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乡探秋 2020.11.9--14.

惠龙

<p>秋日晨曦,和煦怡人。迎着秋风,穿行在徽州山野和乡村,饱赏五彩斑斓的秋色。</p> <p>山峦,民居,小桥,流水,石径,构成浓郁和谐的徽式乡间风光。</p> <p>锦溪龙川古村,在前总书记胡锦涛老宅门前留影。</p> <p>徽州村落,随处可见风格独特的祠堂,牌坊,精雕细刻,高贵典雅。</p> <p>徽州的秋天,是甘甜的美酒,壮丽的诗篇,动人的歌曲,是戏剧的高潮。</p> <p>秋天把树叶打扮得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p> <p>呈坎古村,至今完整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建筑遗址180多处,被称“中国历代古建筑艺术博物馆”。</p> <p>秋阳唤醒徽乡大地,一个个圆圆的竹匾,齐刷刷地开始“嗮秋”,把好日子嗮得红红火火。</p> <p>一串串红彤彤的🌶️🌶️🌶️,金灿灿的🌽🌽🌽,挂在房前屋后,展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p> <p>嗮秋,是徽州大地的传统,是丰收的盘点,是美梦成真的喜悦。</p> <p>秋霜落下,树叶开始变黄,变红,相映在高昂的马头墙下,仿佛国画一般。</p> <p>古村落的独轮车,秋后大派用场,你会驾驶四个轮盘,不一定能驾驭好一个轮子。</p> <p>毛豆腐,安徽土特产,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安徽人的挚爱。</p> <p>徽州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好像深藏山谷里,掩映在浓荫丛中。</p> <p>阵阵秋风,将一片树林染成通红通红,人见人喜,人见人爱。</p> <p>徽州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遗存古色古香的民居300多幢,是古代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p> <p>这座石坊建于明万历年间,皇帝为表彰有功之臣---许国,在其家乡建造全国唯一的八柱石坊,保存至今。</p> <p>徽州古城衙门硕大,后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点缀得雅而不俗。</p> <p>徽州古城一角,电影“芳华”摄影地,影片女主角就在这里翩翩起舞。</p> <p>乘坐古城摇撸船,参观我国现存仅有的古代石质滚水坝----渔梁坝。</p> <p>渔梁坝看似简陋,其实作为“徽商之源”,在古徽州昌盛数百年的水路码头,起着重要作用,现在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渔梁古村的路灯,勾起我童年记忆。</p> <p>有900多年历史的宏村,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美誉,如今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穿梭在宏村的小街小巷中,感受古村落民居生活。</p> <p>宏村中心的“月沼”,是月牙形池塘,水面平静如镜,周边古建筑倒影其中,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p> <p>路边的鲜花,随风摇晃,默默祝福秋的收获。</p> <p>秋天,收获季节,成熟了的柿子🍅,扬起火红的脸庞,随风摇曳。</p> <p>万山边野,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的树叶,是徽州秋色的奏鸣曲。</p> <p>今年气候稍暖,塔川树木尚未全部变色,稍留遗憾,两人正走在下山路上。</p> <p>红色的热情,黄色的温暖,绿色的深沉,穿插在徽式建筑其间,令人沉迷。</p> <p>“守拙园”--东晋诗人陶渊明故居,守拙园出自于诗人《归园田居》名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得名。</p> <p>园林保留大量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再现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生产和生活场景。</p> <p>园区景色优美,环境温馨静谧,仿佛走进世外桃源。</p> <p>看到这个徽式小阳台,突然想起意大利北部小城---维罗纳,见到的朱丽叶与罗密欧幽会的小阳台,如同一辙。</p> <p>明镜般的湖水,倒影一对迟暮老人,</p><p>深情蜜意,其乐融融。</p> <p>韩峻正操作无人机,对守拙园进行航拍。</p> <p>夜幕渐渐降临,带着满意的心情,离开徽州,打道回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