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尊敬的家长:</p><p> 您好!</p><p> 为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整治,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欺凌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决定长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教育活动,落实具体有效的措施。现将《预防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一封信发放在您手中,请仔细阅读,让孩子在阳光、自信、健康、快乐中成长。</p> <p>一、什么是校园欺凌?</p> <p> 主要表现:</p><p> ⭕️主要表现为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p><p>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的,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是集体欺负一人。</p><p>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p> <p> 二、同学之间的欺凌为何这么多?</p><p>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p><p>原因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p><p>原因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 </p><p>原因3:学生法制观念薄弱。</p><p>原因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p> <p>三、欺凌的形式——主要包括4种</p> <p>1.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p> <p>3.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p> <p>2.言语欺凌: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p> <p>4.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p> <p>四、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p> <p>⭕️对于施暴者而言:</p><p>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最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p><p>⭕️对于受害者而言:</p><p>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与伤害;厌学甚至辍学。</p> <p>五、警惕!可能受到校园欺凌的信号。</p> <p>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p><p>2.孩子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p><p>3.如厕习惯改变,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p><p>4.回到家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伤害。</p><p>5.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p><p>6.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p><p>7.不停索要、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p><p>8.拒绝谈论学校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闪烁其词。</p><p>9.携带或试图携带“保护”工具(棍子、刀等)去学校,并且表现出“受害者”的肢体语言,如拒绝眼神交流、耸肩弓身等。</p><p>10.失眠、噩梦、尿床等。</p> <p>六、遇到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p> <p>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时,一定要保持镇静,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并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p><p>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p><p> 3.人身安全是第一位,不要去激怒对方。</p><p> 4.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欺凌一定要及时跟家长或老师沟通,不要忍气吞声。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p><p> 5.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如果孩子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引起重视。</p><p> 6.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p><p> 7.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往往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p><p> 8.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p> <p> 校园,是文明的殿堂,是一方净土;校园里应该是鸟语花香、欢声笑语、书声琅琅。</p><p> 各位家长,校园安全、孩子平安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我们共有一个关心与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我们一定要时刻不忘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