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哥哥”隋刚2020贵州助学行

经纬网

<p>受山东哥哥隋刚老师持续助学贵州黔东南地区贫困学生感召,2020年11月13日一大早,我和两位闺蜜跟随隋刚老师坐上了去昆明的火车,在车上晃荡了两天后,我们一行到了贵州黔东南凯里市。这是我在火车上拍下的小视频,贵州密集的小山包闯入大家的视角里。</p> <p>由隋刚老师资助完成大学学业的两位女学生,到凯里火车站接我们,这两位女学生现在一位在凯里市教育培训学校任教,名叫张艳昌,另一位自愿选择到瓮安县珠藏镇一所小学任教,名叫刘金枝,她开了五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凯里,告诉我们,利用周末两天时间为我们下乡做向导。</p><p>我们坐上金枝的车,跑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驻地。在县政府边一个酒店办理了住宿。</p><p>之后被隋刚老师资助的另一位女学生姬银花和她母亲请到了她们打工的饭店里吃饭。</p><p>我们走到饭店门口时,姬银花的母亲迎出来,给了隋刚老师和我们每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并露出了开心的笑颜。</p><p>隋刚老师告诉我们,他认识她们多年了,和她村里无数的村民一样,她们都受过他和山东哥哥长期的物资捐助和资金捐助,渡过了生活难关,现在已经有条件接待我们吃顿饭了。</p><p>饭桌上,张艳昌先唱起了苗族祝酒歌,用自家酿制的米酒敬酒,这清亮高亢的歌声震撼到了我们。</p><p><br></p> <p>不会说汉族话的姬银花妈妈和特意赶来陪酒的女亲家一起唱起了古老的苗寨飞歌,用最赤诚的热情欢迎远方来的贵客。张艳昌给我们翻译说,她们唱的歌词是,感谢你们到了,让我们有吃有喝,我们的日子甜蜜了,我们就开心飞歌。那陌生婉转的曲调打动了我们。</p> <p>歌声一落,姬银花的母亲就一杯杯给我们逐个敬上了米酒,恨不能用一个杯子,把我们全部灌醉,拉都拉不住,躲也躲不开。</p> <p>两亲家左右夹击,米酒几乎是被强制灌到嘴里的,令我们猝不及防。苗家人的热情也令我们猝不及防。</p> <p>再喝一点,再喝一点,她们说的是这句话吗?</p> <p>隋刚老师资助过的一位正在上大三的男学生杨林也赶来了饭店,为我们在这里拍合影。这是隋刚老师十几年来年年到访的地方。许许多多的贫困学生,经过隋刚老师的实地考察,联合众多的山东哥哥,为他们牵线搭桥,结成对子,定向助学,完成了学业,走出了大山,也消除了家庭贫困。</p> <p>11月15日上午,我们又租了一辆车,两辆车载着我们一行7人,沿着盘山公路向大山深处的革一镇驶去,这里有一个早就定好的饭局在等着,隋刚老师多年前就给这饭局定好了名字——例行打牙祭。</p><p>每年隋刚老师到贵州,都要召集一些家庭困难的小学生,到镇上最好的饭店,给他们点上一桌子鸡鸭猪肉,让他们饱餐一顿,也让这些孩子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激发他们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走出大山,寻找美好生活,改变贫穷命运。我们到革一镇时,8个孩子和带他们来的2位大人已经到了。无一例外,她俩都提着自酿的米酒。孩子们来自革一镇的好几个村子,里面有6位是山东哥哥们正在资助着的学生。</p> <p>等着吃饭的间隙,一位女学生拿起书本,做起了作业。镜头里的这两位小女孩,今年一月份,曾跟着艳昌姐姐去山东看隋刚哥哥,体育场街道办事处刘雯雯副主任,联系了众多的山东哥哥,负责她们一行的吃住行玩,极大地减轻了隋刚老师的负担。我当时受邀采访隋刚老师,和这两个学生及艳昌见了两次面,还请她们吃了一顿博山口味的山东饭。时隔不到一年,右边的这位女孩,身高长了至少10公分,让我差点没认出来。</p> <p>等着上菜时,我的两个闺蜜,忙着把我们行囊中的好吃的拿出来,还买了两大桶饮料,分发给孩子们,看他们开心地吃喝。有个小男孩,左手五个指头分别夹着饼干、面包、巧克力棒,右手掰一口这个,再换一口那个,三种食品轮流吃,惹得我们都笑了。</p> <p>张艳昌也在孩子们的桌子前忙着张罗,我注意到,这些苗族畲族的孩子们,在一起说话时,已经不用他们族群的语言,他们说的是普通话。