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浙东深度游(上——山水)

笨笨

2020年11月9号,我们于清晨7点55分,登上南航CZ 3811航班飞往浙江温州,开始了广之旅“浙江南部深度游”之行。 树上的叶子红了, 枝头的柿子黄了,<div> 在金秋,我们来到了浙东南。</div><div> 这里可是传说中的江南!</div> 江南,江南,那梦中的江南啊!<div> 一想到江南,会心处马上涌出唐代诗人白居易那首《江南好》美妙的诗句:</div><div>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br></div><div><br></div><div> 又岂止白居易,中国人谁不知道江南,谁不想望江南,谁不对这“‘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魂牵梦萦?</div><div> </div><div> 也是唐诗人的韦庄在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更是表达了对江南的喜爱和依恋:</div><div>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div>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br> 原籍四川的台湾诗人郑愁予远在湾岛,难归故乡,他在《错误》这首诗中对江南的思念缠绵悱恻,沁人愁肠:<div><br> 我打江南走过,<div>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div><div> </div><div>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div><div>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div><div>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div><div>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div><div>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div><div><br></div><div>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div><div>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江南是山水的江南,那一片红叶,一丛翠竹,一丝水声,无不给人留下美妙的印象。</h3> 9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文成县境内的百丈漈风景名胜区。 景区大门匾额上高高地镌着“神州第一瀑”五个大字,这也太自大了点吧,它置黄果树于何地? 百丈漈距文成县城4公里,距温州市区115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海拔800余米,地势自西向东,为洞宫山脉延伸段。是一处集湖光山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瀑雄、峰奇、湖秀、潭丽等特点的高品位旅游、避暑的休养胜地。周围20余公里,是一个高山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div> 李白在他的《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一诗中这样形容百丈漈山崖的景色:“<br>  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br><div> 北宋《太平寰宇记》称:“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div> 百丈漈是阶梯形瀑布,分为三漈,自古有"头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的说法。<br></div></div></div> 三漈百丈宽。在蝙蝠山西,瀑流大,旁边多巨石。传说女娲造雁荡山,吕洞宾造三漈与女娲相比,造成一漈、二漈后;吕洞宾正赶着大群巨石化成的羊群造三漈,女娲化成女人下凡,破坏了吕洞宾的仙法,羊群还原成巨石散布滩上不动了。结果百丈宽的三漈没能全部完成。<br> 等久了吧,来,下一盘。 石如奔马,水如溅珠,来势汹汹,去势急促。 池畔有佳人,纤手抚素琴。 悠闲惬意地漫步在石磴桥上。 深秋温和的阳光照在身上,凉风习习,说不出的舒心惬意。 二漈百丈深,高65米,形态颇似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但比黄果树瀑布(64米)还要高1米,水量却比黄果树差多了。