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机关重重的行宫,走进三台观云水。

边缘客

<p>我们下塌的浙江宾馆(前身为林彪行宫)。</p> <p>宾馆夜景</p> <p>浙江宾馆门前的三台山路</p> <p>三台云水景区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与一身,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云路,北到乌龟潭景区,南至虎跑路,重新修复后的三台山景区内恢复了先賢堂、黄公望故居、黄蔑楼水轩、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等故迹。</p> <p>通往花港观鱼的八盘岭路,该路将三台云水景区一分为二。西北为乌龟潭景区,东南是浴鹄湾景区。</p><p>在这条路上常遇见导游带着团队从花港观鱼出来经过此路去用膳,却不知路两旁深藏如此美景。</p> <p>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云水”一词出之于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称颂东汉严子陵的一首词,三台云水是借来颂扬埋葬在此的明朝民族英雄于谦的崇高品质。(此碑树立于八盘岭路桥旁,为乌龟潭与浴鹄湾景区分界线)</p> <p>三台梦迹</p><p>景点位于三台山路南侧,总面积为九万平方米,由先贤堂、灵泉仙馆、天香法雨、雪舫等景点组成,建筑具有浙江山地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住的特点,景区着重展现了西湖湖西水系与湿地生态的历史风貌,游人至此可欣赏林缘野卉,芦茨围岸,别有一番野趣。其中灵泉仙馆处于三台梦迹东北角,主体建筑二层,少量三层或单层 ,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建筑采用浙江山地民居形式,悬山頂,砖木结构,部分木墙板,部分仿夯土墙及山墙用石块垒砌,布局呈围合壮,开口向东南水景,在此可欣赏湖边湿地风景,远眺“三台梦迹”全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而天香法雨则在三台梦迹的西北角,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由解香楼、多味轩、天赢山房、淡然小筑四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建筑形式与灵泉仙馆类似,为仿杭州传统的山地民居,这里满木翠绿,溪水潺潺、茶香四溢。</p> <p>三台云水景区游览示意图</p><p>中间一条道为杨公堤</p> <p>乌龟潭景区</p><p>乌龟潭里其实没有乌龟,其名的由来是因为岸边的一座山据说像一个乌龟,而紧邻的这片水域也就有了这个名字。</p> <p>竹林中民居</p> <p>秋天不看乌龟潭,到了西湖也枉然。</p> <p>乌龟潭的源头为常年不竭的山泉,是西湖主要的水源之一,泉水从南高峰婉延流下,流域内树木茂密,瀑布众多,景色秀丽。</p> <p>一条小溪从山间奔泻而下,注入一潭清水之中,乌龟潭的水没有西湖那么多,潭中却纯净如镜,湖光岛影,流泉飞瀑,草堂掩荫。</p> <p>永福桥</p><p>始建于明弘历年间(1488——1505),原叫安福桥。最初为拱桥,历经明、清数度重建,其形状也亦由拱桥改为斜托梁桥。</p><p>该桥桥上平平展展没有栏杆,桥宽三米,桥长近三十米,桥墩与众不同,是用花岗石垒砌糯米石灰浆灌制,桥墩高4.3米,入河一米,桥面石条由54根斜托石支撑成三个弓形桥孔,现桥每孔两头各有九根石条支撑桥面九根石条形成弓形桥洞,其形制独特。</p><p>这桥原在百里以外的桐庐县横村镇深畈村,是于2003年整体迁移过来的,让乌龟潭有了知名的新景观。而桥后的建筑也以桥取名为永福茶庄。</p> <p>如果说杭州西湖是天堂般的美景,那么这里就是一个世外桃源。</p> <p>少雕塑、原生态为乌龟潭的风格,这里的景观贴近自然,将其地貌与湿地风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山水涟漪,茅屋流泉,意景幽美。</p> <p>乌龟潭的秋天,青山绿水中伴随着五彩斑斓秋意阑珊。</p> <p>通过该牌坊右转不远处就是于谦祠和墓。</p> <p>于谦祠去时大门紧闭正在装修,听施工的老板说要年底才能结束,内容要比原来增加不少。</p><p>左下为装修前后的大门</p> <p>离于谦祠向北大约五十米处,能见一明式牌坊,墓道长长,芳草萋萋。</p> <p>墓道两旁肅立的石翁仲、石兽为墓区平添几份肃穆与庄严,百米墓道的尽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谦墓,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为1982年修复时重新镌刻的,碑下的浮雕缠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为明时的原物。