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拓宽影像语言表达能力,发现身边的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分院第31期摄影函授班第四次面授圆满结束</p><p> 2020年11月7日-8日,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分院第31期摄影函授班第四次面授在四川省文联四楼会议室举行。面授结束时,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为本学期的授课画上了圆满句号。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17岁获得国际摄影金牌奖、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新媒体”负责人、青年摄影家龚雷老师主讲了《新媒体摄影的技巧》和《发现身边的美》(手机摄影)专题课程。龚老师结合自己的多部作品和《迷上越南》《西寻印度》等短片,向全省100多位同学讲述了旅拍摄影注意事项,包括做好拍摄规划和攻略、出行设备选择、合理规划创作时间、寻找拍摄对象、等候最佳拍摄动机等五方面的内容。针对相机、手机、飞行器等拍摄设备的功能使用、照片管理软件(lightroom、Adobe bridge)及Snapseed修图软件的应用演示,龚老师短视频抖音的佳作分享,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让学员们颇受启发,他要求同学们对同一景别用不同焦段去尝试创新,努力培养自己的影像造型能力,提升视觉语言表达。 在《发现身边的美》课程中,龚老师从手机摄影中光的应用、色彩把控、透视关系、背景虚化、手机夜景、星空拍摄、人像摄影、延时摄影、手机构图方式以及如何手机视频拍摄、及剪映、VUE-vlog等剪辑软件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演示。同学们跟随老师进行实操。大家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影像表达和传播方式日趋多元,短视频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不仅要用平面影像记录,更要学会用移动影像记录时代,不断探索发现身边的美。</p><p> 四川传媒学院摄影系副主任、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授程卓主讲《当代语境下的摄影创作思考》。程教授授课别开生面,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中,他对世界摄影史逐一梳理,让我们对了解世界摄影史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关于摄影创作的思考,程教授以拍摄自行车为例风趣幽默地向大家阐述了创作的三个阶段:启蒙阶段,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影像强烈的自我表达与技法表达阶段,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影像的回归,丰富深厚影像内在的价值与意义的阶段,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纪实摄影是客观还是主观”、“是摄影家的艺术还是艺术家的摄影”等话题的激烈讨论中,大家深刻认识到摄影不单单是摁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是影像创作从形式到内容,从技法到价值,要建立丰富多元的价值观,树立朴素的影像观。</p><p> 下午由中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四川日报主任记者、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分院客座教授吴传明主讲了《专题摄影的影像表达》。吴教授结合《沱江挑夫》、《四川大旱》、《高山上的渴望》、《渴望念书的孩子》、《5.12汶川大地震》、《最后的抗战老兵》等系列题材作品,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专题摄影的多种创作表达技巧:题材与视角的选择;镜头语言的应用与组合;时间、空间、思想的融入;叙事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图文组合的多种方式。他强调专题摄影的视觉表达和情感表现同等重要,只有具有良好视觉表达和情感表现的专题作品,才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存在的价值。</p><p> 分院常务副院长陈力,对结业考试作了详细布置。利用最后一次面授课的休息时间,师生们纷纷合影留念,留下值得永远记忆的瞬间。</p><p>文字:任晓静、白玲</p><p>图片:周明跃、肖体全等</p> <p>龚雷老师授课</p> <p>程卓老师的授课</p> <p>吴传明老师的授课</p> <p>学员签到</p> <p>课堂上互动,学员提问老师解答。</p> <p>学员提问</p> <p>专心听课</p> <p>学员之间交流</p> <p>班上来自凉山美姑县的彝族学员</p> <p>课间交流</p> <p>同学情,留个影。</p> <p>师生情</p> <p>录制视频</p> <p>这是特殊的2020年,战疫情,我们为此努力过,留下这珍贵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