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古镇游记

阿光

<p>东流古镇距东至县城19公里处,下午,我夫妻俩抽半天时间去东流古镇游玩。东流镇隶属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管辖,是沿江重要港口,以山水、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滨江工贸、旅游城镇。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我们从东至县城走尧东一级公路快车道,至东流入江口的一条崭新的景观长廊和发展大道。绿道内设供行人和骑行者进入的景观游憩。尧渡河绿道串联尧渡公园、大历山景区、小七里湖、东流老街、陶公祠等景区景点和历史古迹。</p> <p>东流古镇原为东流县城,1959年与至德县合并设置东至县,取两县首字为名<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东流镇位于东至县西北部,毗邻长江南岸,北接胜利镇,南连尧渡镇。取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沧江百折来,到此如东流”诗句中的“东流”为名。</span></p> <p>东流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秦汉时期属豫章郡彭泽县地,两晋南北朝时属江州寻阳郡彭泽邑地,南唐时始置东流县,建县史可上溯1500多年前。从此,东流古镇即成为东流县的治所。直到1959年,东流、至德两县合并,她才成为东至县的一个集镇。</p> <p>晋代陶渊明曾隐居东流艺菊,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镇内陶公祠、东流双塔(秀峰塔、天然塔)、东流老街、大历山、曾国藩大营、炎帝庙、天主教堂等众多历史遗存和文南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东流厚重的历史和文化。</p> <p>我们首先上江堤大坝,大坝两边排列整齐的垂柳,在垂柳中间,有一个个景观灯柱,灯柱边还有一张张铁架木条长椅静置在大坝路边,供游人观赏江景。坝顶一条长长的柏油马路,路边那整齐的白色路沿线,使路面更显端庄而有魅力,像是笑迎我们到来。</p> <p>站在坝上极目远眺,初<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冬的东流港,有扬帆远航的船只在行进,也有停泊在岸边的旧船,露出的斑驳。</span>江面上船来船往,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们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一会,面对大江,一江水东去。<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冬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很舒服,让人心旷神怡。</span></p> <p>我们沿大坝继续向前,来到大坝西北转弯处,看见新修建的辛弃疾的全身雕塑。相传宋代诗人辛弃疾在这留下首诗《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词中有云:“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p> <p>据说,诗人年轻时曾经来过东流古镇,结识了一名东流女子,留下了一段风流韵事,后重访不遇。曾经的一段爱情,是二个人最初的浪漫。因时间距离而不能长久,注定不得结果。 只不过是一场不合时宜的春梦。 梦醒,人去,留一江春水付诸东流。</p> <p>从大坝新修的台阶下来,我们来到东流老街西街,站在老街巷口的那一刻,一种历史沧桑扑面而来。老街街道狭窄幽深,曾经繁华的商铺有的镶着旧式门板。幽深的老屋庭院,有的墙面上依稀可见红色标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电影般在眼前闪现。</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存的“十”字形老街位于古镇的西南隅,拥有明清徽派建筑200余幢,鳞次栉比。东流老街全长1217米,其中东西街道长858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北长360米,路面宽3至4米,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大部分是明清民国时期。</span>有“青砖小瓦马头墙、朱角飞檐鱼悬梁”之誉。</p> <p>如今,住在老街的居民,邻里间相处融洽。在老街,见一院内有棵桔子树,树上果实累累,家门口坐着的一位老人热情相邀我们采摘品尝。交谈中得知他原来是县供销社东流棉花站的退休职工,一位淡定的老者,安详地守着这片世外桃源,悠闲而惬意。</p> <p>东流老街是历史的守望者,它无声又深刻地记叙着历史的变迁,穿行在幽长的老街,一座残垣断壁的屋顶瓦楞间,碧绿的青苔恣意横行,几朵招摇的的野菊花随风摇曳着。灰暗斑驳的老墙头,爬上了不甘寂寞的小草,倒让死气沉沉的老屋显出了勃勃生机。</p> <p>为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努力还原旧有的历史面貌,东流镇政府依照“修旧如旧,修旧亦存其真”的原则,对具有倒塌危险和保护价值的6幢古宅进行修缮。学湖路口和酒厂门前,新建了牌坊,长江提坝上重修了菊江亭,坝脚下新修了仿古廊坊。