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游记

清风明月

<p>早就期待一次江南古镇游,金秋十月,整好行装,抖擞精神 ,奔向那"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的江南。美篇里许多美友介绍了绍兴安昌古镇,这个古朴,幽静的小镇,于是就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p> <p>火车一路前行,窗外的景色千变万化。一片绿 ,一片黄 ,一片白 ,令人目不暇接 。行过徐州逐渐进入江南地域,突然有了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记忆中那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舍,千篇一律的格式就象小孩子搭的积木般古板,沧桑而破败。隔窗远眺,这样的房屋己是星星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既便是普通的小二楼也都是翻新的模样,白墙依旧,灰色的屋顶被漂亮的硫璃瓦取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每幢房子的墙面上都掛着室外空调机。啊,年代变了,人们富裕了,生活舒适了,可我总觉得丢了些什么东西...</p> <p>老安昌客栈,一个古香古色的客栈,从室内傢具摆设到门窗地板,一律透着中国式的古风古韵。儿子去办入住手续,一身轻松的我想随意走走,跨出客栈的格扇门突然眼前一亮:一条绿悠悠的小河缓缓流过,石岸旁垂柳依依,暖风徐徐,烏蓬船随着河水轻轻摇摆,小桥横跨河面,河对面临水而建的房屋,好幽静的画面,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p> <p>石板铺的路,石板筑的桥,傍河而建的石屋,江南人巧妙地把"石”发挥利用到极致。</p> <p>傍晚,一家人漫步在小镇上,踏着石板路,过小桥,坐廊棚,吹晚风,望流水,听听鞋底和石板碰撞摩擦 的声音,幌入仙境。没有被过度开发古镇才最有韵味,是我最想来的地方。</p> <p>早上九点一过,小镇醒了,这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善于腌制各种各样的腊味,街道两旁的店铺里掛满了腊制的鸭,鹅,鹌鹑,咸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天的小镇生活开始了。</p> <p>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中发现了绍兴茴香豆,顿时兴奋起来,马上就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孔乙己张开污秽的五指 盖住盛着茴香豆的小碗碟 ,慌张的对讨要茴香豆的小孩子说"多乎哉?不多也!”,忍不住暗自发笑!</p> <p>酸梅饼,儿时的味道,小时候我们叫它"牛屎饼”,一分钱买两块🤔</p> <p>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赶上古镇有名的,己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扯白糖”,据说,扯白糖的老人年纪大了,很少做这项表演了!</p> <p>仁昌酱园以它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口味在"舌尖上的中国”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酱园的大晒场。</p> <p>酱園的历史,从它古老的建筑上就能窥见一般斑:一行行灰色的瓦片斜躺在屋顶上,承受着百年的雨雪风霜,虽然饱经沧桑 ,却依旧从容安祥,诉说着曾经的旧时光。</p> <p>古老的制酱工具</p> <p>安昌古镇上共有六个馆,因为时间关系选择了比较感兴趣的绍兴师爷馆。都说绍兴出师爷,名符其实,根据不同的职责需求,师爷分为许多种类。师爷馆里严谨的治学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尊师重教得以发扬光大,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得以传承。</p> <p>古代的莘莘学子 </p> <p>古镇里的钱庄 ,历史悠久。</p> <p>石板上的"钱"文化。</p> <p>夜幕降临 ,五颜六色的灯光 照亮整个小镇,此时,要一杯绿茶,临河而坐,轻声细语,漫无目的聊天,喝茶,好不惬意 !只是安昌古镇的乌蓬船下午四点半以后就不摇了,有点美中不足。</p> <p>点了几个特色菜肴 ,尤其是那份"萝卜酸魚头”,萝卜充分吸收了魚头的鲜味,那种咸鲜昧让人回味无穷!</p> <p>清晨,推开窗户,空气清新,绿水长流。初升的太阳把自己的倒影丢入水中,岸边的垂柳也在河水中浣洗绿叶,四周静悄悄,只有鸟儿不知疲倦的叽叽喳喳 ,石板路上空荡荡的 ,门板紧闭,千年古桥依然静默 ,乌篷船静待游客光临 ,只有镇上的人们 不管外面如何喧闹 ,人来人往 ,他们依旧年复一年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p> <p>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景早已被历代文人墨客无限赞颂,诗词歌赋不计其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润潮湿的气侯造就了江南女子的婉约,秀丽 ,苏州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p> <p>平江路只有1606米,短短的距离却承载着质朴与繁华 。