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则 该考不考,误人子弟,人天共愤</p><p><br></p><p> 今天晚上,受约和广东省潮州市教育局陈局长、督导室陈主任、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监测中心郭老师共用晚餐,饭间和陈局长共同提到了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关系话题。</p><p> 彼此感觉到很长一段时间在教育内外往往把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只要有考试存在,就不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就绝对不能进行考试。这种对素质教育和考试认识误区的形成,与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非此即彼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要么对学生进行过度的考试,将考试分数过度的运用,1分定乾坤(60分平安,59分遭殃),要么谈考色变,认为只要有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认为考试是限制学生发展和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罪人。</p><p> 国家在一系列的文件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取消期中考试,每学期只进行期末考试,小学升初中不进行升学考试,免试就近入学,被一些学校错误的解读为除了期末考试,其他考试都不能进行。期末考试属规模化、半终结性的统一考试,当我们的教学在每一个单元结束以后,更有益的是过程性考试,单元测试或月考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便于老师考量学生学习的状况和自己教学的状况,从而在教学中查漏补缺,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p><p>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始终是我们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这个考试就成为必须,但如果对分数运用不当,则会对部分学生产生负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单元测试和每月的测试以后,我们不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公布,进行排名,进行惩罚,而是要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总结我们的教学,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进行正确的研判。这样看来,考试和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互相促进。</p><p> 素质教育不是说不要学生优异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实施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优更好。殊不知在学生考试成绩提高的过程中,相应学生学习的意志,学习的品格,学习的精神,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体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素质也会明显的提高。</p><p><br></p><p><br></p> <p> 二则 师威可畏</p><p><br></p><p> 有一种很自然似乎也很正常,但是却很奇怪的现象,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不抄袭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但是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长,他们逐渐的开始抄袭作业,上课当老师提出问题他们的小手也不在高高的举起,而是躲在同学的后面低下头,尽量不让老师关注。</p><p> 对此做了一些观察和思考,发现其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刚入校时不知道老师的厉害,所以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不论会还是不会,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当他们上课回答的问题不全面,或者出现错误的时候,有老师往往对他们讽刺、挖苦、羞辱甚至罚站,老师的行为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消除的阴影,学生逐渐发现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逐渐的越来越差。</p><p> 谁见过一年级的学生抄袭作业。显然没有,但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不能因材施教,对全班同学一刀切,家庭教育条件好、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和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做同样数量,同样难度的题,限定的作业时间也是一样,但是当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作业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要么上课点名批评,要么罚做作业几十遍,甚至一百遍等等,学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开始逐渐的抄袭作业。</p><p><br></p><p> 说说而已!</p><p><br></p> <p> 三则 玩中学,学中玩</p><p> 是不负责任的忽悠</p><p><br></p><p> 自从"快乐学习"的提法问世,对其理解和实施都有多种版本,其中普遍讲究的是"玩中学,学中玩"。</p><p> 学习一一广义的理解是学即学前人总结的知识,习即练习前人总结的经验。好比汽车驾驶考本,科目一四即为学,科目二三即为习。无论是学还是习,从古至今都提倡刻苦、勤奋、努力、认真、专心,提倡勤学苦练、废寝忘食、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有点过激)……,那有什么玩中学,学中玩!</p><p> 快乐学习应该是指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有兴趣,有信心。