艳昌介绍,这些孩子们学起普通话来并不为难,反而和家里祖辈的老人们交流起来有了困难,听不懂祖辈说的话,族辈们也头疼和孙辈们之间的语言障碍,这代沟着着实实地让人感受到了。</p> <p>饭菜上桌后,我两个闺蜜,不断地为孩子们加菜,添饭,隋刚老师则是边吃边和艳昌、金枝和大学生杨林说话,有时也和两位学生家长打打手势。由于早就认识,他们之间彼此笑得都很灿烂。</p> <p>吃到热闹处,78岁的老奶奶和另一位家长,一起唱起了最古老的苗寨飞歌,来答谢隋刚老师的招待。还边唱边端着杯子逐一敬献她带来的米酒,烈性的米酒,吓得我们几乎只是湿润一下嘴唇。</p> <p>一首不尽兴,就再唱一首。隋刚老师说,这里的苗歌,一个镇一个样,她们唱的歌,和我们在台江县城听到的,已经有很大区别。有些苗语,隔上几座山,就不同了,有些离得远的村子,几乎就是一个村子一个样了。</p> <p>然后就是继续敬酒祝酒,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苗话,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倒酒,酒量大的让我们惊讶。</p> <p>一个也不放过!一个也不慢待!用最真的米酒,最真的笑声,表达最真的感情!</p> <p>看着孩子们好吃好喝,隋刚老师也是开心的不得了。</p> <p>看着老奶奶喝了不少酒,隋刚老师拿起一些吃的,直接递进老人嘴里。其悲悯的情怀,深深感动了我。吃完饭,隋刚老师花540元钱结了饭费,又拿出一百元钱给老奶奶,让她雇个车带回她村子里的三个孩子。隋刚老师说,不然,他们得走一下午。当得知老奶奶带来的两个小孩,之前还没有得到过帮助时,我和两个闺蜜给了这两个孩子红包和彩笔。</p> <p>就要分别了,一起合个影,约好明年再见,不见不散!</p> <p>谁说了一句,比个心吧,学生们竟然都会,一比心,大家笑得更明媚了。老奶奶哭着和我们告别,依依不舍地领着孩子们走了。</p> <p>我们也坐上车出发去乡下,又跑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悬在半山腰上的北方村,也就是张艳昌的家乡。村子里没有平路,都是不规则的坡道,老乡的吊脚木屋都稀稀拉拉地依山势而建,山东哥哥助学工作站就建在艳昌家的西面。隋刚老师和艳昌一家是多年的感情,他这次来,还给艳昌爸爸带了一张装裱好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制的毛主席像,让患有多种慢性病,已失去劳动能力的艳昌爸爸展开了笑颜。</p> <p>打开山东哥哥助学工作站的房门。这是村子老百姓自发凑木板修建起来的一座木屋,有两间房,里面有两橱子的书籍,有简陋的办公用的一桌一椅,靠近山体的一间小屋里还放着一张床。如此,山东哥哥们来到这里,就算是有个歇脚的地方。</p> <p>在助学工作站一起合个影。木屋门前不足两米,就是一段落差超过10米的断崖,用石头一层层铺上去,由此可见建造这个木屋的难度。</p> <p>隋刚老师个人捐助的10件崭新的羽绒服是早已邮寄到了的,一大包放在工作站里还没有拆包,艳昌从她家拿来剪刀,和杨林一起拆开,准备到村里去送给需要的老乡们。</p> <p>14时,艳昌爸爸拿出竹竿,分发给我们,让我们爬山涉水助力用;艳昌妈妈拿着羽绒服走在前头当向导,我们开始下山到另一个村子里去。</p> <p>下山下山下山,都是羊肠小路,脚下有时是碎石板,有时是腐叶败草,有时是水边田埂,有时是浅水小河,竹杆作为第三支点,确实加大了我们下山的稳定性。大家一路小心翼翼,倒是没有磕绊滑倒的。</p> <p>上山上山上山,终于来到了豆寨,这里也有一户隋刚老师等山东哥哥们长期资助的学生,她86岁的爷爷欧文华还在干农活,老人看到我们到来,把我们让进了屋子。</p> <p>由于语言不通,隋刚老师只是和老人简单问了好,但从两人的神情上看得出,都是老熟人了。隋刚老师说,去年他们来他家时,老人正生病,身体状况很不好,家里堆了一摞没洗的碗在那里,还是体育场办事处副主任刘雯雯给他清洗了出来。当时他们给他留了一千元钱。今年过来走访,看到他身体恢复了,孙女秀贞上大学也有山东哥哥资助着,隋刚甚是高兴,但他仍然拿出200元钱,让他买吃的,老人多次表示感谢。</p> <p>隋刚老师拿出钱给他时,老人还是推让了一下。张艳昌一直给两人的交流做翻译,屋子里掀起一阵阵笑声。