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季手足口病开始高发,4月手足口病正式进入暴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什么是手足口病</span></p><p>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这种肠道病毒是个大家族,有20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p><p><br></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有哪些</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传染源</span></p><p> 作为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中,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唾液中含有病毒;此外,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因此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也是传染源之一;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疱疹,而疱疹破溃后流出的疱疹液也是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在儿童中高发并不是指成人不会得手足口病,而事实上大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一般都是隐性感染,,成为隐性感染者。成人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强,感染了病毒没什么明显症状,有的人仅有轻微的咽喉痛。这类隐性感染者也是“毒源”,会传播病毒给孩子。</p><p> </p><p><br></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传播途径</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饮食传播</span></p><p>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宝宝感染。</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飞沫传播</span></p><p> 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接触传播</span></p><p>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还有宝宝过于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p><p> </p><p><br></p> <p> </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手足口病潜伏期</span></p><p>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p><p>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手足口病有何症状</span></p><p> 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平均为3~5天,最短可为2天,最长可至10天。</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有:</span></p><p>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p><p>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p><p>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p><p>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p><p> 5、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如何治疗与护理</span></p><p>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无并发症,患儿一周左右即可自愈。</p><p>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成人可以做适当的护理工作:</p><p>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p><p>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p><p>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p><p>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p><p> 5、若臀部有皮疹,立刻清理患儿的粪便,保持臀部清洁。</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手足口病如何预防</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治得好不如防得好</span></p><p> 病人皮肤接触、体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都是感染源,具体生活中我们怎样预防呢?</p><p> 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p><p> ➤饭前便后、尤其是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不揉眼睛、挖鼻孔,尤其是喜欢吃手的小朋友更要注意手的卫生。</p><p>➤个人用品专用,携带外出后的玩具和用品注意清洁,公用的玩具要用消毒水擦拭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p><p> 环境隔离与保护</p><p>➤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洗衣勤晒被。</p><p>➤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到公共场所逗留,如游乐场、电影院、商场等。</p><p>➤观察身边有无患病儿童,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减少被感染机会。</p><p> 保护孩子的抵抗力</p><p>➤传染病流行季节,保护好孩子抵抗力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引起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p><p>早期发现</p><p>➤流行期间家长每天晨起或晚归时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肛门周围处皮肤有无红疹,口腔有无疱疹,注意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的变化。</p><p>重视成年人携带病毒感染孩子</p><p>➤成人也会感染病毒,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归来和照护孩子时也要注意手的卫生,避免携带病毒传染给孩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医 生 答 疑</span></p><p class="ql-block"> Q & A</p><p class="ql-block">Q:手足口可以打预防针预防么?</p><p class="ql-block">A:目前广东省EV71疫苗已上市,属于二类疫苗,共需要接种两剂,每一剂261元(自费)。(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但不是全部)</p><p class="ql-block">Q:手足口得了以后还会再得么?</p><p class="ql-block">A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肠道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病毒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临床上会遇到有的宝宝年年得,甚至一年的几次的也有。</p><p class="ql-block">Q:高峰季节可吃药降低被感染风险么?</p><p class="ql-block">A :有的家长或托幼机构给孩子服用板蓝根或使用开喉剑/利巴韦林喷喉增加孩子抵抗力预防手足口病,这些是不靠谱的。药物滥用不仅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反倒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p><p class="ql-block">Q:孩子得了手足口要隔离多少天?</p><p class="ql-block">A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通常潜伏期2-7天,也就是说,从发现该病后的10天内,孩子都是传染源,要避免与其他易感人群接触。 </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注意:</span></p><p> 预防手足口,最关键的就是要勤洗手!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勤洗手!</p><p> 如幼儿身体不适,如发热、呕吐、腹部不适,一定要准确告知班级教师,并配合幼儿园进行居家观察或隔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