能够切实体验到关注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讲练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称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人格得到尊重,三观得到发展,知识得到积淀,能力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究,一步步走向理想的目标。</p><p><br></p><p> </p><p><br></p><p> </p> <p> 四则 尊重孩子不等于放任孩子</p><p><br></p><p> 现在的教育为了政绩和利益标新立异太多,搞得老师和家长无所适从,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身不由己的滑入教育的误区 。</p><p> 从大的概率来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尊重的孩子成人成才成功的机会往往更大。</p><p> 但尊重不等于放任,它并不是不要批评,不要严格,也不是不要惩罚,更不是不要约束。它指的是家长、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努力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倾听孩子的思想表达,赞赏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错误能够区分情况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等等。而不是指责、谩骂、羞辱、诋毁、讽刺、挖苦、揶揄等等。</p><p><br></p><p> </p><p><br></p> <p> 五则 教育起跑线在哪里?</p><p><br></p><p> 2007年至2016年全国高考状元教师子女占36%,排第一,2017年山东省高考前10名教师子女占7名。</p><p> 在众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子女语言编码能力远优于其他家庭子女,教师子女一出生(甚至在胎儿时期)接受的就是规范的语言,父母和子女交流都是有逻辑的语言(因为…所以…),而且给孩子说话留下足够的思考和语言组织时间,并常常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日积月累,这些孩子他们听到的方言和残疾的语言最少,他们的语言编码和教师、教科书的语言一致,不需要"翻译",所以,理解数学应用题、作文、听课就领先于其他孩子。另有部分家长给孩子说话往往是一个词(吃饭、睡觉、端水、不行、让开),甚至是一个字(走、回、上),在孩子开始说话时不是让孩子学家长说话,而是家长学孩子说话,让孩子把一家人教成了大舌头"饭饭、觉觉、肚肚…"。</p><p> 大数据来看,孩子的起跑线是家长,相当一部分家长素质和对子女教育的软投入是家庭教育的瓶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短板。</p><p> 银龄计划如果用在家庭教育的培训上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p> <p>六则 路在何方?</p><p><br></p><p> 初中毕业生,中考后根据中考分数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种是就读普通高中,一种是就读职业高中。</p><p> 自治区教育厅下达高中阶段招生计划时要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含中专)招生比要大体相当,因此,每年中考成绩公布后,每个市县都根据高中招生计划划定一个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就是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最后一名学生),这时候分数线下的学生及家长最为纠结,最为难过,选择职业高中吧,从思想深处认为这样孩子这一生就没有多大的前途和希望了,但是又心生不甘,于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脱下帽子不择手段、不惜一切的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并祈祷三年后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成绩。但是三年后这些没有正式录取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能够考入二本院校的几乎超不过十位数,家长失望,孩子也三年学无所成。</p><p> 国家规定普职比招生大体相当不是拍脑门规定的一个比例,因为学生先天的有一部分思维能力比较强,有一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伏案研究成为科学家,有一部分人动手操作成为大国工匠,依次类推初中毕业生善于动脑的和善于动手的一般也大体相当(大数据,不是一所学校),那些没有上最低分数线的学生,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歪瓜裂枣(他们是陈腐教育观念的牺牲品),而是一些动手能力很强,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优秀学生,当他们初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到职业高中再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实际的操作训练,三年后升入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大学工科学习,将来就会成为国家不可获缺的技能型人才。</p><p>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大概念,并不是上世纪或目前少数人有一张桌子,有一台电脑,有一杯茶,有一张报的就业,只要是能够学有所用,能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劳动成果就都是就业。所以,重要的是要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使之成为特长,让其它一般智能尽可能发展为合格就是成功的教育。</p><p> 无论中考成绩如何,无论普通高中分数线多少,固原市每年高考后二本以上上线学生不会超过5000人(不包括三本合并)。</p> <p>七则 分层教学 事半功倍</p><p><br></p><p> 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不同的人同一智能有优有劣。一个班的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教育基础,所以,在理解新知识上,他们的能力是不十分相同的。</p><p> 由于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学生人数多,多少年来一直实行的是班级化教学,这种以群的方式教学,往往不关注学生差异,对学生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教学,其结果是事倍功半。</p><p>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采用分层教学是最起码的因材施教。