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我们的青葱年代</h3> <h3> 我们这一代生于国家初建时期,长于文革动乱时期,赶在上山下乡时期。70年底初二毕业之际,同学中有的去当兵,有的上高中,有的去下乡,就此分别。但我们发小兄弟的情谊永远不会断。</h3> <h3>岁月如梭,光阴似箭。</h3><h3>同学少年,犹在眼前。</h3> <h3>二、峥嵘岁月</h3><h3> 50年前一个绿色的梦终于成真。</h3><h3> 在那激进浮躁的年代,我们选择了军营,加入到保卫祖国、保卫边疆的行列。我们经历了火与血、生与死的考验。在这里我们留下了人生最难忘记的片段,成为永恒的印记。</h3> <h3> 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苦练杀敌本领,掌握军事技能,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h3><h3> 当过兵的人上半生不犹豫,下半生更不后悔。</h3> <h3>李建胜在部队摸爬滚打刻苦训练的3年</h3> <h3> 照片上军装披身,领章帽徽鲜红晶亮,脸上青春荡漾,目光充满活力。</h3><h3> 李建设的三年军旅生涯。</h3> <h3>镇守海南威武的坦克兵。</h3> <h3>李亚非在天山脚下的15年军旅生涯</h3> <h3>烽火边关,凤凰涅槃。</h3> <h3>刻苦训练,精心判断。</h3> <h3>精心测绘,确定诸元。</h3> <h3>镇守北疆军事要塞神勇的重炮营。</h3> <h3>、</h3> <h3>李玉龙驻守新疆天池脚下的4年经历</h3> <h3> 三、努力拼博</h3><h3> 在部队我们完成了责任使命,复员、转业后投入到改革开放大潮中去。有的上了大学,多数在单位奋力拼博,成为骨干,各自事业有成。</h3> <h3>李建胜在高校深造,渴望成才。</h3> <h3>毕业论文答辩</h3> <h3>被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的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h3> <h3>1999年参加法国国际供电学术交流会。</h3> <h3>2007年参加维也纳第19届国际供电学术交流会。</h3> <h3>在奥地利皇帝皇后茜茜公主住的皇宫前留影。</h3> <h3>踌躇满志,意气风发。</h3> <h3>是苦难锤炼了我们的意志,</h3><h3>是实践增长了我们的才干。</h3> <h3>在河大学习培训</h3> <h3>风风雨雨几十年,</h3><h3>每个人都能写出一部壮丽的诗篇。</h3> <h3>四、退休生活</h3><h3>人生苦短,时不留情。</h3><h3>节点永恒,再度出发。</h3> <h3> 转眼进入退休时期,发挥余热,培养兴趣,奉献爱心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则是我们当下的主要任务。</h3> <h3>李建胜全家幸福的一刻</h3> <h3>李建设幸福的一家人</h3> <h3>李亚非家“文明家庭“全家福</h3> <h3>再披戎装。2004年入编陆军预备役XX师,授予预备役中校军衔。</h3> <h3>沙漠留影</h3> <h3>,</h3> <h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h3><h3>咱们也要出去看一看。</h3> <h3>建设、亚非每天坚持乒乓球运动。</h3> <h3>人生一世,总在奋战。</h3><h3>不同年龄,不同期盼。</h3><h3>只有蹬高,才能望远。</h3> <h3>老骥伏枥志千里,辛勤督导为人民。</h3> <h3>去看看大海的波涛,去感受自己的心跳。</h3> <h3>去感受新疆伊犁那拉提风光</h3> <h3>大爱无疆,李玉龙是同学战友中最富有爱心的人。</h3> <h3>转眼瞬间,己是老年。</h3><h3>人生短暂,感叹无限。</h3> <h3>莫道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h3> <h3>五十年前的发小,今天仍能聚在一起欢笑,真好。</h3> <h3>师生恩情永难忘。</h3><h3>人生之路,没有往返。</h3><h3>生命健康,才是关键。</h3> <h3>人老了,方知活着最幸福。</h3><h3>老是一部阅历,</h3><h3>老是一生总结,</h3><h3>老年惜岁月,</h3><h3>更惜人间情。</h3> <h3>夫妻相扶,永伴夕阳。</h3><h3>人间重晚情,最美夕阳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