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官窑”一词为佛山的官窑镇,为地名,非瓷器级别称谓</b></p> <p>南汉高祖刘岩在位期间,得知官窑一带陶土资源丰富,民间制陶业相当发达,于是派官员到当时属官窑地界的镇龙墟文头岭兴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陶窑,由于是官家所办,所以当地墟市就叫做“官窑”。南汉王朝时派员在此设置陶窑,产品专供官府应用,故名“官窑”。</p> <p>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然而,对于官窑来说,因为有了官家窑场,官窑就开始有了自己特殊的重彩历史,特别是在晚唐五代时期,官窑在极大程度上,积极推动、促进了整个五代南汉王国的陶瓷业发展。</p><p>官窑旧时具有重要地位,一切源于陶瓷。这得从南汉王朝说起,安史之乱后,唐朝政令通行的地区日渐缩小,以节度使为首的地方官和一些地方权贵又大量掠夺兼并土地,终于激起了唐末农民大起义,起义虽然最后被唐王朝镇压下去,但是在连年战乱之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政权逐渐落在宣武节度使朱温手里,907年朱温废唐自立,国号为“梁”。</p><p>随后相继出现了定都开封或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同时与之并存的南北十个王国,形成了史称的五代十国的局面。割据于岭南的独立南汉王国,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中存在的时间较长,从公元917年(后梁贞明3年)刘岩称帝,在广州建立兴王府起,至公元971年(宋开宝8年)宋兵入广州,刘鋹降宋止,前后经历了55年的时间。</p><p><br></p> <p>因南汉刘氏世代是商贾出身,亦懂得通过商业渠道进行盘剥。兴王府所建宫殿的珠宝都是舶来品。由此可见当时的商业比之北方诸国较为发达,在其统治期间岭南地区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其制陶业。</p> <p>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政权的存在并没有停止陶瓷业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割据的藩王政权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了陶瓷业的繁荣。五代时期瓷器的胎釉、器型、纹饰等都与唐代风格有着继承和变革的血脉联系。</p><p>官窑陶瓷有传统继承,但也不缺乏创新和改革。近年出土的官窑地区生产的南汉瓷器也反映出南汉制瓷工艺优于唐代制瓷工艺。</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南汉二陵博物馆更有印有“官”字款的青瓷标本,显然为宫廷之物</b></p><p> ▼</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54年,昭陵出土的青釉四耳罐、六耳罐、夹耳罐等,其中一件四耳盖罐,肩部四耳对称,耳刻三条竖线,盖完全套住口部,盖上有帽形抓手,器内外皆施青绿色釉,有极细的冰裂纹片,是五代南方青瓷的精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同样,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出土大量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 属官窑制品无疑,当为南汉皇帝的宫中用品,其胎质坚硬,釉色以青为主,间有淡黄色或青灰色, 晶莹透亮,与同期诸国的制瓷工艺相比,毫不逊色, 陶瓷器的釉面没有脱落,当属上品,为研究五代陶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印尼中央博物馆所收藏的双系盖罐,釉色晶莹润泽,铁还原烧得非常成功,与一般的青瓷器有很大的区别,在广东一般墓葬中并无发现 ,但广州石马村南汉墓中却有不少出土,因石马村南汉墓是南汉中宗刘晟的昭陵,因此这种瓷罐应是当时南汉的宫廷用品。南汉的统治者生活极其奢侈,如刘陟就曾“广聚南海珠玑,西通黔蜀,得其珍玩。”</p> <p>2020.11.16孙晓东</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