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万杨

予子了

<p class="ql-block">  万杨村地处扶风县西陲,与古丝绸之路驿站一一岐山县益店镇接壤。全村九个村民小组2800口人。是关中道屈指可数的大村之一,素有"七晁村,八宋村,数不清的万杨村"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杨村地势很特别,像关中平原上凹陷的一面簸箕,与古卷阿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口朝东,正好迎接初升的朝阳和东来的紫气。一道土梁从东往西突兀而来,一直延伸到“簸箕"中心,末端宽仅五六十米,高高翘起,犹如一条巨龙的头,将平坦的“簸面”隔离成一个“U“形地貌。一汪清澈的溪水,绕“龙头”蜿蜒盘旋,迂回曲折。据说,此水发源于西北三十里开外的周公庙润德泉,经桑仁沟流淌而来。目前虽己断流,但桑仁沟依然清水汪汪。有人说沟底有泉眼,是否有暗河与润德泉相通无法考证。由于水的缘故,古人也把"簸心"叫万杨池。清代著名诗人王豫嘉的《五长.题万杨池》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的自然景色:幽趣不在远,偶来乘兴深。大水方西流,凉雨清我心。入谷似辋口,豁然景物新。溪流仅没脚,逶迤若巨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杨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是周原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从出土的石碑可见,元朝就有张、李、刘、闻、谦等姓人家居住。到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了一部分先祖,遂形成了朱、李、刘、杨、张五大姓氏及少数王、何、席、闻等户族。这些人家依次顺“簸框”掘窑穴居,后逐渐繁衍成一姓一村。明、清时分别叫朱家堡、李家堡、北坡、西窑、南坡、东村、张家堡。如今老年人还依稀记得流传下来的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到万杨村的历史,不得不说说云寂寺。它始建于唐朝中期,位于“龙头"的风水宝地,自然三面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历经修缮,香火袅袅,僧客络绎不绝。鼎盛时期占地近百亩,俗称"大寺"。大寺脚下有一口古井,深丈把尺。爬在井口可以看见一汪深不见底的井水,像十五的满月,清凌凌泛着白光。寺内有棵古柏,枝叶茂盛,将寺院遮盖得幽静肃穆。民间曾流传“寺前一眼井,一柏担三殿”的说法,可见树冠之大。元朝至正元年,这里曾举行过盛大的祭祀活动,超度因饥荒或瘟疫而亡的灵魂(见“孤魂墓碑”)。到了清朝末年,寺院发生过一次劫难。据说从外地来一伙匪徒,个个彪悍强壮,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做。云寂寺收留附近的乡民躲藏。歹徒将寺院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时落阳村(益店雒家村)有一个姓傅的哑巴,外号傅瓜娃。他智勇双全,伙同一个号称小罗成的壮士,在扶风谢家河村纠集了一百多人,从南坡塬冲杀下来,在云寂寺与匪徒展开了惨烈地撕杀,一直战至黑夜,将匪首斩杀,解救出了老弱妇幼。从此,云寂寺济弱救困的美名流传了下来。解放后,寺院改建成学校,肃穆的钟声被朗朗的读书声代替。也许有佛祖的保佑,或许沾染了龙脉,万杨九年制学校培养出了一拨拨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仅本科文凭以上的人才就达200多人,如今在军政工商界大显身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杨村村名历来说法不一。云寂寺挖掘发现一块元朝至正年间石碑,记载当年叫万更屯,归饴原乡管辖。民间有三种传说,一是云寂寺下方的河滩曾生长杨柳,数以万棵。到了春夏,浓翠敝日,郁郁葱葱,故叫万杨村。清代诗人刘芳翰这样描写:万树垂杨远插天,碧于水色绿如烟。携樽六月全无景,闲傍溪鸥一晌眠。另一说法是与姓氏有关。古部落后裔以杨姓人为主,发展到兴旺时期,人口过万,所以叫万杨村。还有一种说法非常美丽,具有神秘色彩。晴朗之日午后,站在云寂寺门口,面西举目环视整个村落,霞光万道,五彩斑斓,犹如无数个小太阳光照大地,人们把这个自然现象视做祥瑞,久而久之就叫万阳村(有古碑佐证),后人误传为万杨村。这也与西邻的益店落阳村(后称雒家村)遥相呼应。听说落阳村也是因为站在云寂寺脚下仰望夕阳,正好从该村落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无论万杨村村名由何而来,万杨池的良田沃土滋养万杨人生息繁衍的事实亘古不变。万杨人自古以农耕为生,靠天吃饭。<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代兴起了许多作坊,编织匠、皮匠、铁匠、木匠等等制作的手工艺品闻名遐迩。</span>70年代,响应党的号召,兴修了水利工程,将冯家山的水一直引到西窑塬上。9O年代以后,产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养殖业、种植业、建筑业、商贸业齐头并进,涌现岀了杨万年、李万年、李有杰、李省林等一批致富带头人。进入新时代<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万杨人意气奋发,撸起袖子加油干,李宏超的肉牛繁育、王喜桃的种植大棚、杨吉润的废铁收购各具特色,形成规模。在新一届两委会班子的带领下,扶贫攻坚、农业产业、</span>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几代万杨人构筑的梦想不再是传说,美好幸福的生活将向万杨人招手。(朱宏让撰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