</p> <p>在老人家坐了一会,隋刚老师说,还有一户更远的寨子,有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去年来时了解了情况,今年因为疫情,一直没过来,还没给她接上对子,这次来得尽快给她联系上。咱们现在去她们家里看看。告别老人,我们又开始了下山下山下山,上山上山上山,走岩石路,走腐叶路,走灌木丛,走水田埂,跨壕沟,跨水沟,踩着薄石板过小河,踩着三块薄木板桥过大河,踩着一块厚木板继续过大河,真是步步惊心。</p> <p>实在走累了,就随处一蹲,休息会儿。</p> <p>走了一个多小时,又拐过了一座山脊,隋刚老师说,走上水泥路,就快到寨子了,大家加把劲。</p> <p>终于来到沙帮村张满九的家,一个13岁的女孩和她的妈妈早就盼着我们来了。隋刚老师说,去年经艳昌介绍,他们来看过这个学生,她的妈妈生了六个孩子,满九是老四,学习很好,但是家庭较为困难。她的母亲也听不懂普通话,还是艳昌做翻译,把我们的来意再说一遍,母女都展开了笑颜,隋刚老师拿出一件鸭绒袄送给她,我们又一起送了600元钱。</p> <p>看张满九挨着隋刚哥哥,笑得多灿烂!她知道,有幸认识了隋刚哥哥,她未来的生活道路,就会像艳昌姐姐、金枝姐姐一样,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她的求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她对于未来的选择也一定会更加多样化。</p> <p>站在满九家的门前,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身后,有邻居家的木屋屋顶,有矮过木屋的山头,当然,也有高过山头的更远的群山。</p><p>不久,一定会有一位山东哥哥从此定向资助满九上学,这是隋刚老师正在努力的事情,也是山东哥哥们正在努力的公益事业。</p> <p>回程时已经四点多了,我们抓紧原路返回,由于体力各异,大家有时也拉开了距离。</p> <p>碰上高大的灌木丛,大家就都聚齐了,结伴一起走,谁也不说害怕。</p> <p>三根木头搭成的木桥又走了一遍。</p> <p>此时,山里木寨飘出了炊烟,人间烟火气战胜了蛮荒恒久气,让我感叹,最终,征服这无穷无尽的崇山峻岭的,还是聪明的人类,人类驾驭着这些老马,负重前行,一点一点,一直向前,永无止境。隋刚老师也像一匹老马,克己奉公,大爱不言,默默给这里的人们加油助力。我一直悄悄地给隋刚老师算着账,他给了还在上学的杨林钱、给了金枝车油钱、给了艳昌雇车钱……他的这趟贵州黔东南之行,花去了5500多元,加上他每年还定向资助大学生田这4000元,今年近万元的助学支出,对于因为疫情原因,收入也极不稳定的隋刚老师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他花得大气、花得潇洒、花得开心,丝毫不见半点犹豫。可看他行程中的方便面,行囊中的旧毛巾,身上的破衬衣,还是看出他日常生活的极简和无我,他对物欲的态度,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是现世最稀缺、最高贵的品质。</p> <p>天完全黑下来,我们才回到助学工作站,此时,体育场街道办事处为隋刚老师贵州之行组织的捐助物资,已被爱心物流公司运抵,164个包裹被张艳昌的爸爸和叔叔,用扁担挑进了助学工作站,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两个房间里。隋刚老师嘱咐艳昌,让她明天通知方召镇运过去60包,其余的,就在革一镇消化了。艳昌一家人,早就由受助变助人,每次淄博运抵来的物资,都通过艳昌爸爸,分发到老乡手里。隋刚老师给艳昌爸爸留下600元钱,说是给艳昌妹妹上学用,我们一听,也赶忙留下红包、铅笔盒、彩笔和书籍。告别艳昌爸妈时,已经是深深的夜里了,我们又分乘两辆车,返回台江县。因为我们商量好了,无论早晚,我们都赶过去,还在姬银花打工的饭店里,回请姬银花一家。山东哥哥隋刚老师的2020贵州之行,就在我们不断喟叹和追随中圆满完成。</p> <p>致敬隋刚老师,致敬众多的山东哥哥,致敬体育场办事处,致敬在脱贫攻坚战中努力奉献的每一个人,每一份爱心!当然,还要致敬和我一起爬山涉水当“山东哥哥”的两位闺蜜!</p> <p>多么美的人间,多么美的人生,多么美的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