也就是说,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和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作业难度和作业数量既有共性的要求,也有选做的作业;这样就给不同的学生都留下了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空间,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吃不饱的学生,学的无味,吃不了的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照抄作业的习惯,失取学习信心,最终导致厌学;平时的考试卷不方出60%的基础题,30%的较高题,10%的摸高题,另外也可以出10到20分的附加题,这样就把分层考试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最初老师运用不熟练的时候,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两层,慢慢的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层,从而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p>八则 关键词是片面</p><p><br></p><p> 升学率这个话题,教育内外有很多人可能都有话想说,但必竟是一个高大上的话题,又都觉得不大好说。</p><p> 党和国家深化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要求"3.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p><p> 简单说就是不能把升学率做唯一标准,要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标准。</p><p>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学水平体现在学校的五育并举上,升学率是一个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没有好的升学率,这样的学校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一所学校如果说把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唯一定位为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中忽视德育,轻视体育,只重视智育,这样的学校肯定也是不合格的。</p><p> 正确解读和贯彻执行国家的要求,对能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关重要。如果把升学率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混为一谈,就可能会导致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在管理和教学中的懒涣散现象,就可能成为无为无能教师的护身符,就可能让教育的大鹏失取一翼,就可能会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开给各个方面的一张空头支票。</p><p> 教育评价改革十分复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能更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p> <p>九则 成功=优良基因+优质教育</p><p><br></p><p> 去年在教育部和中国二十一世纪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等座谈,其中谈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距问题,到后来把宏观的群体问题缩小到个体上,从他们的思想再联系到40年的教育实践,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一个人的成功,勤奋努力只是一个方面,更为主要的是这个人先天的智能优势在后天能否获得优质的教育。</p><p> 简单地说,每个人天生至少都有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结构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反省智能等等,他们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天生的)。但每个人的这八种智能就像天生的十个手指一样,有的是优势智能,有的是弱势智能。作为父母和老师,如果能够发现孩子的天生优势智能,并且努力创造后天教育条件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p><p> 也就是说一个人天生的如果双手十指修长、音乐节奏感很强,再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有丰富的乐器,有优秀的音乐老师,那么她成为音乐人才的机会就很大(钢琴家朗朗大概如此)。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先天的有体育运动优势智能,他的后天又获得了良好的体育教育,所以他成了中国的篮协主席,如果说他的个头只有一米六高,他成为著名篮球运动员的可能性就很小,如果说他的个头有两米四高,但是20岁之前没有遇到过优秀的篮球教练和运动场地,他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姚明。</p><p>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智能,那么进入公务员队伍和有良好人际交往智能的人可能发展差距就比较大了。固原一中特长部这些年就是对有音乐节奏、身体运动和空间关系等优势智能加以因材施教的培养,才圆了这些孩子的大学梦,否则,他们永远考不上一般大学的文理专业。</p><p> 因此,中国教育几千年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就是首先我们要看这个孩子先天的基因优势是什么?这是一个材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个材我们再施以良好的教育,他就成功了。</p><p> 欢迎讨论批评指正!</p> <p>十则 时机</p><p> 35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早训之法不可取》,刊登在《宁夏教育》上,大意是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学生早晨怀着美好的期望来到学校,希望收获喜悦,如果老师早晨把一天前的事拿来批评学生,可能是选错了时机,会给学生这一天带来不适。</p><p> 其实,不仅教师对学生批评教育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领导对下属,父母对儿女,夫对妻妻对夫皆应如此,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p> <p>十一则 罗森塔尔效应与孩子的人生期待</p><p><br></p><p>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p><p>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成人也如此,被领导看重并经常鼓励的人可能更容易做出成绩)。