<div> 二漈分上下水,当中折处有一个岩廊。岩廊西边,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石坪,当中是一个长5米,宽3米的"龙井"。</div><div> 在瀑布后的岩廊两头,景点给游客准备了雨伞。我和两位团友打着雨伞进廊中观瀑,瀑流如帘,飘飘洒洒,犹如花果山水帘洞。</div><div> 刘基的孙子刘貂《重游百丈漈观瀑》中这样写:"浪滚银河千壑外,被翻赤壁万山巅。夏日云散漫天雪,冬季雷轰入地泉。"</div><div> 虽然瀑水如洒,裤腿尽湿,但在廊中看廊外巨流飞泻,耳中浪溅如雷,也觉惊心动魄。</div> 一漈百丈高。 深高207米,宽30余米素有"天下第一瀑"之称。<br> 三面绝壁如削,仰观绝壁直插云天:俯瞰壑底,如见地狱,惊心动魄。 10号上午,游红枫古道。<div> 文成境内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红枫古道尚有七十余条,共计古枫3000多棵,几乎乡乡有红枫古道,最著名的是大会岭。<br></div> 在广之旅的推介会上,屏幕上播放的红枫古道,秋日的丹枫艳红如火,红枫与古道一同蜿蜒盘绕在群山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引得我们在场的游客无不动心,恨不得马上就去走上一趟。<div> 可是今天来到这里却是满目绿色,枫叶未丹,只露出一点嫩黄,导游说今年天气暖和,枫叶红透还得一个多月。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但眼前的景色仍然弥补了那点淡淡的遗憾。</div> 古老的石桥,每一块石头上还留着当年的脚印,可有人还记得当年撑伞走过的人。 早已不再丰沛的溪流,投下了如虹的倒影。 又想起了波黑的莫斯塔尔老桥。 遥远的山乡里,已经也有了通向外面世界的康庄大道。 两株老树应该见证过古道的繁忙,如今这里商旅不再,已经成为游客的驻足之地,不知它们是欢喜还是忧伤? 吃过午餐,又到丽水(Lí,二声,读离;不读四声Lì立),游览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的古堰画乡景区。<div> 这个把丽(四声Lì立)读作(二声Lí离)的习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肯定读的不正确,因为既然是说“水”丽,无论它是不是指眼前这美丽的瓯江,那就应该是美丽的“丽”才对,为什么要改变它的读音呢?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想可能是按照浙江方言读音造成的吧。<br><div> </div></div> 这里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还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和丽水九龙巴比松写生创作基地,所以被称为古堰画乡。但古堰和画乡是两个景点。<div> 巴比松是法国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落。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没有邮局,也没有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先是卢梭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到这里居住,几乎成了“画家村”,画史上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便由此开始。<br> 法国巴比松虽然和古堰画乡有着很远的距离,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优美的风景。丽水油画群体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启迪,借鉴法国巴比松画家的精神:画我家乡,走向自然。他们扎根丽水,以秀山丽水为素材,作品既体现了现实主义流派的特征,又蕴含着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所创作的作品在各种展览中取得了好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与法国巴比松画派异曲同工,由此外界称丽水油画艺术为“丽水巴比松画派。”<br></div> 画乡在瓯江边上,瓯江水蔚蓝清碧,和万里晴空相映生辉。 一艘艘游船安静地停泊在岸边,如今是淡季,旅游旺季的时候,这些游船是不会这么悠闲的。<div> 据说这里是国家级摄影写生基地,旺季的时候各路艺术家齐奔这里,路边会有很多学生拿着画板在作画。<br></div><div> 风烟俱静,江天一色,远山如翠螺黛髻,近水像玉带银盘,映得心头澄澈,杂念全无,人在画中啊。