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告家长书

平安喜乐

<p><b>尊敬的家长:</b></p><p><b> 您好!</b></p><p><b>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防范工作仍不能松懈。秋冬季是流感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存在新冠肺炎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b></p><p><b> 幼儿园是人群密集场所,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幼儿园正常活动秩序,幼儿园除了做好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并做好全日跟踪检查、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做到以下几点:</b></p> 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p><b>  1、晨检或在园期间发现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等其它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b></p><p><b> 2、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就诊,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园,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孩子如因病缺勤,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班主任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幼儿园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证明,持复课证明返校。</b></p><p><b> 3、帮助孩子学会科学洗手。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力-腕。</b></p><p><b>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b></p><p><b> 5、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少喝有色饮料。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b></p><p><b> 6、节假日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b></p><p><b> 7、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b></p><p><b> 8、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和流感疫苗等。其中,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大致为一年,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b></p>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p><b>  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大家的健康。</b></p> 新型冠状肺炎 <p><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健康提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 rgb(1, 1, 1);">1、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建议佩</b><b>戴口罩。</b></p><p><b> 2、学会正确洗手。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b></p><p><b> 3、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家中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居室正常情况下保持清洁即可。</b></p><p><b> 4、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家长在幼儿出现发烧、乏力、干咳或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烧尽量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切勿带病上学。</b></p> 水痘 <p><b>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暴发流行。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b></p><p><b> 水痘传染性强,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水痘的症状</b></p><p><b> 1、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21天。</b></p><p><b> 2、前驱期: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也可有低热,此期多为24小时。</b></p><p><b> 3、发疹期:发热一般不高,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数小时就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呈椭圆形,常伴痒感,使患儿烦躁不安。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躯干多而四肢少。皮疹分批出现,常在同一部位有(丘疹、疱疹、结痂)。皮肤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黏膜如中腔、咽部等,也常见皮疹。</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何预防水痘</b></p><p><b> 1、应做好对传染源(现症病人)的管理。早期隔离,待皮疹全部结痂由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能入园,患病期间不要到同学家里串门、玩耍。</b></p><p><b> 2、做好对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空气消毒,坚持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b></p><p><b> 3、患者用过的被褥、用具等用太阳光照射、煮沸、84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b></p><p><b> 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应养成勤洗手、勤换内衣裤、勤洗澡的良好卫生习惯。</b></p><p><b> 5、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营养,提高人体的防病抵抗力。</b></p><p><b> 6、家长和教师配合每天检查幼儿躯干部分有无丘疹、皮疹出现。</b></p> 诺如病毒 <p><b>  诺如病毒(Norovirus),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该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资料显示,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诺如病毒的症状</b></p><p><b> 1、发病时间: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b></p><p><b> 2、病程发展</b></p><p><b>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b></p><p><b> 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此外,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引起该病的传播。</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传播途径主要有</b><b>:</b></p><p><b> 1、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胃肠炎。</b></p><p><b> 2、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b></p><p><b> 3、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或者干燥之后通过尘埃感染。</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何预防诺如病毒</b></p><p><b> 1、切断传播途径</b></p><p><b> 做好食品和饮水管理工作,加强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等工作,积极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b></p><p><b> 2、控制传染源</b></p><p><b> 已经发病的幼儿要隔离治疗,暂停上课,应该在家休息,直到症状消失3天后,由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才可回校,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同学。对病人、疑似病人的吐泻物污染过的物品、厕所等进行消毒。</b></p><p><b> 3、避免病从口入</b></p><p><b>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饮用水煮开才喝,不要喝生水。</b></p><p><b> 4、健康教育</b></p><p><b> 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p> 流行性感冒 <p><b>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病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病毒随打喷嚏、咳嗽传播。</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流行性感冒的症状</b></p><p><b> 突发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b></p><p><b> 1、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流感病毒感染。</b></p><p><b>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b></p><p><b> 3、少去人群聚集通风不畅的场所。</b></p><p><b> 4、居家注意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b></p><p><b> 5、咳嗽、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后清洁双手。</b></p><p><b> 6、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戴好口罩。</b></p> 麻疹 <p><b>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主要症状:</b></p><p><b>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传播途径:</b></p><p><b>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易感人群:</b></p><p><b>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预防措施</b><b>:</b></p><p><b>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b></p> 手足口病 <p><b>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传播途径:</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主要症状:</b></p><p><b>&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易感人群</b><b>:</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潜伏期为3-6日,传染期为7到14日。隔离期为10日。</b></p> 疱疹性咽颊炎 <p><b>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主要症状</b><b>:</b></p><p><b> 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颊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传播途径</b><b>:</b></p><p><b> 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b></p> 流行性腮腺炎 <p><b>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痄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C,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 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潜伏期14-28天日,患者在腮腺炎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b></p> <p><b>  </b></p><p><br></p><p><b></b></p><p><b>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只要重视预防工作——</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少聚集”及时“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b><b>就能有效地阻断疾病的流行与传播。</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各位家长朋友,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吧!</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p>

传染病

传播

症状

病毒

诺如

疱疹

水痘

呼吸道

预防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