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梅关古道,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李子

<p class="ql-block">  连接广东、江西两省的古驿道——梅关古道穿梅岭而过,唐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段古道是一段残存的古道,也是一条铺满千年历史的路,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唐朝宰相张九龄开凿梅岭古道,继承五祖衣钵的六祖慧能南逃至此,给杨贵妃运送荔枝的快马从此疾驰而过,被贬至岭南的苏东坡两度在此赋诗,孙 中山 的北伐军从这里出征,陈毅元帅在山中游击三年……2020年11月中旬,终于有机会来到了南雄,开启了我们梅关古道之旅,虽然天气不佳,时不时飘着小雨,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路上并不轻松,更让人体会到在这重山峻岭中开凿一条道路的艰辛,而在这里发生的故事,更是让我期待与梅岭相遇。</p> <p>  漫步登上南雄梅关古道,距雉公嵊村百余米处,有个避雨亭。古时,北雁南飞过梅岭,时至黄昏,成群结队的北雁投宿该亭对面的企崖石上。人见雁多,遂将“避雨亭”称为来雁亭。<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历代迁人墨客、过往行人路过这里,都进亭憩息,借景抒情,以来雁亭为题赋诗。来雁亭的正门有一副110个字的长联。上联曰:梅香百里花迎左迁客表拒佛骨屈隆天庭驿马驻蓝关韩退之赋云横雪拥喜得湘子仙韵帆抵潮汕椽笔挽文风逾千载稚童尚读驱鳄文;下联曰:关锁千崖风吹失路人火烧石屋冤沉海底孤身卧雁亭梁天来泣官贪吏暗幸仗农夫铁肩状呈京都铜铡涤宦场至今日老翁犹讲九命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千百年来,来雁亭于风雨飘摇中历经沧桑,曾毁于清末民初。后来,南雄市政府拨专款重建来雁亭。新建的来雁亭高5.6米,宽5.5米,四周设置水磨石凳,供上下古驿道的游客荫憩。</span></p> <p>岭南著名画家关山月题:树德梅铁骨,立节竹虚心。</p> <p>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公元1550-1616年)的“秋发庾岭”(作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诗碑。</p> <p>吴阶平题的岭南梅园。</p> <p>  大唐开凿大庾岭路碑,记叙了唐朝时开凿梅关古道的经过和艰辛。</p> <p>元宝石。</p> <p>古驿道留下的饮马槽。</p> <p>古道。</p> <p>  国民革命军三次北伐都是在梅关南面做战前动员从此出发。2003年陈毅元帅的次子陈丹淮将军在视察了梅关古道后题了“北伐军出师处”。</p> <p>  梅岭古道上的夫人廟是为纪念张九龄夫人戚宜芬而修建。据说,当时修建梅岭古道时,工程浩大,困难重重,负责修建的宰相张九龄多次想放弃,幸得夫人在旁不断打气,鼓励,最终开通,造福百姓。</p> <p>  当年,中央红军转移后,陈毅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游击队,实行残酷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还到处追捕陈毅和项英。1936年冬,游击队根据地遭敌人围困,陈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生死关头,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表现了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慨。</p> <p>  陈毅元帅的另一首写于梅岭的诗《偷渡梅关》。</p> <p>  梅岭与苏东坡有不解之缘,他被贬岭南七年,出入皆经梅岭。东坡在梅岭留下的诗作,有八篇之多。苏东坡的梅岭诗作,描述了作者岭南谪居生活的诸般感受和体验,每篇都堪称佳作。</p><p> 绍圣元年(1094年)初度梅岭时写下《过大庾岭》,表达了初入岭南时的感受。“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抒发了作者忠冤被贬的满腔激愤与磊落坦荡的情怀。</p> <p>半山亭。</p> <p>  衣钵亭。亭里面稳稳地安放着一尊六祖钵(亦叫“衣钵石”),流传着一个与六祖慧能有关的传说。</p> <p>朱熹的《登梅岭》。</p><p>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p><p>晓磴初移屐,寒云欲满襟。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p> <p>  梅关关楼。非常奇特的一个关,在南边的关门上刻有:岭南第一关。这边属于广东省。</p> <p>先在广东南雄留个影。</p> <p>  梅关关楼的另一边,朝北边的关门上写着南粤雄关,这边属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大余县。</p> <p> 关侧有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大字,每字有六平方尺,字体刚劲有力,系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所立。</p> <p>再到江西大余留个影。</p> <p>  这里就是著名的一步跨两省,一关隔断南北天。</p> <p>  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俯瞰江西大余的山水。</p> <p>茶梅花。</p> <p>白梅花。</p> <p>  古道宽有丈余,路面铺着整齐的鹅孵石,道旁栽了很多梅树,梅花有白色的,红色的,还有金色的,梅岭也成为著名的赏梅旅游摄影景点。每当冬春交际,寒梅怒放,暗香浮动,悠悠古道,游人如织,吸引了不少来自各地的旅游和摄影爱好者。</p> <p>  梅关古道两旁有很多的梅花树,虽然我们来的时间不是赏梅的最佳时间,但偶尔一两棵早开的梅花,还是让人欣喜。</p> <p>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登梅岭赏梅赋诗云:“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他从岭上梅花到古道行人,从梅花开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动的描绘。</p> <p>《咏梅》</p><p>何香凝</p><p>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p><p>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p> <p>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关古道之行,让人感慨万千,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无数先烈们也曾战斗于此,因此它背后的故事赋予了这条古道非凡的意义,抚今追昔,让人感觉受到了一次洗礼,真应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国泰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