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经常在别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短处,凡事翻孩子旧账或贴上没出息的标签,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差。尽管有些例外,但大数据却是如此。这无疑给家长同时也给教师科学的提出了对学生的人生期待应该扬抑什么。 </p><p> 尽管如此,关键还是要把握好度,不能非此即彼,鼓励并不抵消严格要求和批评教育,好多事没有对错,只是度没把握好(不能说吃牛肉对或错,每天吃半斤对,不吃错,吃二斤更错[调皮])</p> <p>十二则 家长和校长该拜学</p><p>孟母的环境教育观</p><p><br></p><p> 孟母三迁,是指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p><p>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孔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p><p> 三迁是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p><p>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文明家庭讲求门风家教,提倡居家整洁,室雅人和,书香气足的家庭环境。家长为什么不遗余力、舍近求远的择校,因为教学质量和育人环境正相关。国家对学校选址的要求规范规定学校远离医院和监狱等,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正能量的学习环境。现代人购房时,选择的软条件就是小区居住人群的素质和左邻右舍的品行。如果一个业主不交业费、乱倒垃圾、踩踏草坪、攀折花枝树木、口出脏话、举止恶劣粗暴、乱停车辆、封建迷信和宗教活动盛行的小区,想来无论房价高低都没人愿住。</p><p>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普遍真理。</p> <p>十三则 课表上反映的立德树人观</p><p><br></p><p> 课表一一学校办学理念及教育教学工作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p><p> 1、反映了学校是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一课程是否开齐。</p><p> 2、反映了学校是否贯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一一课时是否开足。</p><p> 3、反映了学校是否遵循教学规律一一逻辑思维的课程(数理化)和形象思维的课程(语文外语史地)及练习类课程(音体美)是否交替安排。</p><p> 4、反映了学校是否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一一班团队活动、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课程是否开足。</p><p> 5、反映了学校是否注重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一一地方文化特色及学校特色是否具体(戏曲、棋类、书画…)。</p><p> 6、反映了学校是否注重学生创新素养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一综合实践课具体(烹饪技术、园艺、维修、家庭电路…)。</p><p> 7、反映了学校是否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一一开足体育课时,执行学生在校时间,保证每天锻炼1小时,保护学生视力。</p><p> 8、反映了学校是否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轻视体美育的现象一一音体美及思政等课程没以副课的形式出现在课表角落。</p><p> 9、……</p> <p>十四则 何谓读书</p><p><br></p><p>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形象的说明了在人生中读书的重要性。</p><p> 前些时日在网上看到教育家冯友兰的读书方法,感觉不大好学,一是将读书定义的太严肃,二是定义的太规范,三是定义的太程式化,让人感觉到读书很繁索、很累。读书其实最简单,关键是要拥有尽可能多的图书,能够信手拈来随手翻阅。有的书看看书名,翻翻目录;有的书再看看前言;有的书再看上一两章;有的书看了前言看后记;有的书先翻翻,过些时日再看看;有的书从封面一直看到封底;有的书也看也旁批;有的书返回头再看,写点感想体会。</p><p> 让孩子看每一本书都给他布置繁重的任务(写心得,谈体会,读后感限字数等),孩子读起来感觉到很繁杂,累身累心,孩子会对读书产生抵触情绪,会看到图书厌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p><p> 每一个人如果把读书感觉象人每天的三餐一样 , 有简单有丰盛,一生读万卷书可能会成为事实!</p> <p>十五则 孩子怎么变的不和父母交流了</p><p> 孩子上了小学,放学回来和父母同桌吃饭,小嘴呱哒,说班级和学校的所见所闻和亲身参与,夹杂着发表一些自己的认识,其中不乏有一些错误的做法、观点和认识。此时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错误不是沟通辩析,让孩子自省认识,而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教训或谩骂,慢慢的孩子发现和父母一起吃饭说话可能会导致不适,逐渐吃饭越来越快,话越来越少,把饭碗一撂钻进自己的房间封闭起来,从此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沟通逐渐变的困难,为家庭教育的失败打下埋伏。</p> <p>十六则 中小学生批评教育四把握</p><p><br></p><p> 批评教育是教师、父母规范学生、子女常用且有效的手段,对学生成才、子女成长成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能取得显著效果。</p><p> 在使用批评教育这一武器时,四个方面把握好方能达到预期目的,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1、把握好批评教育的方式。不揭短即不秋后算账;该口头教育的不惩戒;易单兵操练不当众批评。</p><p> 2、把握好批评教育的时机。早晨、饭前、别人面前、逢喜事时不易批评教育。</p><p> 3、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度。话不说绝、不沒完没了、惩戒有轻重有部位。</p><p> 4、把握好批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个性及家长文化背景,"软处好取土,硬处好打墙"是很有道理的,不要引火烧身或……</p> <p>十七则 助孩子成功的另一种催化剂一一一愿景</p><p><br></p><p> 愿景不同于现实,也不同于理想,他高于现实,低于理想,它既不是垂手可得,也不是遥望星空,而是跳一跳,经过努力就可实现的目标。