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墨意 润物无声 记李维君、杨晓军老师书法讲座

痕·祭

<p>  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进行到第四天,根据课程安排,分上下午进行,分别是李维君主席和杨晓军老师对《书法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分析与能力提高》及《书法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提示》做了深入的报告。</p> <p>  之前做的总结大多都是情感的摄入,两位老师面面俱到,对目前学校的现状和更多书法教师的技法和心态做出了细腻的评价,并全面的分析了目前学员中存在的问题,在两位老师的讲座中,加以总结,得出以下技术层面的感悟,望各位老师指正。</p><p> 历代大家都很重视写楷书,学书法的人不能在楷书体会到多少书法规律性东西于其他书法是不会体会很深的。除了实用以外,楷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书法最基本规律和完备的笔法。楷书让人静下来注意每个点画的动作,细节,尽量把每个提按转折做到位。长期靠这个养成的用笔习惯,让人手下的感觉微妙而细腻。</p><p><br></p><p>  结合历代大家对不同人物书法的品鉴,用心比较和体会里面的高低好坏,去认识书法最基础本质的东西。还有就是要把不同的书家多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依靠的就是不断深入的读帖和临帖。</p><p><br></p><p>  用笔尤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地方。不管写哪种书体,行笔必须自然,动作必须连贯,笔势要畅,势圆笔方,势方笔圆,整个动作就像打太极一样,动作要有节奏,要合于自然。行笔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笔要留得住,杀进纸去。不能有含糊的东西。顺着心中的节律,从胸有成竹到胸无定数,自然生成。</p><p><br></p><p>  写唐楷有收获,再写魏碑也不会有太大障碍,只不过用笔更方一些。它的笔势是一致的,都是一脉相承的。</p><p><br></p><p>  </p> <p><br></p><p>  学书法的三个层次:一,技法上的学习;二,视觉形式的研究;三,精神层面的修养。</p><p><br></p><p>  写褚的楷书,用笔的时候,要注意笔锋的变化,敏锐的捕捉笔尖入纸,行笔,出锋的运动轨迹,要充分发挥出笔毛的弹性。点画”是动作,蕴含有基本的笔法和动作在里面,过去的人对书法强调动作,笔法。用“线条”来讲书法是讲不彻底的 ,因为书法根本不是线条。</p><p><br></p><p>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无论文学,还是书法,既含蓄又直接。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p><p><br></p><p>  临帖时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让笔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笔,自己左右手中的笔。下笔要善于找参照,大胆落笔,随时调整,锻炼出前笔有缺憾,后面的点画能补救回来的本事,字的形要控制好,也在于善于找参照。临帖的时候自己的主观不要被帖套住,随时想到整体的关系,更加注意单个字的整体,角度的大小,长短,笔划之间的配合。从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从细节上深入。褚字圆转多,笔划多的字方折少,点画少的字方折多,这样整个字,整篇字都能挺得起。颜体字是下面收得比较短,重心下压。复杂多折画的字,多数折要削弱。强调度,一个字强调只能一两个点画,要有主次关系,整体决定细节。</p> <p>  这便是通过两位老师总结出最直接的技法感受,我不知道自己能够吸收多少,但我相信,在内心深处,将会使全新的起点。</p><p> 书法这条路,任重而道远,非朝夕之事,相信我们都会通过这条路越走越远!</p> <p> 编辑:马元</p><p> 审核:第十组全体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