道度松门。登临处,诸峰展底存;云今甘在下,嶂出尔何尊。极目无穷尽,空青抹一痕。” </p><p> 黄山标志性景观--<b>迎客松</b>。非常遗憾,刚修好的相机背上了黄山,下缆车刚拍三张照片即再告故障,全程手机拍摄记录。</p><p> <b>迎客松</b>为留影最热景点,众人排队,急匆匆中未能多选角度。</p> <p>  青狮石上刻有朱德的“风景如画”,字径一米;“一览众山小”,落款:乙亥仲秋 林张寅书;狮石上的石刻还有:大巧若拙、狮石、天仙荣景、群峭摩天、观止、不险不奇、奇松怪石天然仙境、刻峭千仞、老松、胜景、妙、小清凉、不可阶、烟云万状。</p><p> 大巧若拙:刻于玉屏峰狮石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程振甲题(狮石左侧,未拍到)</p> <p>  刻于玉屏峰象石上刻有:<b>岱宗逊色</b>、奇观、象石、气象万千、紫玉屏风。<b>岱宗逊色</b>:岱宗,泰山也,与黄山比,五岳之首的泰山都逊色了(照片自网络)。</p> <p> 迎客松前留影是必须滴</p> <p> 登奇石再拍迎客松</p> <p> 奇石旁观<b>天都峰</b>及其周边景色</p> <p><b> 天都峰</b>位于黄山东南处,西对<b>莲花峰</b>,东连钵盂峰,与<b>光明顶、莲花峰</b>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因为四周雾气环绕,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p> <p> 告别<b>迎客松</b>,前往<b>莲花峰</b></p> <p>  在此登<b>莲花峰</b>--黄山最高峰,询问途经此地的一位团队导游,被告知登莲花峰的路难攀爬,奉劝我们不登为好。</p><p> 黄山有36座大峰,即使数次赴黄山,恐怕也不可能全部登临所有山峰。黄山景区官方平台为游客规划设计了九条专题线路,我们选择了摄影线路。</p><p>【天数】:二日游</p><p>【线路时长】:7.5-8.5小时</p><p>【线路里程】:9-10公里</p><p>【体能消耗】:900-1000千卡</p><p>【台阶数】:10141级</p><p><br></p> <p>  海豚石,石块上有一根竖立的石柱,形如翘首的海豚,故名“海豚石”,又有人觉得像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哥大,故又名“手机石”。其岩石为黄山第二期(约1.3亿年前)粗粒似斑状黄岗岩,顶部的石柱较基底的来说含石英等稳定矿物质更高,更不易风化,而残留下来形成石柱,这种现象称之为“差异风化”。</p> 在索道西侧观天都峰 前往鳌鱼峰 黄山松 拍一张两人投影,缓解疲劳 龟蛇守云梯。在百步云梯上方,两旁各有一石,一如龟,二似蛇,共守云梯,人称“龟蛇守云梯”,因龟蛇二石位于莲花峰脚,故又名“龟蛇守莲花” 百步云梯位于安徽黄山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这就是“百步云梯”。 明代后世靖曾有诗云:“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猿惊难上回山水,鸟骇迟飞落野藤.行客携筇常起伏,山僧着展每凌竞。后阶先幸奇松护,独立能遮最险层。”今人亦有诗云:“云梯百步客心惊,曲折蜿蜒接太清。莫说自然多险境,人生道路更艰辛。”<br> 这位长者已八十高寿,竟矫捷地登上百步云梯,走到此处必定已攀登了许多台阶,跟在老人身后的是其孙辈,然而她们的双肩背包却由老人背负,着实佩服!游客纷纷啧啧称赞,为老者拍照留念,她笑得很灿烂,让人感到生命的顽强不屈,更让人感到生命之美! <p><b> 鳌鱼峰</b>是位于玉屏至北海途中的一座小山峰,峰以形名,海拔1780米,是黄山奇景之一。景观有鳌鱼洞、鳌鱼峰、大块文章。远观似<b>鳌鱼吃螺狮</b>,下百步云梯,向鳌鱼峰眺望,只见鳌鱼正张开大嘴,似要吞食前方螺蛳状的圆石,峰石结合,构成鳌鱼吃螺狮的奇景。从成因上看,鳌鱼嘴是花岗岩沿水平节理被剥裂而张开,而螺狮石则是由花岗岩球状风化而成。</p> 在百步云梯下端观景台,向鳌鱼峰前方的山谷处观看,有一怪石高约三米,宛如一位身披袈裟,头戴僧冠的和尚,打坐静修,取名“<b>老僧入定</b>”,如有云海时又称“<b>老僧观海</b>”。 <p><b>  一线天</b>在文殊洞下方。登玉屏道中,过小心坡、渡仙桥,有一道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仅0.5米,中间盘道有80多级,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若非子、午,不见月、日,故名。</p> <p>  清人李斐有诗云:“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p> <p>  我们未选择一线天攀登,而是向鳌鱼峰方向行进(摄影线路)</p> 登鳌鱼峰经鳌鱼洞,位于鳌鱼峰腰。洞内狭窄,右上方有光照入,仰望蓝天一线。出洞则境界开阔,别有天地。据传,元末农民领袖朱元璋,一次与元兵交战失利,逃到鳌鱼峰下,前有高山,后有追兵,只好求助于神。此时,莲花峰顶石莲开放,一位白发仙翁手挥拂尘向鳌鱼峰腰一扫,随着一道金光,一声轰鸣,峰壁裂开,石洞出现。朱元璋当艰即拜过仙翁,穿洞而去。因是天然石洞,人们便在洞口镌上“天造”二字。 出鳌鱼洞俯瞰,“极目楚天舒”。 右侧的山峰即为<b>莲花峰</b>。 <b>莲花峰</b>是黄山风景区境内第一高峰,<b>为36大峰之首</b>,海拔1864.8米。位于登山步道玉屏楼到<b>鳌鱼峰</b>之间。<b>莲花峰</b>登峰盘道5里,相对高度110米。1997年,莲花沟开辟500米登山新道,由蹬道、栈桥、观景台等组成。<div>  右下角的奇石似蓄势待飞的鹰</div> 鹰石侧面观 <p><b>  鳌鱼峰</b>顶的这块奇石形似乌龟</p> 鳌鱼头 鳌鱼峰下山石一侧酷似黑猩猩,一导游给他的游客手机拍摄示意:女游客可在此留影,名曰:“美女与野兽”,暂且做一次“美女”吧。 鳌鱼峰一侧小憩 <p>  鳌鱼峰北侧视野开阔,在此观天海。按观云海地理位置,黄山可分为南海、北海、东海、西海、天海。</p> 对面即是光明顶,圆球建筑为黄山天文台 “大块文章“刻于鳌鱼峰崖壁,字径70厘米,落款“丁丑(1937年),夏日,邹鲁题。据黄山石刻工吴玉刚口述,四字由吴刻成。