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斋(339)陈毅元帅与民国美女将军胡兰畦的淒美恋情

七老八十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一、胡兰畦其人</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01年,胡兰畦出生于四川成都。胡兰畦记事时起,母亲就教她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传统名篇,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也为了她日后投身革命报效祖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五四运动大爆发,18岁的她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爱国豪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0年冬,胡兰畦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已经出落得十分漂亮的她,早已被众多男子仰慕和追求。而他的父亲却把她许配给了她的表哥杨固之,此人是一个胸中无一点墨水,还贪图小利的商人,而胡兰畦自小就学习爱国文化,又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追求男女平等,自然不会喜欢浑身满是铜臭味又不学无术的杨家少爷,然而在强大的封建家庭势力的重压之下,胡兰畦只得屈从于父母的安排,反抗无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0年10月16日,胡兰畦哭着嫁给了杨固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婚后不久,她便从成都逃到川南巴县女学当了一名教员,与旧家庭一刀两断,自己开始独立谋生。到了1923年,经过亲友的证明,她和杨固之正式解除了婚姻关系,恢复了自由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胡兰畦长得很美,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身材又十分苗条,加之从小饱读诗书接受新思想,使得她气质独特,艳惊四方。四川军阀杨森已有12位老婆,但爱慕她的美貌如花,竟想娶她为妾,被她严词拒绝。著名作家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虹》,书中娇美而刚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便是以胡兰畦为原型的。</p><p><br></p><p>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二、邂逅陈毅</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2年,陈毅从法国留学归来担任了重庆《新蜀报》的主笔,两人一见如故,两情相悦,怎奈战乱时代的儿女之情,总是没有好结果,造化弄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5年,经人介绍胡兰畦认识了川军的青年军官、川军第三师政治部副主任陈梦云,并很快结婚。随后她跟随丈夫到了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广州,胡兰畦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等中共代表人物,也结识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孙中山的亲密助手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女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不久之后北伐军占领武汉,并在那里办了黄埔军校的分校,开始招收女学员。胡兰畦听说此事后,立即向丈夫提出要去武汉报考军校,然而陈梦云的大男子主义在这时暴露无遗,他坚决反对,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而胡兰畦心如磐石,不肯退缩,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夫妻俩只好分道扬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胡兰畦独自赶到武汉,顺利进入了她朝思暮想的军校,终于圆了她从小以来的军人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27年4月的一天,陈毅约胡兰畦到武汉黄鹤楼一个饭馆吃饭。席间,陈毅问:“你到军校有几个月了,入党了吗?”胡兰畦垂下头说:“还没有。我向党组织申请过"。陈毅后来曾为胡兰畦入党的事情找过女生队党小组负责人李淑宁(即赵一曼),但无果而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汪精卫也蠢蠢欲动,悍然解散了武汉中央军校。在中共党组织的争取下,武汉中央军校被改编为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8月1日,教导团奉命东征讨蒋,准备出发的前一天,陈毅特地从武昌到汉口,向胡兰畦辞行,谁知这一别竟是十载。</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三、德国入獄</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30年,胡兰畦赴德留学,并在何香凝和其子廖承志的帮助下入党。当时宋庆龄也在柏林,何香凝回国后,是胡兰畦陪伴在宋庆龄左右,照顾她的饮食起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胡兰畦因从事反法西斯活动而被逮捕,三个多月后,经过宋庆龄等人的解救得以出狱。她将自己在狱中的遭遇写成《在德国女牢中》一书,反响十分强烈,她的名字和事迹很快在国际上流传了起来。因为此书,德国将她驱逐出境,英国和法国也将她拒之门外,而苏联却对她打开了大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时苏联正在准备召开第一届作家代表大会,她受邀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参会,受到大文豪高尔基的接见与赞赏。1936年高尔基逝世时,胡兰畦重返莫斯科参加葬礼。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为其抬棺,胡兰畦与高尔基的儿媳妇手捧遗物,为其执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胡兰畦回国后担任何香凝的秘书,并在上海“一·二八”战争中任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她勇敢地奔赴前线,参加战地救援,组织文艺演出,冒着炮火前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39年夏,胡兰畦从成都赶到重庆,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当时有人向李济深表示不服:胡兰畦不过是一个弱女子,怎么可以做将军呢?李济深坦然回答:以她的革命历程,要是男的,都可以做中将了。</p><p> 胡兰畦虽身为国民党少将,但她依然利用这一合法身份,为共产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四、三年之约</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37年底,胡兰畦在江西与陈毅重逢,一别十年,相思入骨。二人彻夜倾诉思念,遂订白首之盟。陈毅禀告父母,得到同意。</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而时为新四军军长项英口气强硬地劝道:“你这国民党将军身份,留在国民党部队里,对共产党更有贡献。要同我们新四军的二当家结婚,党是不会同意的!”</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陈毅和胡兰畦失声痛哭,依依惜别。</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后来,陈毅致信胡兰畦说:“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三年后,陈毅“自由”了,可胡兰畦却一杯苦酒喝了终生。陈毅在延安娶了张茜,成了家,有了孩子,胡兰畦仍孑然一身。为了国家大事,为了集体利益,她心甘情愿地牺牲个人的幸福。</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4, 254); color: rgb(1, 1, 1);"> 胡兰畦一直关注着陈毅的安危。1946年,胡兰畦任贵州日报社社长。1947年6月,国民党的报纸用触目惊心的大幅标题刊登“陈毅阵亡”、“陈毅毙命”,还用大幅版面详细描述“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兰畦得知后十分伤感。后来她又接到陈毅父母来信询问,便决心赡养二老,把自己家成都东门外的一处果园、田地、房屋,全部给二老做养老之用。 彰显胡兰畦对陈毅的生死情缘。</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五、错失良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4, 254); color: rgb(1, 1, 1);">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当了市长。胡兰畦得消息,写信要见他,而接待她的却是副市长潘汉年。</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潘汉年对胡兰畦说:“陈毅如今儿女成群了,你还找人家干啥?”</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胡兰畦根本不知道组织上对她有误解、有怀疑,这位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小姐”,“武将军”听到潘汉年的这番话语,想到从1937年与陈毅盟誓订终身而被迫分别,苦等了陈毅12年,却等来的是这般令她肝肠寸断的结果,她便失声痛哭。 她与陈毅终究是生生地错过了一段美好情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陈毅元帅也曾写过一首《幽兰》:</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只为馨香重,求者满山隅。</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他并没有明确说明是为何人而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全诗五言四行二十字,一字一句所指,皆是胡家那朵美丽高洁的兰花。</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后,胡兰畦再未婚育。</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94年12月13日,一生坎坷、真爱无缘的胡兰畦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这位民国的“花木兰”最终魂归乡里,长眠故土。</span></p><p><br></p> <p>筆者说明:</p><p>本篇内容来自网络,由筆者编辑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