所以愿景既具有比理想更为现实的吸引力,又具有被现实更充满诱惑的拉动力。</p><p> 50多年前在小学的一节语文课上,我的语文老师上南京长江大桥一课,当时老师带有取笑的说,我们同学将来也可以到南京长江大桥上亲眼去看一下它的宏伟和壮观。这句话,30多年沒忘,在1998年第一次到南京以后,首先去的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以实现小时候的愿景。十几岁时看过一本书叫《红岩》,描写的是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党在监狱中和敌人斗争的动人故事,渣滓洞的一人一景深刻的刻在了脑海里,1999年第一次到重庆,就直奔渣滓洞,忘情地看了个够。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叫《哈尔滨的夏天》,描绘的哈尔滨、松花江、太阳岛的美丽的情景深深的吸引着我,1999年争取到参加全国三算学会的会议机会,目睹哈尔滨、松花江、太阳岛的美丽景色,《哈尔滨的夏天》曲不离口。</p><p> 孩子的愿景要定的适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给农村的孩子定的愿景,让他们实现去巴黎,往伦敦,尽管一部分孩子可以实现,但对绝大多数可能比较高,孩子不会产生跳起来的欲望。相反给城市的孩子定的愿景让他们坐高铁去看北京天安门,可能有点过低。如果鼓励农村的孩子努力去看大海的壮阔,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庄严,会对他们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p><p> 学生学习亦如此,给数理逻辑智能好,知识基础好,有兴趣,习惯好的学生定优秀目标会有很大动力,定及格目标会失去积极性,反之,对身体运动智能好,好运动,身体条件好,学习兴趣和习惯较差的学生定考985可能过高,但定体育学院的目标很多人能够实现。</p><p> 其实从宏观来讲还是因材施教的原则。</p> <p>十八则 天生我才必有用,就看谁来用,也看怎么用</p><p> </p><p> 我国基础专家顾明远先生,再一次培训会上他这样说:他和他的一位同学上小学时,他天生的语言智能占优势,所以当老师布置作文以后,他一气呵成,洋洋洒洒近千字,但是他的同桌将六寸长的铅笔头放在嘴里面,咬的只剩下不到一寸,也仅仅只写了一个题目。但是下课到校外,看到几丈高的杨树上的喜鹊窝,他抱着杨树往上上一米,往下退三尺,而他的同学蹭蹭的几下上到杨树上,掏出喜鹊窝里面的喜鹊蛋,一手握住喜鹊蛋,一手握着杨树,唰的一下就溜下来了,他的同学老师很不待见,认为将来一定没出息。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的同学扛枪上了战场,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最后成为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他一路考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最后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具有一定的成就。他问大家:我们两个谁是人才?</p><p> 老师和家长怎么想呢?</p> <p>十九则 最大的任务是立德树人</p><p>最根本的原则是因材施教</p><p> </p><p> 今年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视导工作期间,遇到一位省级联络员,闲聊时他说: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循规蹈矩,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言一出真让人有点大跌眼镜,显然这种认识是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严重曲解和最大误解。</p><p> 立德,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行,要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发展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危害国家和民族的败类。</p><p> 显然国家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学校的课程开设及其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的,和学生的创新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相矛盾的。</p><p> 本世纪初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进入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创新教育、高效课堂等等真伪理论真你方唱罢我登台。</p><p> 说实话,这种状况多少搞得一线老师有点应接不暇、头昏脑转,甚至有点邯郸学步。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基本规律的,不论你千改万改,基本的规律是难以改变的。教育的规律就是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只有以它为蓝本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它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而不是试图否定它。说白了,教育就是要根据先天智能优势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全面的培养。</p><p> 德是成人的关键,智是成功的关键,体美劳是成才的关键!</p> <p>二十则 为"批评"正名</p><p><br></p><p> 许多人,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似乎都知道批评是一种教育方式,但认为是一种很激烈、很严厉的教育方式,把受批评认为是很严重的惩罚。</p><p> 辞书中对批评的解释是:批评,评论、评判。批评有两种含义:一基于美学意义的解释,指通过运用理论方法对作品进行梳理(试探性评判与论证式评判)如,文艺批评;二基于狭义的生活习语,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p><p> 显然, 批评不是谴责、指责、抱怨、批判,不是羞辱、诋毁、揶揄、挖苦、讽刺、训斥和惩戒。批评不是贬义色彩的词语。它是辨析、评价、纠正、沟通的方式方法。在批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学生的鼓励和愿景的构建与重建!</p><p> 鉴于此,批评不应该是风骤雨疏,电闪雷鸣,而是春雨潇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 <p>二十一则 要函数还是要韭菜苗?