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诗意盎然的十一月,海南省2017——2021年度中学省级学科带头人齐聚在咱暖阳如春的椰城海口,开始“教学主张的提炼与表达”的线下集中培训……</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开班典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时间:11月16日上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主持:陈福祥院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出席: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符永雄院长、海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陈振华处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符院长解读本次会议精神,提出几点要求。要求如下:1.珍惜学习机会,按时按量完成任务;2.服从基地学校安排;3.做好疫情防控工作。</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4, 49, 17);">开幕仪式上,海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陈振华处长对我们学带提出了一下希望:</span>希望各位学带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星星之火燎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p><br></p> <p>第一天,即1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的周序博士给我们送一顿关于论文写作的饕餮大餐。</p> <p>周博士在《一线教师如何撰写科研论文》中给我们分享了:</p><p>一、教学论文的写作套路</p><p>1.教学流程式论文</p><p>2.教学观点式论文</p><p>二、一般性的写作要求</p><p>1.标题——要小,尽量有一个明确的问题。</p><p>2.摘要——是文章的主要内容</p><p>3.关键词——单一的词或或者一些约定俗成的成语。</p><p>4.正文——需要提供论点、论据和论证。</p><p>5.参考文献格式——严格按照各种规定标明作者、页码、版面等。</p><p>三、我怎么知道我的论文写得好不好?</p><p>1.写完之后如何判断质量高低?</p><p>2.我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论文?</p><p>3.我的了论文写得不好的话,如何修改?</p><p>四、最后谈论文如何投稿?</p> <p>下午,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谈《新时代学校教学问题的探讨》。</p> <p>这是一个格局比较大的新时代教育理念,需要我们不断钻研探讨……</p> <p>第二天,即17日上午,由省学带丁继成老师和农垦中学的李虹虹老师就《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同课异构。丁老师把“神”和“形”做课脉带领学生从散文的神和形出发,让学生领悟故都的秋味及荷塘月色的独特魅力。李虹虹老师,从“闲”字下功夫,带领学生从“闲”景,“闲”情为抓手进入文本,展开教学。</p> <p>牛业勋校长说:</p><p>“新教材 新教法 新课堂”新在什么地方?它诞生于对以前语文教学的纠偏,但纠偏也要矫枉过正,防止走马观花,语文应坚守课堂不变的东西。老师要指点到要害之处,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涵咏内化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倡导有目标的教学。好的问题设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p> <p>下午3点,有两位学带进行微讲座。首先是孔宪锋老师就教学反思分享了自己的见解:</p><p>第一,名师课例收集(每学期开学前两周收集)</p><p>第二,借鉴,独立备课。</p><p>第三,实践反思要写200——1500字。</p><p>第四,再备课。</p><p>接着,孔老师就术与道也谈了自己的看法。</p> <p>最后,孔老师就自己的一路成长经历做了一首打油诗,这不仅仅是他从教30年来的教学反思,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p> <p>接着李少珍老师给我们带来最前沿的大单元教学大餐,干货满满,让我们意犹未尽!</p> <p>李少珍老师的大单元与大单元教学让我们对三个关键词记忆犹新:</p><p>1.大单元: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关联起来,改变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p><p>2.真情境:主要是指文本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p><p>3.大任务:将单篇的学习目标,不同能力层级的语言实践活动关联起来,发展学生深度思维。</p> <p>我想大单元教学就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做为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要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路和授课方式,它是从单篇(单章)教学发展到单元教学,进而发展到单元主题教学。大单元教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非一朝一夕之易事。</p> <p>各位语文学带的体会感悟:</p> <p>孔宪锋学带:</p><p> 新课程背景下,散文教学,在求新的时候,不要忘了守本。既要发展,也要继承。散文教学,可以从概念出发。散文鉴赏,一般须从形象入手,开动五觉,体味人生。入法而入境,不必匆匆赶路,“泡”,对散文阅读非常有意义。散文中关于文化的语段万不可忽略。群文阅读教学,据“点”肢解,长此以往,不知经典能走多远!</p> <p>龙敏学带:</p><p>1.内与外的关系</p><p>“知人论世”对理解文本很重要,但是,不能先入为主,用课外的理解取代对文本的体验和解读。所以“作者简介”要适时而入。</p><p>2.多和少,深与浅的关系</p><p>一堂课40分钟,经典文本值得研读的很多,选择什么内容,需要谨慎斟酌。尤其要考虑将学生的困惑和课标要求相结合。</p><p>同时,文本研读的深浅,要有一定的层次,由浅入深,起承转合,精心布局。当然,要恰切,需要课堂反复实践。</p><p>3.读-学-思-讲的关系</p><p>“学堂”要努力体现学的过程,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实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反思,而不是流于表层结论的聆听。</p><p>丁继成老师的课抓住了散文的特点,将两篇课文有机融合,迅速吊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气氛热烈。</p><p>其次,丁老师磁性的朗读让人如痴如醉。他使我强烈意识到,一位语文老师该苦苦修炼,才能在课堂神采飞扬,给他人幸福,也让自己多一份自信。</p> <p>丁继成学带:</p><p> 论文写作很难,难在不知道该写什么,难在不知道如何寻找观点,难在不知道为什么自认为很好的文章杂志社却不理不睬……周讯博士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做了生动的阐述——原来发表论文这么容易。周博士在生活中的观察、思考点的选取、语言的表达、投稿常识等方面为我们做了辅导,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p><p> 一堂好的语文课,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得——具体知识、口语表达、书写能力等,如何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哪怕是其中一点,只要有真正的收获,最起码可以算作是合格的课。现在强调“一课一得”,就是在强调学生要有具体的收获。语文教学拒绝虚浮,语文课就要有语文的味道。</p> <p>李美芳学带:</p><p>听李虹虹、丁继成两位老师公开课的几点感触:</p><p> 1.围绕教学核心要点,有层次设计课堂教学。李虹虹老师围绕“感受民国文人闲适淡雅而又凄切悲凉的审美追求”这一要点,设计找闲景~赏闲景~悟闲笔~溯渊源四个环节,思路清晰,有梯度,有深度。丁继成老师围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要点,紧扣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设计三个环节:确定两文的形和神所在,理解形和神的作用~涵咏文章语言,感受景物的独特之美~写作训练,内化情景交融的手法。</p><p> 2.突显散文教学特点,细致品读赏析语言。学生在老师引领下,对故都的秋景进行细致品读,对描写的景物反复揣摩与比较,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独特的秋。</p> <p>黄杰学带:</p><p> 今天上午,听了丁继成老师执教的《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课,颇有感触,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丁老师在课堂中的的精彩环节处理。在课堂教学中,丁老师从两篇散文的“神”与“形”入手来展开,进而将教学重点落实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环节。在该关节中,丁老师首先以自己的范读来展开,其声情并茂,且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激发起学生的欲望。在他的带领下,学生纷纷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具体谈了自己的理解。在每个学生的分享中,丁老师总是适时地给予朗读的指导,并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教得享受,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师生互动显得水乳交融,自然和谐,且效果明显。</p> <p>第三天,即18日上午,海南师范大学林强教授给我们谈了《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p> <p>林教授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p><p>一、好教师应胸怀全局。</p><p>二、教育的“滞后”。</p><p>三、教育改革的方向。</p> <p>人生是一场修行,教育亦是,所以我们各位学带将肩负着教育的使命,带着自己的教学主张,引领同仁,一路高歌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