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皖南五日行

驷马易追

<p>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总是惦念着自驾走一趟。今年的特殊情况让早就准备好的自驾“怒江丙中洛高黎贡山"计划不得不延迟进行。时令己过寒露,秋意乍起,志同道合的好友们共同感觉得花个几天时间出去透透气,顺便撒撒野很有必要。</p><p> 于是五辆车十一月三号早晨集合后鱼贯出行。</p> <p>  目的地设为浙江南部的丽水。</p><p> 镶夹在括苍山脉里的丽水境内自然景观特别诱人。近几年分别数次到丽水的云和、景宁、松阳、龙泉、遂昌还有古堰画乡旅行,只有位于丽水北部的缙云路过而未进去。这回该轮到缙云了。</p> <p>  从南通出发到达缙云全程四百六十公里。到达事先联系好的“福南客栈"农家乐刚过午后。</p><p> 农家乐就位于景区的中心地带。老板娘大气亲热,早就替我们预备好午饭。虽说不上丰富,却也晕素齐全,烹饪菜肴的技术不错,尤其是最后端上的汤面很是受大家欢迎。</p> <p> 午饭后大家稍事休息便驾车去往十五公里外的“河阳"古村。</p><p> 缙云这个县建于一千三百年前。全县以低矮丘陵为主,笃驾于武夷山和戴云山的隆起地带的括苍山脉中。山不高却苍翠但山形各异,水不大却清冽且河道蜿蜒。驾车行驶中让人目不暇接,不断地被四周山水景色所吸引。</p> <p> 这个“河阳古村"躲在山麓凹处的一片小盆地里。如果不是四通八达的公路修到这里的话很难被人发现。</p><p> 这个古村是元代时中原河南省信阳地区的朱姓人家因避乱而迁陡至此,建村后取名河阳。村里的建筑不例外地以祠堂宗庙,巷弄和水沼组成。有点意思的是毗邻紧挨的建筑上的马头墙比肩赛宽,加之斑驳落离的粉墙黛瓦和神秘的客家迁陡客的故事,吸引着喜欢追悬寻秘的旅行客。</p> <p>  五颜六色的光鲜衣着让河阳古村失去了原味。流动的身影不一会儿就会穿行在古巷窄弄之间,让古村沾上点现代社会的色彩。</p> <p>  河阳村历史上一点也沒消停。近代先后被太平天国的败军,日冦小鬼子,国民党溃军光顾和祸害过。</p><p> 曾经“烟灶八百,人口三千"的村落如今门可罗雀,年青点的早就外出各干各的了,留下老者和少量稚童孤守老屋。</p><p> 小小的村落里有十数座祠堂,据说村民的习惯和风气早年间都很好。现在我们也只能沿街叹息了。</p> <p>  祠堂在村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所以建</p><p>筑的规模,质量,面积,还有装饰都是最好的。</p> <p> 村子的中心是这个小池塘。村里人称之为“循规印月",好一个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朴素乡规的名字!</p><p> 村舍民屋绕池而建,狭小的巷弄呈放射状伸向四方。村落的选址是依山面水,后高前低。古老的建筑记录着这有着一千余年的沧桑历史,始建于明清时代的马头墙和四合院在夕阳映照下沉静不语,偶有一丝饮烟升起,立刻就升腾到夕阳之中了。</p> <p> 在村里踱步过了数条街巷,窥探了几家深廊庭院,又迈进了两家祠堂探望后大家开始在这村中小池塘边摄影嬉戏。瞬间热闹起来,也吸引了些村民过来闲聊。</p> <p>  村民的独轮车,柴禾担和稻谷筐成了我们摄影道具。有着朴素民风的村民则站立一旁,笑看着大家颠狂。</p> <p>  斜阳温暖,游人尽兴。</p> <p>池塘如鏡,地面水中的景象一模一样。</p> <p> 桐兄留记并吟诗: 首览景观一一河阳古民居。