</p><p>原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有七座坟,墓侧建旌功祠,又名于谦祠,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道长90米,于1966年毁于文革。82年重建,将原七座墓改为一座,1998年为记念于谦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代石翁仲、石兽及牌坊。</p> <p>绕了一大圈,总算找到了三台云水景区的核心处,其实就在浙江宾馆对面的小路穿过去即是,步行用不了十分钟。不过也非常值得,可谓一路风景一路歌。</p> <p>诗碑廊一角,几个老头老太在健身。</p> <p>雪舫——建在水边的一处茅亭,静坐于此很难不被这原生态的美景所打动。</p> <p>浙江山地民居</p> <p>武状元坊位于三台山路浴鹄湾西侧,南宋时期,南高峰顶曾设比武擂台。嘉定七年(1214年)右榜武状元刘必方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立武状元坊,2003年重建以志古迹。</p> <p>浴鹄湾古时即有为赤山水曲,旧时,湾内春水晴云,风光殊佳,常可听到鱼櫵唱答,一派悠闲景象,古人有诗赞日:“浴鹄湾头春水,呼猿洞口晴云。鱼歌款款互答,櫵唱悠悠独闻。”黄公望、张雨等文人画家均在此留下踪迹,历经岁月沧桑,浴鹄湾后来成为陆地,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后,修复了这一水面,并重建了黄蔑楼水轩、子久草堂、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等古迹,充实了湖西的文化内涵。</p> <p>元代文学家张雨构水轩建于赤山埠浴鹄湾,明日“黄蔑”,现今的皇觅楼(黄蔑楼)是新建的。都说🇨🇳文字博大精深,名字一改竟能皇袍加身了。</p> <p>浴鹄轩</p> <p>飞虹廊</p> <p>霁虹桥位于浴鹄湾边,与黄公望纪念馆、浴鹄轩、黄蔑楼等隔水相望,霁虹桥布局精致、舒展开敞、白墙黑瓦、木石相间、借景湖山、点景自然,体现了景区“野趣、闲趣与逸趣”的景观特点,可游宜憩,融观光与休闲与一体。</p> <p>飞虹廊内景</p> <p>飞虹廊</p> <p>霁虹桥</p> <p>黄蔑楼水轩远眺武状元坊</p> <p>黄蔑楼</p><p>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从虎跑过来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只好四处寻找避雨处,狼狈之际却发现树林之中有一竹楼路若隐若现,赶紧跑进去,发现此屋虽小却十分风雅,经打听才知此处原为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的私宅,因乾隆皇帝寻觅此地故人们将此楼称之为皇觅楼。</p> <p>黄蔑楼水轩</p><p>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构水轩于浴鹄湾,名日“黄蔑”,刘邦彦有诗云:“春水初生浴鹄湾,簚楼高忧对青山。鸟声啼足忽飞去,门掩绿阴清昼闲。”现于浴鹄湾附近重建一临水观景物,用旧名“黄蔑”命名。现为餐馆兼茶楼。</p> <p>子久草堂</p><p>黄公望(1269-1354),元代著名画家。本姓陆名坚,常熟人。因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就给家居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看到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p><p>史载黄公望聪明絕伦,为元代画坛著名的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之首,他擅长水墨,师法董源、巨然,运思落笔气韵流动,富于变化,自成一家,其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九峰学霁图》等,并著有专论山水画的《山水诀》。其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一部分藏于浙江博物馆,一部分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p> <p>子久草堂内茶室</p> <p>草堂内景</p> <p>草堂外</p> <p>子久草堂外景</p> <p>太子湾风景区一角</p><p>与浴鹄湾只隔一路(虎跑路)相望,看到此景,一路过杭州市民竟放下助动车穿过马路去拍摄。</p> <p>马云也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办起了他的湖畔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