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读经的重要性

廖复阳(字存亮)|幼教

<p>  什么是“素读”?就是指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的反复地读。</p><p> “素读”对我们民族的优秀人才有过怎样的影响呢?</p><p> 远的不说,单是20世纪前半叶的那一代文化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钱穆9岁就熟背“三国”,除把“四书”全部“吃”到肚子里外,还背熟了《朱子章句集》;杨振宁在初入中学时背诵过整本《孟子》……</p> <p>  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p><p> 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讲述了一件事:“1991年3月1日。我在竹村建一先生的宴会上遇到了创业家井深先生。我向他请教‘使脑子变聪明的方法’。他回答说: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啊。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汤川秀树先生从3岁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了。”</p> <p>  &nbsp;怎么读?</p><p>&nbsp; &nbsp;&nbsp;&nbsp;宁静、轻松、惬意、自在、高贵地诵读,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就心地澄澈地诵读,慢慢地体味语言蕴含的优美意境,悄悄感受一点一点的滋养,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p><p> 为什么“大量读经”意义重大?</p> <p>一、在明明德。</p><p>&nbsp;&nbsp;&nbsp;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经典是圣贤效天法地行诸于文的历久弥新久经考验的著作,通过大量诵读,给予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机会体验“和天地相往来,和圣贤相往来”,感受自己内在与生俱来的“明德”的喜悦,感受豁然看到“真我”的喜悦。</p><p> 因为“在明明德”,一心不乱,内心清净,所以能有机会体验《大学》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因为“在明明德”,内心清净,慧就产生了,伴随的喜乐无数,感叹“至乐莫如读书”此言不虚;因为“在明明德”,内心清净,能高度专注在每一个字里,内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为“在明明德”,内心清净,你发现“经典就是你,你就是那个经典”,体验“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感受自己与经典原来如此亲近,原来是一体的,是一不是二,真是“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p> <p>二、顺道者昌。</p><p> “大量读经”符合教育的规律。</p><p>&nbsp; 全球教育专家七田真博士说:“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全球著名的犹太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这也就是所谓的全脑教育法。一个人,只有左右脑全脑开发,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p><p> 古话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只有记忆,才能让烂熟于心的文字成为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文化“酵母”,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持续发酵出鲜花的芬芳。</p><p> 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自然不是学习的全部,但是,它是学习的重要且必要组成部分,是练就“童子功”的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到极致就变成绝招,所以,这种方式可谓“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愚时始为贤”。</p><p> 古话说:“读经不读史,变成书呆子;读史不读经,担心变神经”。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持续书写自己的历史,每一刻瞬间就成为历史,“和经典同在,以圣贤为师”,支持我们更加智慧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更能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p> <p>三、身体的滋养。</p><p> 坚持诚意正心、端身正仪、气发丹田,读书是全身的养生活动,利于气血通畅,正气充盈,甚至发现口齿生津,感受畅快淋漓。“正气足而邪不可干”,读经的人群身体也会更加健康。读书甚至是一门功夫,犹如熊春锦博士所说:“山根月窟闲往来,天德地气内升降;密修内证无人识,一日功成鬼神钦”。</p> <p>四、生命的觉醒。</p><p> 没有限制就没有创造,限时诵读100遍经典与限时背诵经典,作为特殊的训练,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与“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的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p><p> 不管哪种方式,我们都要借此机会训练自己的觉知力。觉知自己与自己的身体、情绪以及思维的关系,觉知它们的状态与变化,比如,身体有什么反应,情绪有什么波动,思维产生了哪些想法,觉知它们,同时,觉知自己的反应模式,觉察到“我不等于我的身体,我不等于我的情绪,我不等于我的思维”,觉醒到我可以不被身体的反应、情绪的感受与思维的念头带走,觉悟到我可以为自己做主,为自己的生命做主,觉悟到“真我”是超越性的,从而更加清晰认识自己,认识真我,认识生命,觉悟到事件本身是中立的,事件对我的影响取决于我的反应,而非取决于事件本身,世界到底怎么样取决于我的心,进而更深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更好地提升自己“身心合一”的能力,提升自己治学、修身与用世的动态平衡的能力,乃至创享更加幸福且富有价值的人生!于是,读书的价值就超越了读书本身,而影响到整个人生。在限时背诵的时候,我们发现,只要一走神,就错了,只要一思考,就错了,唯有全神贯注,才能喷涌而出,感觉舌头不是自己的,感觉大脑不再发挥作用,感觉不是自己在背,经典只是通过自己的身体这个渠道输出而已,那种感受真是不可思议、妙不可言,那种喜悦真是如沐春风,洗涤心灵,真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四回妙,五回呱呱叫”。很多人因此从不愿读书或者不敢读书变成爱上读书甚至读书上瘾,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限时训练中,这个体验与收获反而更加值得我们珍惜与重视。如果能乐学取友、抱团取暖,一起诵读或背诵,效果往往更好,真是“团队一起成就更多”。</p><p> 生命的意义在于觉醒,所以,唯有觉醒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这种训练,是生命觉醒的训练,是一种高贵的体验。</p><p> 至于对经典的理解,“重且舒”地读与限时诵读各有千秋,前者可能给予我们更多思考与联想的时间逐渐感悟,后者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顿悟。</p><p>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两种方式不是冲突的关系,是相互成全的关系,如果能做到限时背诵,自然就能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重且舒”地背诵,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在心中细细涵咏与品味。</p><p> 一滴水瞬间就会干涸,大海却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量读经后,就有机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一通百通,进而更好地明经致用,立身行道,福泽社会!所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廖复阳(存亮)拙笔</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