“大块”,锦绣大自然,“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指此地景色五彩缤纷、变化万千。李白诗曰:“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山上尚有红叶、黄叶,不乏秋景之美。 登上图突兀的山石所见 <p>  左手侧为<b>莲花峰</b>,<b>莲花峰</b>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登峰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洞穴陡立,游人叠级而上,如在莲孔中穿行,恰似“倾曲作蚁旋出花萼中”。沿途风光奇绝,峰壁间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p> <p> 正午时分抵达当天下榻酒店--<b>白云宾馆</b>,办理入住,在此午餐,一份米饭、菜75元,一份素菜面条60元,因山上所有食宿物品均由黄山挑夫艰难地挑上山。没有黄山挑夫,游客是无法住宿山巅,赏黄山奇观的。游客登山遇挑夫纷纷主动让路,道一声辛苦!</p> <p> 午餐后,前往西海瑶台、卧石披云、步仙桥,一路前行,中途仅遇到一位由西海缆车方向过来的年轻小伙子,结伴前行。</p> <b>西海瑶台</b>北侧为<b>西海大峡谷</b> “<b>西海瑶台</b>”通往“<b>卧石披云</b>”的石阶路是开凿在坡脊上的,看上去比较险 <p> <b>西海瑶台</b>一侧为西海大峡谷</p> <p><b>  黄山松</b>是在黄山独特地貌和气候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中国特有种,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它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凉润、耐瘠薄,但生长迟缓。</p> <p>  <b>植物文化</b>:黄山历经沧海桑田孕育出的奇秀的<b>黄山松</b>,它以特有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达成了自然景观的和谐一致。<b>黄山松</b>的种子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它登临崚峻峭壁之上,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p> <p>  <b>黄山松</b>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它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的。长在峰顶、悬崖峭壁、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山松还奇在它特有的天然造型,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神态迥异,有一种奇特的美。</p> <p><b> </b>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自然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b>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b>等。</p> <p>  “<b>卧石披云</b>”刻于白云新道约1.5公里处悬崖上,落款为“癸酉”(1993年)秋,寂原江兆申书。作者于1993年秋历游黄山写生期间,触景生情,有感而题。江兆申(1925-1996),字寂原,台湾书法家、画家,出生于安徽歙县。</p> <p> 黄山<b>步仙桥</b>建成于1988年。一座小小拱桥在两座峭壁之间悬空而架,桥下是万丈深渊,十分险峻而富有情趣。<b>步仙</b>桥将梦幻景区和天海、白云景区连接在一起,一头通向黄山西大门钓桥庵,一头可通天海。作为绕谷路线地标,是很多爱冒险的游客必到之处。</p> <b>步仙桥</b>与黄山风景区<b>始信峰</b>景区的<b>接引桥</b>和玉屏景区的<b>渡仙桥</b>并称黄山最著名的三桥,从天海景区海心亭(白云宾馆处)徒步过来2.8公里,折返需要3小时。 前往步仙桥的最后一段路比较陡峭,且台阶破旧,考虑4点需登光明顶观日落,还需消耗体力,放弃前往(照片自网络)。 <p> 原路返回白云宾馆</p> <p>  </p> <p>  <b>光明顶</b>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41米,<b>为黄山第二高峰</b>。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p> <b>炼丹峰</b>是黄山中部的山峰(右侧山峰),紧连光明顶,海拔1827米,旧志列为36大峰之首,传说因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此炼丹而得名。相传黄帝为了要长生不老,向他的两位大臣容成和浮丘请教炼丹之术。浮丘公说:“炼金成丹,必假山水。山秀水正,丹药乃灵。臣尝遍历名岳,唯黟山为神仙都会,云凝碧汉,山高林茂,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黄帝听后很高兴,立即命驾前往,并由浮丘公、容成子偕行。经八甲子,丹始炼成,吞服七粒,身轻体爽,沐温泉浴后,皱皮脱落,白发转黑,以后又乘坐天降的白龙去了仙界。<div>  天文台前左侧峰顶为观黄山日出处</div> <p>  日出观景台面积不大,在此俯瞰,令人豁然,一览众山小。</p> <p>  在此可观天海</p> 最后来到观黄山日落处,这里面积大于观日出处,但早已站满了人。 <p>  在此向南观,左为天都峰,中为莲花峰,右侧平缓的为鳌鱼峰。</p> 首日黄山行随着夕阳西下而落下帷幕( 手持手机摄日落,光线较暗,画质只能是勉强了)。 <p>  2020年11月12日摄于黄山,欢迎光临!祝您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