</p><p><br></p><p> 曾经和一位中学老师谈知识的价值问题,那位老师告诉我,他在课堂上向学生如是说:语文课本上的文学知识一钱不值,真正的值钱的文学知识在农村的放羊老汉那儿,生动有趣,接地气。老师说的很是激动,似乎发现了一个重大真理。这话让我听着十分的悲哀,不由得问老师,放羊老汉的文学知识再生动再有趣,在中高考试卷上能不能出现?语文课本上的语文知识再乏味,但它可以给学生提供获得上升的机会,我说老师你这种知识理念实在是误人子弟!</p><p> 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阿普尔有一个经典理论叫做知识价值理论,简单地说,在人类社会中,我们的祖先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知识很多很多,这些知识对人类来说都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知识不一定是有价值的,比如说农村的孩子把韭菜苗和小麦分得很清,农作物的知识知道的很多,屠夫的孩子,他对杀猪宰羊剥兔皮的知识很丰富,宗教人士的孩子对宗教礼仪的知识掌握的也很多,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全是无价值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不能为他们提供上升的机会,不能在中考高考中为他们获得高分,难以成就人生愿景。相反,有价值的知识都在中小学的课本上,在老师的课堂上,函数听起来学起来可能比韭菜苗的知识要乏味的多,但是它的价值远远的高于韭菜苗的知识。</p><p> 问"红杆杆绿叶叶的这是什么?"的人往往在金字塔上层!</p><p> 作为老师和父母,要成就孩子的梦想,实现孩子的人生愿景,就应该让孩子刻苦学习课本上的文化知识。</p> <p>二十二则 对孩子说话应该罗嗦一点</p><p><br></p><p> 如何对孩子说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对孩子说话越简明越好,孩子容易听懂。有的人认为对孩子说话应该有前因后果,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p><p> 在驾校曾经和教练有过一次对话,教练说:你们这些当老师的教起来最麻烦,凡事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你都得给他说出原因,不像其他人,你说向左打三把,他就记着向左打三把,向右打三把,他就记向右打三把,你说那个点他就记着那个点,从来不问为什么,而且他们出师比你们要快的多。我一时无语,过一会儿我问教练,那我想问教练,在交通道路上出交通事故的是老师几率多还是其他人多?这时该教练无语了,最后尴尬的说,那还是老师少。</p><p> 以此类推,好多学霸为什么是知识分子的子女(大数据,不包括个案)?因为他们和自己孩子说话的时候,总说的是逻辑的、规范的语言,总是因为……所以……,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等等,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又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语言编码的时间(不急于要孩子说出),给予孩子答案的多元空间和对话的民主机制(表达自己的理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我的父亲》中曾经说他的父亲对他说的最多是三个字,"走,回,觉,吃饭,打酒去,喝点水,不行"等等。</p><p> 语言编码能力是孩子与人交流、作文、理解应用题、读书和学习课程的十分重要的基础,用规范的语言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就能够读懂教科书上的文字,能够听懂老师上课的语言,对这些文字和语言不需要再进一步的“翻译", 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应该是孩子跟父母学习规范的语言,逻辑的语言,而不应该是父母跟孩子说儿化的语言,"饭饭、觉觉…"等等。</p> <p>二十三则 帮你的孩子建一个赤色的"群"</p><p><br></p><p> 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下之意,在一个什么样的群里面交接什么样的朋友,对这个人的品行和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p><p> 在遗传学上有一种说法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言下之意,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父母就能培养出孩子什么"惯习",就能教育出什么样品行的孩子。孩子进入小学以后,自然而然的会进入一个相应的群体,这个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惯习相互感染,相互作用,可以潜移默化,甚至固化。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经常口出脏话、恶语伤人、行为粗鲁、不守公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不会言谈举止文明有教养,更不会有积极的人生规划和奋斗愿景,那么经常和这样的孩子在一个群里面学习生活,必定会对孩子会产生很多的负能量,久而久之,会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有一些孩子成长苗头很好,就是因为沒有进入一个健康向上的群,而逐步误入企途。择校择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宏观层面为孩子择群,在中观层面上,孩子未成年之前辩别能力差,所以,家长为孩子择好群(远离害群…)至关重要!</p><p> 这里讲的并非嫌贫爱富,贫富差距与家庭教养和孩子品行无关,往往寒门出孝子,有很多成功人士就是从贫困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博士县甘肃会宁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家庭教养和孩子的品行绝对成正相关。</p> <p>二十四则 优化复习方法</p><p><br></p><p>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古老的教学环节,春秋时期就有"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念,它在各阶段教学中起着归纳、总结、深化、拓宽、综合、运用、链接、巩固等众多的教学功能。</p><p> 在日常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复习课上成了"热剩饭",往往把本单元知识进行串讲和归纳,老师讲的乏味,学生学的没有兴趣,复习效果平平。</p><p> 曾经在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堂上用过让学生自己命题,然后选取其中一份优秀试卷进行单元测验的复习方法,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积极、学的主动、学的高效。