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辅助成了束缚——我的教育随感(三十七)

李八庙小学蔡新春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今天是一个下雨天,路上很堵,与其这样堵车耗费时间,不如把车找个地方停下来,步行回家。顶着小雨,打着雨伞,背着自己的小包包,走在方格地砖铺成的便道上。边走边想,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像是雨淋过的空气,清爽着一路的心情,轻松而悠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这条路,骑车或者驾车不知走过了多少遍。给我的感觉,除了拥挤、喧闹以外,就是无数的交通标志灯和纵横分布的交通标线。无数的条条框框牵绊着人的心思,盯红灯看标线,赶路就成了一项精力极度集中的事儿。每一次经过这里,就如同要拼命挣脱一种束缚,徒增了些许烦恼、愤懑、疲惫与紧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路还是那条路,心情的迥异该是源于行走的方式。骑车与驾车都是借助外在的东西,为自己省力或加速。既然借助了外力,大部分的心思就该是放在了保持外力的持久与稳定上,心理上或许就会有些依赖的成分。自己走路,关注的就是路和自己的心情,无需左顾右盼,也不会有任何的期待,当然也就少了很多负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其实教育也是如此。看看现在的课堂,真的有点豪华而奢侈:多媒体、实物投影,还有电子白板,一个教学课件就把一节课渲染得丰富多彩。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本无可厚非,并且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是,事情往往会跑过头,当辅助成了核心,当借助成了手段,课堂成了没有粉笔字的黑板,听不见书页翻动的教室,总是给人感觉缺少了一点教育的味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现在的课堂最不缺的就是所谓的理念和模式,人们总是希望借着某种有高度的东西,硬生生地把灵动的课堂变成可以操控的程序。几步几环节,几段几层次,这些数字把整个课堂分割得支离破碎,犹如公路上的那些线条,规定着哪儿可以去,哪儿不能走,红灯绿灯依次阻碍或放行学生的思维。教学毕竟不是交通,约束多了未必是好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路还是自己走起来灵活,教育还是本真一些更像是教育,剥落那些附加在教育身上的东西,教育才有可能走得更轻松、更惬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