一行二十余人于此悠哉悠哉近一时辰,兴览景,兴于心,兴未已。归歇择照奉飨,并拙作以记。</p><p> 河阳民居稀古,</p><p> 溯昔悠悠元初。</p><p> 马首昂墙群,</p><p> 俨然军马逡巡。</p><p> 古色古香,</p><p> 勤廉美德传扬。</p><p> 二O二O年十一月三日</p> <p>老屋之外也有新房,格调不一,古今风格并存。</p> <p>说不准巷中的那座房屋里就藏着古迹呢。</p> <p>友谊的年长能与古村媲美哈。</p> <p>记录下这自由自在心无旁骛的时刻。</p> <p> 离开河阳古村时己是万家灯火。沿途的山景全都变成了剪影立面扑来。而河阳古村的“循规印月"池塘边则留下了我们的笑声。</p> <p> 缙云又称“仙都",核心景区沿一条山溪排列,最为著名和抢眼的当属“朱漳山"和“鼎湖峰"。这两去处距我们下榻的农家乐只有不到四公里的距离,驾车过去只要五分钟。今天就到这两处慢行细品。</p><p> 清晨五点半天刚显亮,我们五辆车先到朱潭山。</p><p> 传说朱熹到此讲学寻古,得名“朱潭山",此地观景以晨为最佳。</p> <p>  这条溪河的名字真好听:好溪</p><p> 这行石墩的名字更好听:仙堤</p><p> 这列山峰的名字有故事:鼎湖峰</p><p> 远峰前列有一独峰名曰:石笋</p><p> 而最吸引人的则是:农夫牵着黄牛,村妪挑着菜担,黄狗紧跟其后款款过堤,在晨曦中与山水构成一幅美图,引得无数游人到此一睹此景。而今天的主要看客则是我们一行。</p> <p>  此刻是早晨六点钟。朱潭山晨曦浮空,烟雾千尺;一溪寒水,几树灵椿。农人和牛犊进入画面,恰似仙色朦胧,云霄风吹。让我们同时融入景中。</p> <p>  头顶斗笠,肩披簑衣的农夫与肩担菜篮的村姑每次表演约四十分钟,在仙堤上走三个来回,憨态可掬的老黄牛踱着方步一起为主人挣点银子,其实它才是第一主角。</p> <p>大家乘老牛返回的空隙时间不由分说跨上仙堤,手舞足蹈,呼朋唤友。饿着肚子尽情撒欢。</p> <p>  缙云的友人叮嘱,仙都朱潭山景致最宜晨观。笃信之,卯时往;果其然,天赐予;晨曦绚,云水碧;烟雾氲,浑一体;谢苍天,复何欲?拙撰词,是以记。</p><p> 《减字木兰花/晨涉朱潭山》</p><p> 二O二O年十一月四日</p><p> 鱼肚且白,</p><p> 水天共色兴盎倍。</p><p> 烟雾盈轻,</p><p> 曦彩漫穹一意境。</p><p> 石桥东西,</p><p> 吆牛掮犁诚添兴。</p><p> 朱潭山俏,</p><p> 诗情画意趣萦绕。</p><p> (庚子菊月十九日)</p> <p>仙堤之上同伴们立队牵手组成背景,让其他同伴摄影留念。</p> <p>  仙堤上游的景色也是旖旎静谧,十分秀丽。</p> <p>  最后一个表演回合结束,老牛谢幕!同伴们涌上去与明星同框合影,你拥我挤好生热闹。只有牛明星淡定自若,安祥地霸占在C位上。</p> <p>  晨曦中的朱潭山让我们高兴了一个半小时。沿原路返回农家乐,早餐品尝著名的“缙云烧饼",食后褒贬不一。其实大可不必讲究,以前的穷山僻壤能拿得出手的特产不能算多,而那梅干菜的香味和韧绵软糯的口感也确实与我们家乡饶饼的口味迥异。</p> <p>  早餐后我们又驱车去核心景区“鼎湖峰"。这里去年刚晋升为五A景区。</p><p> 此地对外统称为“仙都"。</p> <p>  鼎湖前有一独立的石峰取名“石笋"。据称为全世界最高的柱石。在地面上凌空拔起,标高101米。远处观去尤如一大姆指,突兀地立于天地之间;近看悬壁无径,上灰下赤,岩壁蹉跎,纹理清晰。天工造物也不知是在什么年代,让仙都的名气一下拔高许多,当然会成为鼎湖峰留影的“标的"了。</p> <p>  鼎湖峰边的山坳里掩藏着一个了不起的建筑群为“黄帝祠宇"。