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兰州太极幽人小架拳 李渭生</p><p>提起陈氏太极拳小架在焦作的传播,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陈椿元,一个是陈椿元的入门弟子严立相。</p><p>陈椿元(1877—1949),陈家沟陈氏十七世,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是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鑫的嗣子,为人谦恭,文武兼备,功夫绝伦。陈椿元在陈鑫著作原稿一度丢失的情况下,率领家人对陈鑫遗留草稿进行修订整理,1933年在开封公开出版发行了《陈氏太极拳图说》全套线装四册。该书的出版发行是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图说》出版之后,陈椿元在焦作市及焦作周边地区设馆传授陈氏太极拳,严立相是其弟子之一。</p><p>严立相,河南滑县严庄村人,生于1904年,卒于1992年,为人宽容大气,尊师重道,谦和仁爱,淡泊名利。早期在焦作道清铁路工作时,拜陈椿元老师为师习练陈氏太极拳。此后,谨遵师教,用功刻苦,深得老师信任和厚爱。师徒间感情深厚,相交忘年。在陈椿元赠予严立相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拳书的扉页上所写的赠言,对爱徒以弟相称,师徒情谊可见一斑。</p><p>得到师傅的倾囊相授后,严立相终身练拳不辍,拳艺日渐精湛,并开始传授陈氏太极拳小架,可谓是继陈椿元之后在焦作市传播推广陈氏太极拳的早期主要人物,为陈氏太极拳小架在焦作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局动荡,陈椿元离开焦作到外地,临行前,陈椿元将多套1933年版《陈氏太极拳图说》留给严立相,希望他能保存好陈氏太极拳的这份文化瑰宝,不要因战乱而遗失。之后,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严立相从焦作到武汉躲避战乱,后因武汉战事不断,又经过多次辗转,重新回到焦作。这期间,由于失去工作、生活一度没有保障,人身安全也时刻处于危险之中。无论怎么受苦,也无论多么困难,他不负老师重托,完好无损地保存了《陈氏太极拳图说》拳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2年,严立相不辞劳苦,多次到陈家沟寻找师傅陈椿元后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终将《陈氏太极拳图说》拳书交予师傅陈椿元后人陈绍栋,完成了师傅的心愿,保全了陈氏太极拳的这份瑰宝。</p><p>新中国成立后,严立相在焦作矿务局工作,生活稳定下来,他继续在焦作免费义务传授陈氏太极拳小架。当时在焦作市教授陈氏太极拳的人极少,前去找严立相学拳的人中,主要是厂矿的职工和慕名而来的太极拳爱好者。</p><p>严立相授徒,首看人品,德不佳者,绝不妄传。他所教过的弟子学有所成者,都严守拳德,守规守距,无狂妄滋事之人。他要求徒弟,学拳一定要看书学习、要坚持不懈、要不怕吃苦。</p><p>看书学拳,就是要认真研读《陈氏太极拳图说》拳书。早期跟随他学拳的几位弟子,有幸得到他免费赠送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其中包括阎体元、吴秀宝、范鸿信等人。中后期学拳的弟子,只要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不少人在他家认真研读了这本拳学巨著。师傅陈椿元赠给他的那套《陈氏太极拳图说》,就放在他家里堂屋的八仙桌上,无论哪个徒弟到家都可以翻阅。</p><p>坚持不懈,就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对徒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打拳就像垒墙一样,今天垒几块砖,明天垒几块砖,时间长了墙就垒起来了。三年一小季,五年一中季,十年一大季,长期坚持效果就出来了。</p><p>不怕吃苦,就是要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身教胜于言教,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五点,他都准时从家出来,到人民公园教练太极拳。弟子多为在职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下苦功练拳的人不计其数,有的利用早晨时间天不亮就到公园练拳,天亮时已经练过回家准备上班了,有的下班利用晚上时间,吃过饭就去练拳,练到公园清园时才回家休息。一年四季坚持不断。</p><p>在严立相的辛勤培养下,焦作市习练陈氏太极拳小架的人越来越多,人民公园的假山旁、吊桥下沟两旁等处到处都是练拳者的身影,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传承陈氏太极拳已蔚然成风。</p><p>作者严长枝,1951年生,籍贯河南滑县,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务工作者,现已退休。陈氏太极拳小架著名拳师严立相之女。从小随父习拳,热心于陈氏太极拳小架推广传播,焦作市陈式太极拳协会小架研究会会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