</div> 站在江边远眺,无尽的江水滚滚不息,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愿景流来又流去,流失了不竭的时光,流空了我们的岁月。想起当年夫子也曾站在江边,惋惜流失的光阴,我们这些俗子又算得了什么。 长空如洗,江水翠碧,驾一叶小舟随它漂流,不问东西,何等惬意啊。 11月11日下午,来到天台山。<div> 对于天台山的了解还是从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故事开始的。<div> 以前读《搜神记》,看到里面刘晨阮肇上天台的故事,天台山的名字就留在记忆中了。</div></div> 据传说,东汉明帝永平五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在刘门山迷了路,又饥又渴,只能采摘山上的桃子充饥,就在他们到溪边取水的时候,看见溪水中有新鲜艾叶流下,上面还有胡麻饭。两个人互相说:“可能离居住的人家不远了”,就渡过溪水往前走。过了一座山头,看见了两个女人,非常漂亮,叫着刘晨和阮肇的名字,问他们为什么来得这么迟?两位女子邀请刘阮回家,热情款待,跟他们结为夫妻。刘晨、阮肇住了半年,到了春天,听见树上小鸟的叫声,想念起他们的家乡和亲人,不管女子怎样挽留,依然坚持要回家。两位女子说他们尘缘未断,只好送他们到来时的路口,指给他们回去的道路。<br> 两个人返回家中,却发现“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原来子孙已经传了七世,七代以后的小孙子哪里还认得他们,只知道长辈代代相传祖翁入山采药不知所终的故事。 <div> 物是人非,无处可依。刘、阮两人又思念起两位天仙般的女子来,就去沿着小溪寻找,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在溪边徘徊很久,惆怅不已。这条溪因此名为“惆怅溪”。<div> 这个故事和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明代话本中的许多故事一样,表达了一些穷酸文人在现实中无法达到目的,只好通过空想来满足自己心底的愿望的事实。这种所谓“男人的梦想”后来被武侠小说所继承,描写一些人在荒山绝岭得到奇遇,从而志向实现,握盖世神功,拥娇妻美妾,成为万众嘱目的人物,从而满足了自己的理想或者说妄想。现在这种作法又大兴其道,被一些年轻人发扬,整天在所谓穿越中意淫,不是穿越到古代娶了王妃,就是穿越到豪门作了女婿,以麻痹自己的神经,掩盖自己的空虚和无聊。</div></div> 天台山不仅是神话传说的摇篮,也是文人骚客灵感的源泉。<div> 唐开元十五年(727)夏天,大诗人李白从广陵(今扬州)乘舟沿京杭运河南下,渡过钱塘江到会稽(今绍兴),又沿曹娥江溯流而上,来到剡中登天台山。<br></div><div> 途中他表达了对天台风光的无限喜爱和渴望:“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他对于天台山的向往在另一首诗中溢于言表,恨不得一步跨上天台山:“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琼台》。</div> 这次我们主要游览天台山大瀑布。<br> 天台山大瀑布是天台一大景,而且它是瀑布群,自古以来就名闻天下。<br> 千余年来,晋孙绰、王羲之,唐李白,宋陆游,明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探幽寻奇、朝觐问道,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游记、摩崖、碑记,为大瀑布景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1958年,为满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天台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桐柏水库,两年后桐柏水电站建成,每年为天台贡献电力和经济来源。但是大瀑布就此断流,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也因此淹没在水库的碧波之下。诚为可惜。<br> 2013年,天台县委县政府作出恢复天台山大瀑布的决定,目标是通过建设改造,将天台山大瀑布建成一个全年流量稳定、可调节的高落差梯级瀑布群。今年4月12日,瀑布景点开始试营业,断流60年的瀑布终于重新出现在天台山上。我们有幸在它复活的第一年就来目睹它的雄姿,也是机缘凑巧,不虚此行了。 李白诗云:“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宋代杨齐贤注云:瀑布山,天台西南峰水。从南岩注望之如曳布,即雪崖也!李白笔下的雪崖即天台山大瀑布,可见水量之大,景色之壮。<div> 南宋杨偰《题天台福圣观瀑布》就形容它:</div> 积雪悬崖照幽谷,轰雷破石响空山。<br> 直疑天上银河水,倒泻千岩万壑间。 瀑布除了自身的气势和壮美,连太阳也忍不住来给它增光添彩。