主建筑是“轩辕殿"。与陕西的黄帝陵构成了“北陵南祠"。同为轩辕帝的祭祀大典场所。</p><p> 恰逢祭祀大典表演,全场看一群面无表情的男女青年扑腾了半小时,也算是让旅程的节目饱满了一些。</p> <p>  陈桐兄填词抒怀:</p><p> 《踏莎行/轩辕赞》</p><p> (二O二○年十一月四日)</p><p> 神州江山,</p><p> 轩辕黄帝,</p><p> 驭龙飞天叩天鼎,</p><p> 北陵南祠缙云堂,</p><p> 扬名华夏堪胜迹。</p><p> 臻诵曼舞,礼赞不朽,</p><p> 巍峙立世民族魂,</p><p> 轩昂薄穹擎天柱,</p><p> 君王甘为子民富。</p> <p>殿后是石笋(峰)</p> <p>殿前的放生池。</p> <p> 旋即到殿后乘缆车登上鼎湖峰顶,一览仙都全貌。海拔一百七十米的鼎湖峰亦称“步虚山"。山顶有“步虚亭",沙孟海题字。倚亭鸟瞰山下阡陌房舍倒也有趣。传说轩辕帝在此练丹,千斤鼎炉把个山峰压成凹型,雨水积满便成了鼎湖。我们脚下的这片面积不大的峰顶就成“鼎湖峰"了。</p> <p>白居易对这里有赞:</p><p> 黄帝旌旗去不回,</p><p> 片云孤石独崔嵬。</p><p> 有时风激鼎湖浪,</p><p> 散作晴天雨点来。</p> <p>  游兴未尽而又玩得高兴之后,还得花点力气手舞足蹈一番,为“仙都"景区增光添彩。</p> <p>  正午阳光透过密林如数十盏探灯斜射过来。告别“仙都鼎湖峰"。</p><p> 早起去朱潭山,上午到正午去鼎湖峰。下午各自休息,打牌,聊天或卖呆,自由活动。未尽兴的又各自到离农家乐不超过五百米距离的“仙都观”、“倪翁洞"转了一圈。</p> <p> 早上没敢睡懒觉。六点钟爬起来约上几位到附近的“小赤壁"去看看,发现此地是一绝好去处。</p> <p>  临“好溪"的一组绝壁,赤灰白相间,犹如烈焰燃过。近前细看,似石灰岩层,内含矿质成分,雨水冲刷岁月刻痕,留作现今模样。沿溪贴壁而行:朝阳透过洞壑,鸡鸣河岸旷野,云霞罩满括苍,碧水扶摇晴空。哼上小曲,沾上晨露,踱步其间,心境豁然。</p> <p>  晨光真是精彩,吝啬地在早晨一会时间出来展示风采,将这个野趣十足的“小赤璧"打扮刻画得分外妖娆。</p> <p>  “好溪"平静得让人心生忌妒,把个山野田圃纳入怀中。一杆垂钓,位于画面中央而恰到好处,让周边格外寂静生趣。</p> <p>最好能让时间停滞下来,让我等靜静地享受和品味这美好时光。</p> <p>小赤壁的“大肚岩"。</p> <p>清晨杳无人迹,唯有鸟伴。</p> <p> 小赤壁,是仙都下洋河村一面陡峭绝壁;东西绵延近七百米,高逾六十米;壁色或赤或白或灰,远处以望,犹似焰火燎烧过,较长江浩水满流之赤壁,型势见微,古谓之“小赤壁“,一处悬壁上镌刻署名“印海“(明人)所题“小赤壁“。</p><p> 一处极宜晨观景地。</p><p> 《如梦令/游小赤壁记咏》</p><p> 二O二O年十一月五日</p><p> 眼前赤石立巨,</p><p> 骤忆当年赤壁。</p><p> 著微诚存异,</p><p> 却是殊途同一。</p><p> 赤壁赤壁,</p><p> 联盟共铸胜利。</p> <p> 从"小赤壁"回到农家乐用早餐。</p><p> 原计划今天去往“磐安"继续农家乐休闲之行。一想碧安的风光与"仙都"几近且逊色不少。商量后决定改变行程,行车三百六十公里去皖南黟县看看,回通时再经宁国的"小川藏线"寻寻刺激和秋色。</p> <p>  时间正值周末。幸好黟县老家的弟妹替我们一行确定了宾馆,并预定了能烹调真正徽菜的餐馆晚宴,省去了好多麻烦。</p> <p> 晚餐在黟县本地人开的"聚仙阁"。