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p><p><br></p> <p> 2020年11月13日—11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兰州市教育局主办,兰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承办的兰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在开班仪式上,教育局基教二科科长周雯做了重要讲话,周科长阐释了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强调不能窄化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体力劳动。</p> <p> 接着,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校长翟向军做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好风扬帆正当时》为题的兰州基地2020年新时代劳动教育及研学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翟校长全面介绍了基地在探索劳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劳动教育发展的形势,深刻阐明了劳动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听了讲座,我感觉耳目一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出力流汗、掌握某种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的品质,在劳动中学会创新,学会创造的能力。</p><p><br></p> <p> 下午,基地为参训教师安排了杏林中人、左零右火、兰州牛肉面、甘肃彩陶、兰州刻葫芦、工程搭建、植物水培等14节创意劳动课程,每一节课都是精心设计,开课伊始的“破冰游戏”将孩子的眼球牢牢抓住,学习兴趣极其浓厚,课堂中有知识渗透,有合作探究,有动手操作,也有互相评价,学生在学与思,在论与辩,在练与做,在评与比中收获了知识,掌握了完成一项劳动任务的技能,更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创新的乐趣。</p> <p>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劳动的技能,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精神的教育,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我们要结合校情,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之中,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真正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p> <p> 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育都要依托“课程”来落地生根。2020年11月13日上午,兰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研发部部长赵贵延为参训老师做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创.兰州”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和思考》的讲座。赵部长分别从高站位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准确定位新时代劳动教育、落位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思考等方面就如何研发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详细讲解。</p> <p>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研发的基本思想。习主席说:“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中小学校劳动劳动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在育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劳动素养,促全面协调发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四大类别,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要按年段分别确立目标,再制定相应的课程。另外,劳动教育课程研发要立足学生、立足校本化、立足本土化。要将“有趣”作为课程的粘合度,让学生乐于参与;根据本校的校园环境、学生情况、已有特色课程等进行精心的谋划和整合,真正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研发的“甘肃彩陶”、“兰州牛肉面”、“刻葫芦”等创意课程都是根据地方特色所制定的,多挖掘本土化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劳动的过程中,继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p><p><br></p> <p> 14日下午,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又来到红山根小学实地参观、学习。踏进红小质朴的校门,来到思园、懿园、慧园、志园……老师和孩子们正干得热火朝天,这个老师在摘菜花,那个老师在挖萝卜,这几个孩子扛着一捆捆枯草往外走,那几个孩子正在搬运满筐的西红柿……他们的脸上处处洋溢着劳动的幸福和快乐。红山根小学积极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先后经历了建基地、制定劳动课程目标、挖掘劳动教育资源,研发“五农”课程体系、实施“周周有课时,月月有主题”的策略、红小“五好”娃评价的过程,已经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之中,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p> <p>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转变狭义的劳动教育观念,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认真学习、借鉴优秀劳动教育案例,研发集知识、文化、技能、趣味为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培育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