</p> <p>我们再次看老街,印象深刻的是老街在变,是那种令人欣慰的变。老街的路面已得到彻底地修整,铺上了仿古地砖,部分老屋在“以旧修旧”,保持了老屋原貌,一些保存完整的老房子,居民都已经迁出,内部也被整理一新,老街正在被打造成旅游景点。</p> <p>正像李荣浩的《老街》歌曲的小忧伤让人怀恋起,老街旧巷,青砖黑瓦。《皮囊》作者蔡崇达说:“太多人的一生,被抹除得这么迅速、干净。我找不到他们的一点就气息,甚至让我凭吊的地方也没有。”房里的人迁出了,随之而去的还有路上青石板。</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昔日的老县衙,精湛的屋檐木刻,灰瓦白墙,经过岁月的雕琢,保留却依旧完好。走进宅子里,入门面对的是堂厅的天井,再往里,绕过堂壁,就到了后院,周围的几栋古民居,有一进、二进、三进式,是徽派建筑老宅子的。只看见院子里有一颗柿子树上,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p> <p>重新修建的老县衙,保留了传统徽州建筑风格,设计者在改造的过程中学习传统古建筑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不去破坏老宅的基本格局,修旧如旧。同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特征在环境营造和室内陈设上采取传统与现代混搭的配置。如今“王文生油画陈列室”落户之中。</p> <p>在“东流戏迷俱乐部”门口,有位坐在椅子上针织演出服的女老师,我们在交谈中得知:这里常常排练黄梅戏和民间稀有剧种文南词和傩戏。平时节假日或闲暇的时候,俱乐部的一些演员便会上台为老街居民或游人演出,传播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精彩纷呈的演出成为东流老街的一张文化名片。</p> <p>徜徉于老街,品古镇称韵,走马观花似的在老街游览,对面的高家老宅,杨玉贵美术馆和古镇文博院等各式各样徽派建筑风格老宅,以黛瓦、粉墙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馆内藏品古色古韵,展示了老街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p> <p>街容街貌有了很大改观。老街大多数房子都是明清时期传承下来的,木结构为主,也有一部分民国和解放后的老建筑,很有时代感,由于年久失修,不少都损毁严重,这几年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修缮,保护了一部分代表性的老房子,包括道路和水电气等设施,不仅让保住了古董老房子,也改善了居民生活。</p> <p><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东流老街对面就是陶公祠与秀峰塔,陶公祠是一栋三开间的祠堂,四周院落闭合。祠后的秀峰塔建于乾隆二十四年,塔高36.7米,周长32米,五层六方,砖石结构,每层开门六扇,旁设门梯。西边秀峰塔与东流老街北边的天然塔交相辉映,同属乾隆年间修造,与陶公祠同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东流最负盛名的古迹要数陶公祠。我们一起从老街东街前往陶公祠,途径学湖路上大坝,迎面遇见新修的菊江亭,在此休息了一会。我们</span>沿着大坝柏油路一直走到东流大闸。只见陶公祠与秀峰塔高高屹立在离老街不远处的鳖石山上,俯瞰着长江。我们拾级而上,可能是因新冠疫情,陶公祠大门紧锁,了无游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陶公祠为纪念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陶渊明而建。 晋时,东流一带属于彭泽管辖,陶渊明独爱菊,他任彭泽令时,曾在此种菊赋诗。后人敬慕他清节高风,立祠以祀之。陶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元年,清顺治二年重建。祠前有垂柳五棵,婆娑多姿,左为学湖,碧光粼粼,右有七里湖,烟波浩渺。远眺大江,滚滚东流,浪遏飞舟。</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从院子窗户往里看,只见院落洁净,门口道路两边已是菊花盛开。陶公祠后面的秀峰塔与陶公祠和山脚下马路对面的七十年代修建的十二孔东流大闸山水傍依,见证了东流古镇的百年沧桑和滔滔的一江东流水,秀峰塔古建筑风范与现代水利设施竟也可以如此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城镇的崛起。</p> <p>游东流,最惬意之事便是登临双塔。我三十年前曾登上五层。登塔时逐级而上,在每层侧面的门洞或窗口鸟瞰大江、群山、阡陌,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天宽地阔、心旷神怡的感觉。万里长江从塔下“百折东流”,奔腾而去,江上的轮船来往如梭,笛声不断,破浪向前。古人有诗曰:“一塔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p> <p>每个城市都有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老街,它储藏着一个城市几百上千年的历史韵味;蕴含着一个地区的民间风情;珍藏着一代又一代人儿时的记忆。随着老街环境整治,越来越多的旅客游至东流。东流的历史底蕴浓厚,文博资源丰富,雕塑馆、文博馆、美术馆、油画馆等的建成,更是旅游、拍照、打卡目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