</p><p>酒过三巡后各人开始拿出看家本领表演:朗诵、京剧清唱、美声、红歌齐唱轮番上场。惹得店家老板和其他食客窜进我们的包厢看稀罕。</p> <p>  今天全天在黟县观览。同伴中有不少来过黟县,让我这个“黟县人"在众多的景点中设计我们要到的地方还真有点为难。几番纠结后定下三处:“宏村"、“卢村"、“秀里"。既去网红第一景点游览黟县的徽派村庄,也能细观代表黟县古徽州的建筑特色和雕刻艺术,再就是去徽派园林踏秋赏景。</p><p> 早餐后第一站一一“宏村"。</p> <p>  始建于南宋的宏村以"汪姓"家族为主。就像黟县县城“碧阳镇"以我们老“余家”和“程姓",西递村以“胡姓",卢村以“卢姓"家族一样。这里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地。</p> <p> 宏村除了秀丽景色之外,她的供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世界著名。流淌不息的山泉会经过每家每户,因此早年间村规约定几时是淘米洗菜,几时可洗衣涤被,几时可排泄污物。全村居民严格遵守乡规,也有个别违规者会被绑在南湖边的大树上示众。也算是宏村的一个小故事。</p> <p>  村子外有一大块水面叫“南湖",起着蓄水排涝功能,不经意变成了宏村最漂亮的地方。村里中心地界也有一池塘称“月沼",主要功能是防火和洗涤之用,现今被川流不息的游人从早到晚包围。</p> <p>  居舍祠堂书院沿湖而建,建筑风格在黟县算不上顶级却也规划齐整,错落有致。</p> <p> 南湖中央建有一长石堤,中间设一拱桥。到宏村的都得在上面走上一遭。</p><p> 湖中枯荷尚存,水面不算太洁净,但印出个宏村古屋群也能到位。</p> <p>  远处相衬的是黄山余脉,但大多数人不知道黄山古称“黟山"呢。</p> <p><br></p><p> 《宏村印象》</p><p> 粉墙黛瓦秋意淳, </p><p> 碧澄波光映秀痕,</p><p> 石街砖径阡陌幽,</p><p> 人工水系更称神。</p><p> 陈桐兄作诗</p> <p> 跨过南湖进入村内,先观村内的学堂遗址。黟县人都很重视教育,所以遍布全国各地的徽商在经营中干得风生水起。</p> <p>  村里的塾堂,居然也分幼、小、中三个等级。围在中央有一块空地乃为健身嬉耍集会的场所。古老的黟县十分重视文化和素质基础教育,遍布全县的村镇乡里人家都有欣赏价值极高的对联和堂匾。我年青时曾跟随父亲在黟县县城中的学堂参观过父亲儿时学习的地方,清晰地记得布局和环境与此处无异,只是规模更大。</p><p> 同伴们返老还童,端坐桌前,受系着腰包的老师指点(也可能是收补课费,笑)。</p> <p>  从“志道堂"出来,穿过一条小弄便到达“月沼"塘边。嘻闹声,呼友声,买卖吆喝声此起比伏。沿沼塘四周的人家掛灯摆花,反倒让原味消失。只有那能制作佳肴“刀板香"的火腿腌肉掛在墙上散发着古老的原香味,令不少人暗流口水。</p> <p>  电影巜卧虎藏龙》取景于月沼,让这里拥挤不堪,是宏村必到的打卡红地。宏村大姓汪家的家族祠堂就在沼塘旁边。</p> <p>  又到老家啦,打卡!</p> <p>  建武兄与小导游合影。</p> <p>  应小汪导游之邀也合影一张。</p> <p>  月沼过后则是后街里巷,己无游观价值。大家鱼贯沿屋边的曲水流觞七拐八弯再次回到南湖边。</p> <p>  在宏村转悠了两个半小时。</p><p> 旋即驾车去三公里外的“卢村"。</p> <p> 卢村。建村年代早于宏村,虽规模远小于宏村,却也小巧玲珑,精致迷人。尤其是村外阡陌景色更是五彩缤纷,远山近水稻黄草绿而美不胜收。