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行

石头

<p>  潮汕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与北回归线交汇处。潮汕北靠莲花山脉,南濒南海,西至海丰县,东至饶平县,与台湾对望。地处粤港澳台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重要节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潮汕包含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p><p> 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汕茶道,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的非遗名录。潮汕享有“美食之乡”的美称,潮汕菜一贯是广东菜的代表和主干。潮汕美食小吃主要有,潮汕牛肉丸、蚝烙、粿汁、卷煎、肠粉等。</p> <p>  上海直飞潮汕(揭阳)机场,运气不错。看到了大片的棉花云,厚厚的云层,像一大片棉花似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诱人。</p> 潮州 潮汕之行第一站是潮州。从揭阳开车先到了潮州龙湖古寨。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始建于南宋,明、清为发展的盛期,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从介绍来看是一个很好的景点,江南古镇逛多了,对南方的古寨充满了期盼。但现实除了一个大门有点气派,其他的都是一堆破旧的房子,很多有点名气的宅子还都大门紧闭。 最气派的一个建筑 空荡荡的街道 为数不多开着门的小店 荒废的破宅 匆匆结束了所谓的古寨之行,赶赴潮州古城。潮州古城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有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有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由于时间有限,在广济城楼附近的牌坊街逛。<div>  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二柱一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后因为历史的原因,解放后大部分都进行了拆除。2004年,开始进行了修复。2009年竣工,成为与广济桥齐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div> 广济门城楼 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现在看到的是新修复的。新修复后的广济楼比民国修复的原楼高出6米,宽度也有所增加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道。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div>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br></div> 广济桥上原来有二头鉎牛,分立东西梁桥矾头墩,后一只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现今剩一只独立西桥第八墩。广济桥鉎牛是广济桥重要的组成部分,韩江水患频繁,大桥屡屡受损,人们期望鉎牛镇水减少水患 古石梁 广济桥上唯一的一座牌坊“民不能忘” 几张街头随拍 南澳岛 南澳岛是中国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南澳处于闽、粤、台三省海面的交叉点,东距高雄160海里,北距厦门97海里,南距香港180海里。南澳岛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气温只有21.5℃,且空气清新,没有各类污染工业,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离子4000个,高于一般城市10至20倍。盛夏季节,海风习习,气候清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南澳大桥是广东省第一座真正意义跨海桥,起于汕头市澄海莱芜围,与省道S336线莱美路相接,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环岛公路,路线全长11.08公里,其中桥梁总长约9.3公里 启航广场。下了南澳大桥的第一个网点景点。在广场这里有一个红艳醒目的灯塔,背景是细长的南澳大桥,整个建筑在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漂亮。这里也是众多婚纱拍摄取景点 从启航广场开始,就进入了环岛公路。公路边上就是大海,开着车窗,吹着海风,让人的心情变得很舒畅。沿途还会有一些停车港,供游客停车拍照。 云澳渔港,是南澳岛最大的渔港。这有一段长长的堤坝,巨大的防浪石整齐排布,延着堤坝伸向远处,尽头就是红色的灯桩 宋井。顾名思义,就是宋代就开掘的井。建于南宋景炎元年(1270)。时元兵追迫,皇室及军队自福州舟至南澳,驻扎于此。据说当时为饮用水之需,他们在澳前村一带挖了三口井。一为龙井,专供皇帝饮用;一为虎井,供大臣饮用;一为马井,供随从人员和士兵饮用。天长日久,三口井都被潮水和沙子掩盖了,有时又会显露出来。现在看到的这口是马井。怕它再被沙子掩盖,近年在井的周围修了井栏。龙井和虎井什么时候能被发现,谁也不知道了。宋井的奇特之处在于,虽然极近大海,但井水却是淡的。<div>  作为游客来游玩是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口四四方方的井。</div> 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自然之门”,位于汕头市南澳县青澳湾的北回归线广场,是迄今我国建成的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处于北回归线与我国大陆东岸的交点处。是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div>  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自然之门”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达到“立杆不见影”的效果。</div> 半潮礁位于南澳岛东南部距岸约3海里的海面上,是八方商船经过南澳海域和当地渔船出海捕捞的航行要道,由于半潮礁礁石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常有不熟悉此处海况的船只在此触礁,非常危险。2005年初,半潮礁灯塔(南澳三囱崖灯塔)建成发光,航行至此的船只从此有了指路明灯。 下午天空乌云变多,少了蓝蓝的天空作衬托,三囱崖灯塔对比启航广场的灯塔略感逊色 南澳岛风力资源丰富,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南澳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岛风力发电场。南澳岛有200多台大风车。这里每个风车都有编号,顺着盘山公路开上,找到了网红的42、46号风车,据说是整个南澳岛数一数二的风车观赏点。 近距离感受这些身高有20层楼高,叶片接近50米大家伙的地方 天气的原因,拍出来的照片少了那种感觉。当天风也不够大,风车也未转起来 海上渔村,号称除了台风天,其他天气不管其他海湾风浪如何,这里自是风平浪静。 南澳总兵府。据说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是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南澳岛总兵府本身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原有的大部分建筑毁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总兵府的原来样子已经无从考证。整个总兵府就三进房,全是现在的建筑风格。而且这样的一个景点还需要收门票,可以给一个差评。 总兵府的大殿,并不是大家印象里传统明清衙门的样式,而是采用了西洋的建筑材料,不觉得是古代明清两代的总兵府衙门,还以为是一座南方的富人私宅 在1914年以前,南澳岛县归福建和广东两省管。1914年以后,才把南澳岛县划给广东省汕头市管 路边随拍 环岛一圈,回到启航广场,静等日落 迎着日落,踏上归程,结束南澳岛一日游。 汕头小公园 小公园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标志。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是全国唯一呈放射状格局的骑楼街道,也是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一片骑楼群。这些骑楼大多为三层到四层,多数楼房都已空置,只有一楼有人居住或作为商铺经营 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由于骑楼的建筑老化,20世纪百货大楼进行了大型修建。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装有汕头市历史上第一部电梯,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也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 有一些老楼已破旧成危楼,但仍可看出当年的风采。 夜幕下的小公园,被灯光映衬的十分耀眼 网红村 汕头网红村,在宽仅3米,长120米的小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画呈现在村民家的外墙上。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点 潮汕小吃 潮汕小吃。潮汕小吃大部分是各种粿。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加工制成的食品在这里都称为“粿”。说是小吃,基本上可以认为就是主食。 蚝烙 咸水粿 卤水拼盘 湿炒牛肉粿 海鲜粥 韭菜粿 上过电视早餐中国的小店 猪血汤 草粿 配沙茶酱的牛肉丸 炒糕粿 双拼粽球,我们称为粽子 又是一家上过电视的早餐店 粿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