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亿流浪记 <p>第二天,蓝天白云,天气格外得好,在阳光的照耀下,藏式房子显得格外艳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道孚县城</b></p> <p>在道孚县城不是很大,没多久就把道孚县城逛了个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道孚县城</b></p> <p>下午,走到G350国道,接着往前搭车。去色达是要经过炉霍县城,再走G317国道至翁达镇,沿着色曲河有条路直通色达。</p><p><br></p><p>我们原计划是今天先到炉霍县城,结果搭车出奇的顺利,直接到色达。载我们的汤大哥是成都人,在色达接了个工程完工了,开车去色达接工人回成都。</p> <p>一路上藏式房顶插着五色经幡祈福消灾,沿途高山草原上骏马牦牛成群,汽车开在转山的路上,车里放着藏族歌曲,这种感觉美妙至极。</p> <p>我想这就是自由感觉吧:</p><p><b style="font-size: 15px;">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15px;">汽车开在转山的路上,</b></p><p><b style="font-size: 15px;">广袤的草原上开着五彩的花,</b></p><p><b style="font-size: 15px;">蓝天伴着白云,</b></p><p><b style="font-size: 15px;">牦牛悠闲地吃着草儿,</b></p><p><b style="font-size: 15px;">骏马任意地驰骋,</b></p><p><b style="font-size: 15px;">鸟儿自在地飞翔,</b></p><p><b style="font-size: 15px;">曾经多么向往自由,</b></p><p><b style="font-size: 15px;">才下定行走的决心,</b></p><p><b style="font-size: 15px;">如今踏上旅途,</b></p><p><b style="font-size: 15px;">这,算不算是自由,</b></p><p><b style="font-size: 15px;">通往心灵的自由?</b></p><p><b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享受这种在路上的感觉,看山路弯弯,蓝天白云。</p> <p>当我卸下身上的担子,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管,没曾想过,看见这辽阔的大地,我会像个孩子一样,大喊大叫。</p><p><br></p><p>得意忘形了,汤大哥的车子开过色达佛学院好长一段路我才反应过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色达县城</b></p> <p>也好,到色达县城休整一天后再回来,反正相隔就20几公里路程。</p> <p>6月24日,前往色达佛学院。</p> <p>到了色达佛学院,怎么能不去转佛塔,沿着转经筒呢喃佛语呢?</p> <p>午后,转经出来,天空下起了雨,一阵雨后,天空放晴,远处山坡挂上一道彩虹,与色达佛学院的红房子映衬,格外引人注目。</p> <p>色达佛学院,全称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36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为数众多的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p> <p>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30几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有上万名僧众在此修行居住。</p> <p>一提到色达,人们想到的便是这佛学院的一大片红房子。色达佛学院俨然成为了川藏北线的一道风景,来之前就一直听说色达佛学院因政治因素要拆除。</p> <p>到了这里才发现色达不会拆迁,而是基础设施修建。对于色达佛学院改造主要是房子太过于密集,特别是众多的房屋是纯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控制,再加上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卫生情况非常糟糕。改造后,最终佛学院会留下仅5000名学生和6000栋房屋,以控制规模。</p> <p>色达的未来,是否能够延续人们对于她的美好遐想,我不得而知!我很也庆幸在她改造前,我来过。虽然我对佛学没有那么深入,但那一片壮观的红带给我的震撼无以言表。</p> <p>来到色达,驴友推荐去看天葬。</p> <p>之前我对天葬并不了解,只是听人说起天葬在藏区是一种风俗,是人死后神圣的殡葬方式,即人死后喂食秃鹫。听到这些,头皮发麻,内心是抗拒去观看的。木棉倒是很想去看,一直怂恿我。我心想,女孩子都不害怕,我怕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去就去。</p><p><br></p><p>人死后,我们讲究入土为安,天葬听起来更像是将人大卸八块。如果不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会难以接受这种丧葬习俗。</p><p><br></p><p>在藏文史籍中记载,天葬之俗是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由在藏区创立希解和觉宇两教派的著名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带来的。据说他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这种葬俗,并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p> <p>鹰鹫原本就不同于其他鸟类,历来为藏民族所珍爱,被视作神鸟或是空行的化身。佛教徒们认为把遗体献给鹰鹫,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且利于灵魂转世,因而认同了这一葬法,逐渐在藏区流行成为一种风俗。</p> <p>自从200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天葬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禁止将天葬台作为旅游景点组织中外游客游览参观后,在整个藏区能近距离看到天葬过程的地方已越来越少。于是拥有康藏地区最大天葬台的色达五明佛学院,成为人们了解神秘天葬的为数不多的途径。</p> <p>第二天中午,前往天葬台的路上,一辆车停在我们面前,问我们是不是去天葬台,顺路载我们一段。听他们口音就不是本地人,应该是过来游玩的,我们二话没说就上车了。果不其然,叫我们上车的叫包子,是户外深度爱好者。他和哥们心血来潮想出来玩几天,说走就走,从陕西一路开车到了色达,非常有个性。</p><p><br></p><p>到达天葬台,边上便有喇荣大尸陀林简介和天葬的简介。天葬台正面的墙上六道轮回图、八大陀林浮雕图,旁边就是骷髅宫殿和阎罗山,庄严中透着几分阴森。</p> <p>在观望台,我们找到了包子的朋友,他穿了短袖就出发跟着包子大哥来到色达,现在还有点高原反应,也真是任性。本来高海拔地方就比较凉爽,正好还下着点小雨。包子的朋友单薄的衣服顶不住凉风习习,只好裹着睡袋观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包子和他朋友</b></p> <p>天葬一般在下午两点以后开始,铁丝网将天葬台圈了一个很大的禁区,人们只能隔着栅栏远远观望。观望台的游客越来越多,看着这么多人来观看,更像是旅游景点,感觉也不是那么恐惧。</p> <p>天空中秃鹫盘旋,黑压压一片,山坡上也停了不少秃鹫。秃鹫也越来越多,我对秃鹫产生的兴趣,飞奔着往山坡上冲,高原上坡跑动果然是行不通的,跑到秃鹫跟前,我已经喘着大气、眼冒金星,缓了许久才缓过劲来。</p> <p>成年秃鹫体重可达3、40公斤,它张开两只翅膀后翼展大约有2米多长,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其他腐烂动物为食,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看着这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顿生敬畏。</p> <p>下午两时许,观望台人群骚动,我知道天葬就要开始了。不一会,人群逐渐安静了,我的心也跟着安静了。</p><p><br></p><p>对于天葬,也许来之前,我带着些许畏惧;也许来之后,我带着些看热闹的心态;而此时,我敬畏生命!</p><p><br></p><p>天葬开始后,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石柱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意思是:“安息吧”,接着肢解四肢,刀与人骨碰撞的声音“哐哐”传入耳朵,我头皮一阵发麻…</p><p><br></p><p>第一只秃鹫冲下去叼起一块肉,接着后面乌泱泱一群秃鹫把天葬台围个水泄不通。</p> <p>我望着远处天葬台陷入深深的思考:</p><p><br></p><p>“天空盘旋的秃鹫,是为轮回的等待,还是为了饥肠辘辘;地上行走的人们啊,几十载归去后,是否真的有轮回?”</p> <p>我不知道是否有轮回,所以我选择用心过好这一生!</p><p><br></p><p>天葬--换种思维去看待,心灵便纯净许多!</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The End—</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