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心理访谈节目《逆子》,又看了一遍,不一样的感受。</p><p> 以前看过一遍,因为没有现在懂得的心理学知识多,所以,肯定没有现在的感触深刻。</p><p> 这就是变化,这就是成长。节目,还是那个节目,我还是那个我,可是,显然,我的内在状态变了,我看外面世界的角度也就有了不同。</p><p> 而且,不仅仅只是看故事情节,我更加关注心理辅导的内容,如何引导求助者?如何进行互动?如何释放压力和情绪?</p><p> 心理辅导,一定是在“心”上做功课,在身体和感受层面去引导,而绝不是只懂得讲大道理。或者说,要在潜意识层面做功课,去到潜意识里挖掘事实背后的真相。</p><p> 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和话术,需要系统学习的地方。</p><p> 很多人说,心理辅导没有用,那可能是时机未到,也可能是缘分未到………</p> <p> 爸爸,心理上没有断奶,当小家庭出现问题,无力沟通,无力解决,只能逃回到自己的小家庭里,甚至当儿子殴打虐待妻子,他不仅不去制止,反而借儿子的手替自己来解气。</p><p> 这肯定不是一个成熟男人的表现,妻子是自己的选择,做为一个成年人,一个爸爸,应该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保护好妻子,而不是躲在儿子的背后,让儿子替自己出气,甚至躲到了爸爸妈妈的身后………这不是一个孩子,又是什么?</p><p> 别看他是一个成年人,别看他是一个工程师。</p><p> 整个家庭,没有规矩,没有边界,一团乱麻。</p> <p> 妈妈,处于强势地位,高高在上,面对家里的两个男孩,有极强的控制欲: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不按我的来,就会失控,嘴巴就会不停地唠叨,抱怨,指责,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沦为了一个怨妇…………直到被儿子一次次殴打,还不懂得反思自己的言行。</p><p> 争嘴上一时的输赢,失家庭永久的安宁,得不偿失。</p><p> 强势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一种抓取和控制,来源于自己内心的脆弱无力,来自于原生家庭里妈妈强势行为的一种复制,一种代际创伤,也是控制不住的行为。毫无疑问,这样的抓取和控制,会让自己最亲的人选择远离你,讨厌你,甚至是反作用力——被殴打的地步。</p><p> 泽清,家里最弱小的人,最敏感的人,面对爸爸妈妈的失和,冲突,无奈,无力,没有安全感,更感觉不到家的爱和温暖。</p><p> 尤其是被爷爷奶奶抱大,爷爷奶奶实际上是自己心理上的“爸爸妈妈”,所以,当他去面对真正的爸爸妈妈,就会不接受。</p><p> 加上,被溺爱的孩子本来内心就没有力量,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自立的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非常被动地活着,就让一个孩子的情绪失控了。</p> <p> 缺爱,缺安全感,缺归属感,这几乎是所有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泽清,这几样都占了。</p><p> 即使如此,泽清,一个弱小的孩子,在家庭排列的现场,还是把自己放在了妈妈的右边,选择了担当,一个爸爸该有的位置。</p><p> 表面上,他在打骂妈妈,可内心深处,他还是爱妈妈的。这就是现象背后的实质。</p><p> 内心的愤怒,内心的攻击性,需要有一个去处,而选择妈妈做了发泄口,他是有安全感的。</p><p> 换句话说,一家三口,都是小孩子,都需要爱,但是,彼此之间,又给不出对方需要的爱,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抱着一个大大的空洞,都抱着自己原生家庭里的创伤,都渴望被别人满足,被别人疗愈自己的伤口,可怜兮兮的样子:老公,给我点爱吧!老婆,给我点爱吧!儿子,给我点爱吧!</p><p> 求爱不得,就变成了恨,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是因为,越是在亲密关系里,越是有期待。</p><p><br></p> <p> 我们不是需要去声讨原生家庭,没有用,因为爸爸妈妈曾经也可是一个小孩子,也没有被自己的父母善待过,充分地滋养过,大家都是“受害者”。</p><p> 我们要做的就是摆脱受害者思维模式,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代价,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为自己的幸福快乐买单。</p><p> 婚姻是成年人的游戏,这个成年,指的更多的是心理,而非生理。</p><p> 在跟一个妈妈沟通时,她说,爸爸的责任占80%,自己的责任占20%。当我引导她去看到自己的问题,她终于有所领悟。</p><p> 家庭是土壤,孩子是一粒种子。如果家庭缺乏阳光,缺乏雨露,如一个冰窖一般,种子再好,怎么可能长出好的树苗?更别说参天大树了。</p><p> 悲哀的是,太多太多的家庭,依然在上演着泽清家的戏………</p><p> 不知不觉,一幕,又一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