即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给学生提出命题要求(命题范围、题型、题量和分值),教师对每一种题型给予示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的时间命制试题(一般2一3天),然后老师从中选一份,或从所有试题中择一份进行考试。在命题过程中,学生为了让自己所命制的试题尽可能多的被老师选用,所以他们就主动的,积极的复习,认真的理解课本的内容,从主观上对命题范围内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迁移,对答案进行认真的斟酌,且复习的"轻松"有兴趣。</p><p> 实践证明各学段各学科都可以适当的采用这种复习方法。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长期使用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所以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经常变换适宜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p> <p>二十五则 鸟儿衔柴造窝的技能究竟是谁给教的?</p><p> 小鸟长大离窝后就和(妈妈)雌鸟失去了联系,但它成年后要做妈妈时候,也会像它的妈妈一样衔柴造窝,这种技能肯定不是它妈妈给它教的,而是它先天的基因里面就有一种潜伏的技能,到一定的时期表现成为显性的性状。人也一样,有的基因所控制的形状只有到一定的年龄后才能够成为显性性状表现出来,如人的第二性征,他只有到青春期才能够表现为男性声音变粗,喉结变大,长出胡须;女性声音变尖,盆骨变宽,乳房发育等等。兼于此,儿童在有限的成长时期,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更不可能文化课获得满分,体育课获得金牌,美育课获得证书,德育课获得表彰,若要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里里外外一把手,肯定有得有失。</p><p> 一些基本的技能有所体验便可(学校适时开设劳动技能和综合实践课),如穿袜提鞋擦手洗脸到幼儿园就会在阿姨的指导下习得,穿衣戴帽整理内务,经过初中,高中,大学的军训自然可达到合格,家长大可不必提前焦虑。</p><p> 但是对于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常识演练,学校和家长要时刻借用机会不断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安全事故案例,切不可盲目的舍己救人(如自己不会游泳却跳入深水救人;未成年却去参加灭火行动等),确保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p><p> 一千个家长有一千种理解![憨笑][憨笑][憨笑][抱拳][抱拳][抱拳]</p> <p>二十六则 一分的价值</p><p><br></p><p> 一分在升学考试和入职考试中具有一分定乾坤的作用,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它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在升学考试中,差一分,你可能就上不了示范性高中,进不了985和211,读不了研究生,或者让父母为之付出高昂的学费。在入职考试中差一分,你可能会和自己心意的工作失之交臂。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分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差一分就是59分,就是不及格的学生,而多一分就是60分,就是及格的学生,及格的学生回家有可能受到父母善良的鼓励或不严厉的批评,但是59分的学生就可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的脸上贴着不及格的标签,在学校里面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在老师分发和讲评试卷的时候,他是抬不起头的成员。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会一路心中忐忑、诚惶诚恐,回家敲门要深吸一口气,下很大的决心,当父母问起成绩和要看试卷的时候,是哆嗦的嘴唇和发抖双手,接重而来的可能是严厉的谴责甚止皮肉之苦。这一分可能会使这位学生从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上进的勇气,或着在学习上,为了得到这一分出现考试作弊等不良的习气。</p><p> 目前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在考试评价学生成绩时,都喜欢用百分制,而对国家倡导的等级制总认为评价不精准。那么,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老师平时命的试题,那一分就真的就那么精准有效度和信度吗?未必!但是那一份确实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反之如果我们用等级制来评价学生,学生的成绩存在一个区间中,而不是一分一分的细微差别,便可大面积避免评价的负作用,当然,作为老师要分析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你的教学笔记上完全可以把学生的成绩量化成百分制进行细致的研究。</p><p> 说归说,做归做,但家长把一分不要太重视了,做的太过物极必反![憨笑][抱拳]</p> <p>二十七则 课程的蝶变 副课变富课</p><p><br></p><p> 将近半个多世纪,在中小学的课表上,音乐、体育、美术统统称为小三门或副课。</p><p> 它们在课表中出现在角角落落,任课教师也往往不是科班出身,教学设施设备奇缺,课堂往往被语数外理化生借用或挤占,音体美老师评优选先和职称评聘与其他老师不能同日而语,更不能担任所授课班级的班主任,基本属于学校的二类老师。学科在各类考试中,除大学专业术科考试外(近年宁夏将体育纳入中考),不能进入考试系列。因此,这一事关学生身体健康和审美观的课程长期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p><p> 时光进入本世纪十年后,音体美课程逐步由副课转变为富课。一是学校音体美教学设备、专用教室、塑胶操场和风雨操场等等成为中小学的亮点和投入的重点,二是大学音体美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中小学科班教师少,因此在教师招聘中岗位数往往多于其它学科,相对容易就业,中小学音体美老师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三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音体美的高位重视和教育投入加大,停办多年l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运动会等开始兴起,音体美成为学校的展示品牌,备受学校重视。另外,音体美专业毕业的学生既是不就业,在校外培训机构或自主办班,每月收入也在万元以上,属于大学毕业生中的富族。同时,大学招生音体美专业文化课成绩要求较底,许多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和空间结构智能占优势的学生进入高中人生规划便选择音体美,家长投入数万或十余万强化培训,成为所有课程中资金投入最多的学科,音乐美术成了富人的课程。