双脚踏上平江路的石板小路 就能感受到这里的古街小巷,碧水潺潺 ,就会想起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 :</p><p>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p><p>故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p><p>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p><p>遥知未眠月 乡思在渔歌 </p><p>平江路是质朴的 ,因为有很多古香古色的小楼 ,每幢房 ,每个门 ,每扇窗 都各自不同 ,独具匠心 。平江路是繁华的,因为他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从古至今 ,文人雅士 ,游人墨客 纷至沓来 。诗词歌赋在这里交汇流传,还有伴随耳畔的吴侬软语 ~苏州 评弹,咿咿呀呀伴你一路 。</p> <p>平江路上到处都是故事,每一条小巷都会为你讲述一段历史。丁香巷是其中之一,它的故事尤其感人!因为一首诗,因为一个人:这里是诗人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那个撑着油纸伞,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 上的"丁香姑娘",多少人为她忧伤 ,为她缠绵!</p> <p>夜晚的平江路上人流熙熙攘攘 ,巷子里却特别安静。昏黄的灯光下,斑驳的墙面上爬满青藤,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斜靠墙上,多么质朴的生活画面,屋子里的主人可能已经安歇,他不会想到有人对着他家的破墙面动情,发呆...</p> <p>平江路上的文化气息,连餐馆里面都散发着书香味 ~“和府捞面”。</p> <p>苏州是一个有文化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平江路就是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交融的地方,五彩斑斓的夜幕下,浆声灯影,烟雨朦胧,许多年轻人 穿上汉服拍照留念,古典文化在他(她们)的心中留传,让人欣喜!</p> <p>苏州园林的特点,一窗一景,一步一景。</p> <p>苏州评弹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评弹就是苏州的声音。</p> <p>纤手轻抚,</p><p>朱唇慢启,</p><p>细咽柔吐,</p><p>宛如莺啼,</p><p>唱得是情长纸短,</p><p>听得是意犹未尽。</p> <p>苏州评弹 ,渊源悠长 ,看着这破旧的点唱本,能想像出它曾被多少人,多少次的点阅!听得入神,听得心醉!</p> <p>" 钗头凤 ”</p> <p>评弹"太湖美”,这女声太嗲了!</p> <p>"潇湘夜探”</p> <p>在平江路的大儒巷,突然发现一个店面那么熟悉,特别象电视剧"都挺好”里石天冬的"食荤者"餐馆,怀着好奇心进去一探究竟,里面是茶室兼听评弹,热心的老板娘介绍:这里确是电视剧"都挺好”的拍摄地,只是餐馆的内景是剧组搭建的,好巧啊!</p> <p>很喜欢这部电视剧,就在此做一回客吧。</p> <p>同里,悠长的小巷盛满旧时光。非常遗憾没能邂逅一场江南雨 ,试想,撑着一把洋伞走在那淅淅沥沥,细如牛毛的雨丝 中,在寂静的小巷里,听雨点落在伞面上的嘀嗒声,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文革遗迹。</p> <p>同里是一个水系发达的古镇,河连桥,桥跨河。这里的民俗:太平,吉利,长庆桥,三桥走一走,好运自会到。</p> <p>偶遇剧组。在同里的一河边桥旁,感觉氛围有点异样,好几个人在维护秩序,表示歉意,:游客迴避。两个年轻人的穿着似乎也与季节有悖,仔细询问得知,原来是在拍戏,剧名"斗宴”,导演吳卫明。满怀兴趣的看了一会儿,一个小镜头竞拍了好几遍,原来演员们也不易呀!期待电视剧播出。</p> <p>这是道具服装,拍的是八十年代的戏,这服装好面熟呀!</p> <p>构思巧妙</p> <p>久违了,老门栓!</p> <p>假装"琴棋书画”😏</p> <p>在同里吃午饭时,走来一位民间老艺人,问我们要不要点她的歌,十元听三首,感觉很有意思就点了。她唱得很卖力很认真,儿子付了十五元,她很感激,主动加唱二首,虽说不上动听,乡俗味道很浓。聊天中她说曾被中央电视台邀请过,并展示了自己的履历,她己经七十三岁了,与我同龄,不管怎么说也是对她的认可和帮助吧。</p> <p>俩个同龄人合影。</p> <p>河面上飘来船娘的歌。</p> <p>"梅兰竹菊 ”尊为四君子,竹为其一。常言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挺拔,桀骜向上的竹昭示着气质和气节!</p> <p>竹林,茅屋,我的最爱,想做它的主人🎎🍲</p> <p>因时间关系上午去逛七里山塘,这里太商业化了,兴趣索然,听说山塘的夜晚才是最好的。</p> <p>苏州博物馆,值得一去。</p> <p>快乐的时光总觉得那么短暂,一晃几天过去了,旅行即将结束。我珍惜这次旅游,当我只能在摇椅里品味人生的时候,就回到美篇里重温这些美情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