由于瀑布朝南偏西,在阳光下,水光澰滟,一道彩虹浮现在水上,给瀑布增添了一些秀色,勾引着人们留连在此照相,久久不愿意离去。 如果说百丈二漈的水帘后面只能算是长廊,那么,这里瀑布顶的瀑布后面才是真正的水帘洞了。 银色白练从山上奔泻而下,在明艳的蓝天和如絮的白云下面,一树红叶把一切都渲染得活泼而妩媚,让人有出尘之想。 下得山来,景区门口石碑上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晋代孙绰《天台山赋》。<div> 这个孙绰作过永嘉太守,也算是省长级的大官了,但他老是想着辞官去修行,这也许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吧。他听说天台山风景秀美,适合长期隐居,就让人画成图形,然后按照图形写下了这篇文章。<div><br></div></div> 孙绰《天台山赋》并序,一开头,就气势不凡:<br>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br> 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br> 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br> 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环富,尽人神之壮丽矣。”<br> 孙绰把天台山比作传说中蓬莱、方丈那样的仙山,以为是大自然特别偏爱的骄子,把宇宙的神秀都集中在这里,使得她分外壮观奇丽。诗赋言辞华美绝伦,描景入情,清丽俊秀,也有道家仙骨之气。<div> 因为孙绰《天台山赋》的高度称赞和极力颂扬,天台山从此名声大振,从舆论上奠定了天台山风景名胜的特色:“佛窟仙源,山水神秀”。到了唐代,这天台山更是不得了。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超级巨星,王维、孟浩然、元稹、刘禹锡、杜牧这样的顶尖高手,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等,都垂青于天台这弹丸之地,遨游吟唱,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有人做了初步统计,说光是有唐一代,就有400多位诗人游历、栖居于天台山,接近收载于《全唐诗》2200余位诗人总数的五分之一。<br><div> 董其昌书法空阔疏朗,绮丽俊秀,二者结合,可称双绝,为景区增色不少。</div></div> 旅游团到此一游。 13日上午,来到神仙居。<div> 神仙居,神仙居,光是这名字就带给人莫名的憧憬和无限的遐想。</div> 站在南门外朝上望去,早晨阳光掩映中的神仙居雾蔼蒙蒙,风姿绰约。 大门口一块巨石横卧在山沟一侧,上面镌刻着五个大字“太白梦游处”,进一步勾起了我们对神仙居神秘仙境的探寻渴望,急欲上山一探究竟。 神仙居古名天姥山,又称韦羌山,清朝乾隆年间县令何树萼题“烟霞第一城”,说它云蒸霞蔚之仙居,景色秀美,天下第一。<div> 神仙居之所以得名,其实应该来自于李白的那首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div><div>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r>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br>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r></div><div> 李白虚托梦境在诗中描写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连他一向喜爱,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显得矮小,要拜倒在天姥山面前。这样的山里当然有神仙居住,于是他又描写了梦境中仙界的奇妙虚幻和神仙的自由闲散,表达了他对官场尔虞我诈的厌恶和对自由的向往。虽然“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有些消极,但最后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是积极的,表示他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其实是因为对世事的不满。</div><div> 今天的我们早已脱离了世事的缠绕,获得了自由,回想往日,更能理解李白当年的心境。</div> 从南门乘坐缆车上山。<br> 又坐了两段扶梯,到达山顶。<div> 可惜的是,坐着缆车几分钟到顶,完全没有了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体会;山里动物已成稀缺,听不到任何动物的声音,也没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感觉;如今已经是初冬天气,错过了容易产生云海奇观的春秋两季,所以天上虽然有云却没有雨,视线很好,也没有“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意境;可以说这次登神仙居完全没有身登仙界的神秘感,只是走路观山照相留影而已。