</p> <p> 桐兄七绝赞卢村:</p><p> 《初识卢村》</p><p> 木雕楼群看卢村,</p><p> 慧智思巧能技神,</p><p> 现今引来如梭客,</p><p> 毋论演视且看人。</p><p><br></p> <p> 这么美丽的地儿旅行团不来,自驾车只认宏村西递,除了画画的学生散落几处外,村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潺潺约溪水流声。正适合我们一行踱步徘徊,十分惬意。</p> <p> 卢村村口这座拱桥是村里的首富出资修建的,始建于宋代,取名“驷马桥"。</p><p> </p> <p>  驷马桥下一条山溪贯穿而过汇入村前的大河。沿溪两岸民宅临水而建,左右两侧侧建有敞廊,两边屋角挑出,翘角飞檐,参差远去,人在山村却似水乡。全村布局简洁明了,与宏村迥然不同。</p> <p>  临溪敞廊中村中老妪稚童很乐意与客人们逗乐闲聊,给这安静的小村增添了乐趣,在宏村拥挤的人流中可遇不到此景。</p> <p> 巧遇南通师范的老师在此写生给学生示范,遇到曾经的学校领导和同行畅聊甚欢。除此之外就鲜见其他游人了。</p> <p>  村中央的古宅前是飞檐翘角,后立黛瓦白墙的马头高墙,很有品味。巧妙地将汉族的建筑风格光大并融合进了皖南徽州的地方特色。</p> <p> 黟县的民居素以石雕,砖雕和木雕这三雕而蜚声中外。说起三雕宣传得最多当然也精彩的集中在“西递村"。如果你转过黟县的南屏、关麓、屏山和碧阳就会发现这三雕遍布全县,而“卢村"的木雕楼在黟县能拔得头筹。到卢村来的一大半游人都是冲着这精美绝伦的木(窗)雕来的。</p><p> 这是卢村那木雕楼大门前的石雕,精美吧?</p> <p> 这是卢村木雕楼檐角的木雕群,不多说请细观。</p> <p>  这就是最著名的卢村木雕楼的窗雕。主人请了两位工匠耗时二十年,二十年啊精雕细刻而成。是徽派木雕中的极品。</p> <p>就连普通的栏杆也如此精美。</p> <p> 这是我们老余家在黟县城中的古宅深弄,现己被保护起来。这砖雕不算精品却也有模有样。</p> <p>  值得仔细观赏。</p> <p>拍下照片可方便观细部。</p> <p>标准的徽派黟县民居合院。</p> <p>木雕楼的屋门外天井院。</p> <p>  中午时分回城中碧阳镇的宾馆用餐并午休。</p> <p>  养在闺中人不识的“秀里村"其实距宏村挺近的,可惜了这历史不太久的地方来黟县旅游的人绝大多数都不知道。旅行团的时间安排得太紧,根本无暇顾及此地。</p><p> 午睡醒来下午三点,我们五辆车沿环县大道来到秀里村。秋日的阳光此刻斜照秀里,景区内色彩温暖且丰富。除了我们一行外只有少量本地游人携亲朋进来。此刻此点最适合慢游拍照,沒有人和你抢位,也沒有人跟你拥挤。真舒服!</p> <p> 从《武林外传》到《菊豆》等许多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拍摄,所以这里也被称作秀里影视村。</p><p> 新安江源头龙川河横贯村内,依仗着这水秀产生了灵气,谓之“秀里"恰如其名。</p> <p>  秋日秀里自有其独特的观赏点。</p><p> 青黛片瓦烘托着粉墙翘檐,数条枯枝使尽全力掛上几枚红果伸展出来,淡雅清趣,让观者心境濯净。</p> <p>  秀里村的一大特色是面积庞大的墙面上爬满青藤赤枝,疏密有间,颜色互补,看去似乎杂乱的枯藤虬曲迴转,线、点呼应而成为独特的景观。</p> <p> 我们老余家的宗祠居然在这里有复制品,看后心里温暖。</p> <p>秋日的红叶色相饱满,纯度极高,加上阳光直射格外养眼。</p> <p>  村里龙川河东侧以高大的徽派高墙为主,河边灌木葱茏,花艳叶翠,隔河为古街。</p> <p>  河边设有遮阳伞,并设小藤椅数张。