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1月17日,海南省农垦中学“筑梦杯”教学开放周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p> <p>今天的活动请来了海南省各学科带头人到我校进行学科指导。</p><p><br></p><p>海南省化学学科带头人海口市教培院李燕老师、海南华侨中学李国辉老师、海南省文昌中学吴志军老师、白沙县白沙中学廖秋英老师四位老师不辞辛苦,一大早赶到学校与高中化学组全组老师一起深入课堂开展听评课活动。</p> <p> 活动环节一 随堂听课活动</p> <p>随堂听课进入的是高二化学(1)班课堂</p><p><br></p><p>刘芳老师为我们展示《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课</p> <p>知识点说说看——说出来才是真的会</p><p>呈现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再回忆,找出相关概念的关键词,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此环节不仅仅训练学生对化学术语的表述能力,还充分挖掘概念的本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巩固。</p> <p>做对题才是硬道理</p><p>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做!此环节根据三个知识点设置了相应的习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迁移应用能力,在习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 <p>学生练习过程</p><p>李燕老师关注着学生的课堂活动</p> <p>学生板演</p> <p>学生评价,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p> <p>真题再现,不断挑战</p><p>呈现海南高考题,利用真题感受高考对考点的考查</p> <p>认真听课的老师们</p> <p> 活动环节二 评课议课</p> <p>刘芳老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p><p> 本节课的流程设计为以关键词引导学生讲出沉淀溶解平衡一节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提出注意要点。诊断性练习三道题,分别对应三个关键知识点。造成认知冲突和引起重视。针对性讲解习题并点出背后的知识点和解决办法。接着做基础练习加以巩固,后面用海南近几年高考真题进行升华。最后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解决一部分问题,又产生新的问题,所谓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p><p>设计的想法:</p><p>1、习题为什么可以做对,一定是有知识支撑的,同时有方法和程序去解决。相信不断地练习可以更有能力做对题。</p><p>2、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要深入思考。学习的宝贵之处在于不断思考、全面思考、深度思考。要想不变应万变,想以一当十,就要思考,要形成习惯。</p> <p>吴志军老师点评:</p><p> 沉淀溶解平衡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不仅要学会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还需要从电解质的电离方面上理解其本质,体现了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p><p> 刘芳老师在课堂上很好地呈现其教学思想,复习课通过知识体系的自主复习,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根据学情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p><p>建议:</p><p>1、作为习题课,对习题的选取要有层次性,个别习题可以进行整合,这样知识点的覆盖面会更广些。</p><p>2、本节内容包括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沉淀的转化所涉及的习题较少,知识点复习不够完整。</p><p>3、为更有效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复习课教学中可以减少一点纯粹性的知识性的检查,设置一些生活情境问题,在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会更有趣,同时也呈现育人功能价值。</p> <p>廖秋英老师点评:</p><p> 本节复习课,体现了筛选习题的典型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多方面的互动体现了老师的亲和力。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说明刘芳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p> <p>李燕老师与刘芳老师交流</p> <p>李燕老师肯定了刘芳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上有想法、敢于尝试。作为教师就要保持着对教学的热忱,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p> <p>李燕老师对两道习题中出现溶解度这一概念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通过讨论,大家对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 <p> 活动环节三 高考备考经验交流</p> <p>高三备课组组长沈景花老师与学科带头人交流中,大家相互分享高考备考复习方法及经验。</p><p><br></p> <p><br></p> 大家对2020年海南高考化学卷试题的命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无论高考如何考,夯实基础还是最为关键的,同时也认识到高考是有选拔性的,仍有部分考点有难度,有梯度,因此在备考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p>此次活动,学科带头人深入课堂教学,为我们化学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感谢李燕老师、李国辉老师、吴志军老师、廖秋英老师!</p><p>作为一线教师,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会不断探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做好新时期的教育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