</p> <p>二十八则 师范生为师从教的第一步</p><p><br></p><p>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等都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范院校毕业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石,他们经历的四年以上师范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教育实习。</p><p> 宁夏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固原师范专科学校,恢复高考招生的前几届学生,在校期间师资紧缺(老师基本都是从中学抽调的和新毕业的工农兵学员),教学设施设备简陋,入学学生刚经历过文革,基础知识薄弱,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但其中第一届有一个专业42名毕业生中后来发展成为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校长、教研员的有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原因之一是学校十分重视教育实习,学校统一组织教育实习,由高校和中学老师共同组成的指导教师反复和学生琢磨教学设计,打磨教学过程,一句讲述一个教态的反复练习,一节课课前预讲往往达近十次。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固原师专一度轻视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实习基本走形式),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很难适应教学工作,学校的声誉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新生录取出现门可罗雀的局面,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平平。本世纪以后,宁夏师范学院重新加强毕业生教育实习,把毕业生实习作为一门很重要的教学课程组织实施,统一联系实习基地,统一安排指导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反复打磨,反复练习,学生毕业前基本上掌握了比较扎实的教育技能,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较快的适应教学工作,加之校风教风学风的转变,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为基础教育输送一届又一届合格毕业生。</p><p>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走好第一步是教师发展的关键,师范毕业生要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进入学校之前,就要能够看得懂课表,守得好常规,站得稳讲台,规范的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举止投入,方能修得优秀教师的正果!</p> <p>二十九则 教师培训既要充电,又要补课</p><p><br></p><p> 近年由于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国家要求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拿出5%的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对现有的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充电。各地培训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城乡教师培训机会显著增加。</p><p>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结构中,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有一大批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特岗教师考试和事业编教师招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这一部分人员对缓解教师数量不足,扩大教师来源,改变教师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他们缺少专门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师范教育数十门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系统学习和教育实习与洗礼,所以在从事教师工作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等比较薄弱,在教学岗位上存在着先天的硬伤和缺陷。</p><p>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提高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行业期待,便成为教师培训部门的一项攻坚式任务。从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看,应该用3年时间对各类学校各学科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刚性在岗培训。具体方式一是自修必修的师范专业课程,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互联网评价考核,提高专业水平。二是一帮一和任课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学习,把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纳入月度考核和效能考核,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利用寒暑假集中培训,通过考试考查考核,提高综合素质。积极的通过补课让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美。</p> <p>三十则 课不是谁都可以评的</p><p><br></p><p> 关于评课,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但当下评课,陷入一个怪圈,谁都敢说几句,不管正确否?没带过一天毕业班,沒进入过高三课堂,就能对上课人评头品足,对课的好坏都可以随意下定义。到底什么样的课算好课,评价标准百花齐放,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才算好课。深圳市教育局一位领导的好课标准是:学生喜欢、质量上乘、同行认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