<br></div> 山上的风景还是非常优美的。众山突兀独立,山高峰险;山涧林密幽深,迥然各异;风景千姿百态,气象恢宏,还是让人喜不自胜,不愿离去。 山顶上放眼望去,“一览众山小”,群峰尽在眼底。 长长的吊桥跨越深涧,连接起被深谷隔开的两边高山。 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桥”,跨过桥就是仙界。 仙界的门永远为大家敞开着。 佛光辉映处就是仙人的世界。 山腰的栈道蹑虚凌空,如缠绕在神仙居的一条美丽飘带,走在上边如置身画卷,仿佛天上人间,如在云雨季节,一定会有腾云驾雾,如临仙境之感。 神仙不知何处去,只有观音在眼前。 山上新修了一座现代化的玻璃桥,给这座古老的神仙居住之地增添了一些现代气息,也成了神仙居一道新的美丽风景线。<div> 这座桥今年国庆刚刚开放,我们也算恰逢其盛,来得正是时候。<div><br></div></div> 这座桥造型独特,从空中望去,就像一柄玉如意,所以被称为“如意桥”。 这座桥凌空飞架,悬停绝壁,飞临深涧,远望给人头晕目眩之感,考验人的胆量。有人还问“你敢走吗?” 沿着桥弧向上走去,迎着蓝天白云,仿佛真的走进了天门,来到了仙界。 桥分两层,上面实心,下面玻璃,虽然远看险要无比,其实真正站在桥上却也一般,玻璃桥的玻璃透明度不是很高,所以没有多少危险的感觉。 玻璃桥上也是摆造型的好地方。中国大妈真是举世无伦。 回到山下,再向山上望去,仍然山势蜿蜒,奇峰耸立。眼前两条索道承载着游客和建筑材料频繁上下,我想:连当年需要大量人力手提肩扛的建筑材料如今都使用机械轻松上山了,传说中神仙的法力又算得了什么呢?当“人定胜天”成为现实可能的今天,神仙也就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了。 傍晚,我们又到了永嘉县的楠溪江风景区。 参加楠溪江漂流。 楠溪江的江面上,一艘艘竹筏前后衔接着出发了。 楠溪江水清凛无比,水底的石子看得清清楚楚。 黄昏的太阳光柔和地照在身上,江水随着撑船船工的竹篙发出“哗哗”的声音,清澈的江水在脚下窜来窜去,捞一把江水,滋润清凉。 这里的漂流既没有竹筏之间的水斗,也没有互相挑战的赛歌,除了团友互相照照相,显得很安静,当然也少了些情趣。 漂流的距离大约只有几百米,一会儿就掉头回转了。 去是顺水漂流,但回来是逆流而上,水位浅低处,船工还要辛苦下水挽筏。 初冬的江岸上,树黄草枯,景色也是一般。<div> 总之,这是一次很普通的漂流。</div> 14日,我们来到温州洞头,游览这里的著名景区半屏山。<div> 半屏山,也称半屏岛、半面山,位于温州瓯江口外的洞头区,是洞头主要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br></div><div> 这里留传着一首民谣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因为台湾也有一座半屏山。台湾歌星孟庭苇还有一首《半屏山》的歌曲,抒发盼望统一,半屏回归的心情:</div><div> 半屏山呐 半屏山<br> 一座山呐 分成两半<br> 自古传说一半在大陆<br> 还有半屏在台湾<br> 在台湾<br> 半屏山呐 半屏山<br> 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br> 祖国的领土水连水山连山<br> 骨肉同胞心相连 心相连<br> 半屏山呐 半屏山<br> 一座山呐 分成两半<br> 自古传说一半在大陆<br> 还有半屏在台湾<br> 在台湾<br> 海峡两岸 紧相连<br> 万水千山 割不断<br> 美丽的宝岛我的家园<br> 可爱的祖国 大好河山<br> 可爱的祖国 大好河山<br></div> 站在山上远眺,无数大大小小的海岛礁石像雕刻出来的艺术品散落在苍茫海面上。形像各异,姿态万千。 悟空乘着竹筏,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台方寸山下,他虔诚礼拜,希望菩提老祖能够收他为徒。 他在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当然,我们知道最后他还是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到了绝世本领,成了“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 向岸上望去,远处的五彩渔村五颜六色的小楼在阳光下鲜艳夺目。 山顶平台上一对龙形雕塑在相伴而舞。 眼前断崖峭壁,直立千仞,犹如一扇巨大的屏风雄峙海上,挡住狂风巨浪,护卫着洞头本岛。 这是当年对台宣传的大喇叭,如今用不着了,只能沦为景点的道具,似已损坏。 栈道环山,方便游人。 美景丽人,相得而彰。 留一幅装腔作势的照片吧,作为游览半屏山,也是游览浙东南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