走累看乏后可小坐休憩,泡上一杯清茶点起一枚香烟临河而坐,观景聊天,自有妙趣。</p> <p>  桐兄填词誉“秀里" 《 醉桃园/黟县秀里记咏》</p><p> 秀里村秀境悠悠,</p><p> 人在画中游。</p><p> 树碧经蜒水蜿幽,</p><p> 恍梦荡华舟。</p><p> 尚德馨,</p><p> 立风优,</p><p> 勤善传世留。</p><p> 古色古香民风厚,</p><p> 总叹岁月稠。</p><p> </p> <p>  河边的藤墙让风景不太孤单,成为拍照背景的必选。</p> <p>  天气真好!光线更佳。村里的这组建筑真美。</p><p> 作为黟县古徽州的建筑风格独特,看似简易的造型却暗含古韵而纯朴淡雅。</p> <p> 村里的戏台前。建武兄的“飞鹤亮翅"风采不减当年,赢得众人喝彩。</p> <p>  戏台旁的“百匾堂"是有心人耗费十数年踏遍黟县的边边角角收罗来的各式匾额。主要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其中不乏精品。与三乘兄仔细欣赏数块,感叹不己。黟县的徽商和儒雅人家十分看重家中的文化氛围的,这些匾额中有皇上御题,有儒人撰词,有乡邻馈赠,有官吏门楣。如想观看会目不睱接的。</p> <p>  村中的“步秀桥”集过河避雨闲坐诸功能一体。桥下积河为湖,又集实用和观赏同步。桥前景色旖旎,风水极佳。</p> <p> 老街上为供影视剧组取景建有部分仿古的码头,客栈,酒肆和店家。</p> <p> 《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前,建武兄表演投井小品。</p> <p>  老街上的跨河拱桥。</p> <p>夕阳下。</p> <p> 村边的野陌溪边的大水车。</p> <p>  秀里村玩得很尽兴。</p> <p> 告别秀里村结束了黟县行程。在秀里村门口的“百岁坊"牌坊前合影。</p><p> 晚餐前用一小时时间去探望了一下老家的叔辈亲戚。</p><p> 第二天早上应该去“塔川"转一下的。听亲戚说这两天还未变红,且极难停车只得作罢。</p> <p>  行程的最后一天路程较长,择泾县宁国的“皖南川藏线"想看一下时下最火爆的方塘“红杉林"和“七十二弯天路"后回通。离别黟县后经歙县新安江画廊从宁国南边进入“小川藏线",沒曾想经历了一场苦旅,当然也有意外收获。</p> <p> “皖南小川藏线"正好步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忘记了今天是周六,在“红杉林"外被堵近三个小时。到了红杉林景区,更是车流人流密不透风。</p> <p>  就这样在盘山路上爬行。</p> <p> 只能在路边随便拍了几张红杉林照片后赶紧逃走。</p> <p> 没想到的是在“板桥村"吃过午饭(下午三点半了)后进入“七十二拐天路"又被堵上。硬是在盘旋山路上等到夜幕降临才能缓缓进到里面,又被堵了两个小时。</p> <p> 前次自驾“皖南川藏线"是在白天。夜晚的“天路"被排成长龙的车灯和景观灯勾成细细的亮线,倒也有点意思。</p> <p>《青平乐/庚子立冬夜过皖南川藏线七十二拐惊喜览可观》 陈桐</p><p> 银花火树,吐焰矫龙翥。</p><p> 赤橙紫黄青蓝绿,俯仰瑶池神注。</p><p> 祸兮福兮谁清楚?喜极乐甚有度。</p><p> 偶厄笑谈以处,巧逢幸遇缘就。</p><p> </p> <p> 驶出“皖南川藏线"己是夜幕笼罩,行车近四百公里午夜安全到家。</p><p> 本篇所用图片有许多是同伴们精心拍摄提供,谨表示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