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宝盖楼古建筑群踪迹

谢显伍

<p>庚子年初冬,天气晴好,约亲邻好友,周末自驾车享受悠闲自得的随行。</p><p>我们直奔衡南县宝盖镇,寻觅宝盖楼古民居建筑群,穿行在古巷中,探寻岁月的痕迹!</p> <p>宝盖楼古民居建筑群位于衡南县宝盖镇政府中心的东西两侧,始建于宋朝末年,由牌楼屋,安里屋,大屋场及探花庄四个连缀一起的古民居组成,占地面积约40亩。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做工精细。古建筑群为砖木结构呈封闭式构造,单个古建筑为三开间,体现了“四水归堂”和“肥水不外流”之风俗。各类雕塑彩绘,雍容典雅,人物花草,维妙维肖;珍禽异兽,绚丽多彩。</p><p>古建筑群之一的牌楼屋,正中翰林院系嘉靖年间翰林大学士廖道南(祖籍宝盖)请旨兴建。其大门“八字”敞开,上方有99个精雕细琢的木质梅花浮雕,下挂康熙敕赠“世承先泽”匾额。大门前仿建有紫禁街、点将台。玉堂内1、2、3进全是大厅,厅内主横梁选天然弓型大木,柱座汉白玉石刻庄严典雅,泥塑描金涂彩栩栩如生,金匾银屏鳞次栉比,石刻玉镂熠熠生辉。晓发洪钟启朱扉,惊醒蝴蝶幽梦,唤起燕檐雄啄。</p><p>宝盖楼古居民建筑群是保存比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对研究古建筑学、史学、地方风俗学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p><p><br></p> <p>相传当年衡阳知府廖汉依路过此地,见山水宜人,环境优雅,便筑舍定居。时值兵革之变,称为保家,在此建七层高楼,称为保家楼。时有“衡州第一景,保家第一楼”之美誉。因资源丰富,当地物华天宝,后传为宝盖楼(宝盖镇因此得名),文革时塔楼被毁,现遗址仍可辨认。</p> <p>绕过宝盖楼前的池塘,走进宝盖楼,抬头一看,门顶正中悬挂着用朱漆写成的大匾牌“世承先泽”,这可是康熙四十七年的古董。根据资料上显示:在文革期间它曾被换成“为革命种田”的大匾,如今又恢复了原貌。两侧矗立着几根木质坚硬的大圆柱。</p> <p>在这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文革时期的一些标语,尽管在文革时期遭受很大的破坏,但是这一片古建筑,在当地村民的保护之下,到今天才能保存的比较的完整。</p><p>看着屋顶上那些青瓦,灰砖墙,如同我这张老脸充满着岁月的痕迹!这时天空中的云层也慢慢的散开,午后的阳光开始普照这这栋古老的民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