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海老师----张曼玲》

袁圆

<p>我们从小生活、成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里,兵团肩负屯垦戍边的任务,历年招收了全国各地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加入兵团大军,分配到各师各团。我们上学的学校是兵团子女学校,有许多老师就是大城市的知识青年。 &nbsp;</p> <p>张老师是上海知青,她剪着稍有层次的短发,前边留有一点点刘海,眼睛显大,高鼻梁,嘴唇时常紧闭着,常穿一双黑色丁字皮鞋。她的衣着总是裁剪合体,人比较瘦,显得很有气质。 &nbsp;</p><p>我们上中学时,课前预备铃一响,只要听到门外有节奏的皮鞋声,就知道是教我们物理课的张曼玲老师来上课了。 &nbsp;</p> <p>她管理学生的方法很特别,几乎听不到她训学生,但是她的课堂纪律超好。上课前,老师的目光是流动的,如果目光紧紧盯住某个同学,这个同学可能做小动作了。老师有着不怒自威的尊严,她的目光是变化的,对于总能学会难点的同学,她的目光柔和,充满了慈爱和欣赏。对于反应慢一些的学生,她从没有歧视的目光,总是从正面耐心引导。她不仅教授学生的文化知识,也是学生关键时刻的主心骨。例如:我们参加高考,老师带队去博乐考场,记得那年的数学卷题目特别难。我班一位女同学平时数学成绩一贯很好,但在考完数学后大哭一场,说就要弃考。当时她的母亲作为校医也在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张曼玲老师得知马上做她的工作。张老师蹲下身为她擦去眼泪,亲切地对她说:数学考题是很难,但这是对每个考生而言,你觉得难别人也难,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考完各门课程,实在不行只当是一次高考练兵,不行明年再重来,好吗?老师蹲下身去为她擦去眼泪,这位女同学慢慢稳定了情绪,点了点头,她的母亲此时才放下心来。当年高考发榜,她录取二本,考上了西安建筑学院学习工民建,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歪打正着,她不满意自己的高考成绩,进了不喜欢的学校,也不喜欢这个专业,然而就是这个行当是她小试牛刀的开始,毕业后为广州城的建设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在此基础上又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在交大EMBA平台上成为全国的杰出企业家。</p> <p>我们班还有一个女同学,当时在南京创业打拼,她给张老师打电话问上海的情况,老师说上海机会多,让她们夫妇速来上海发展。于是她和弟弟两家人在上海抓住商机,一举立足市场,在商海里做的风声水起,积累了别人几十年也难以积累的财富,单说现在她93岁的老母亲每天还能买柴、做饭为儿孙发挥余热,还天天在公园里健身,这场景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我们追求的现实版的中国梦呀! &nbsp;</p><p>最感人的是我们班的另一位男同学,大学毕业后他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一半,给张老师师邮寄了一半,以此来感恩张老师如母亲一样对他的教育培养。</p> <p>张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桃李满天下。 &nbsp;</p><p>同时张老师自己一直也不断提高在进步。先是教初高中物理,回到上海后,在高中里教数学,后又在大专院校里任中层领导。 &nbsp;</p><p>在她退休的那一天,同学们在大马路边哭成一团,把出租车司机都弄傻眼了,学生们解释说:张老师站了一辈子讲台,我们同学打车送老师回家,不仅让老师的身心休息,让老师受累的腿也舒适。师生难舍之情至今还历历在目。 &nbsp;</p><p>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引路人,她像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她还具有温暖他人的品质和指引他人生存的技能,我们的张曼玲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p> <p>(作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三团中学81届高中毕业生:马义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