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清秋老师的讲解,再读一遍《梦中的天地》!

冬梅

<p>文章/陆文夫</p><p>诵读冬梅</p><p>听了清秋老师的讲解,我对朗诵有了新的认识!读一篇文章,要懂得作者的意图所要表达的意境,根据这条线,缓缓讲述,句子中的轻重音一定搞清楚,一句话中总有一个重点,把这个重点读出重音就能让听众听得明白。语气要充满喜悦和舒展,一句话有逗号的一定连在一起读不要隔开。</p><p><br></p><p>作者的感受部分要充满感情读。引用的诗句要突出语气慢下来,与全文分开。</p><p><br></p><p>今晚读了三遍还不满意,一不做二不休,再读一遍,有了感觉!好了,可以听了</p> <p>我到过许多地方,可是梦中的天地,只有苏州的小巷。它在我的脑子里冲刷出一条深深的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p><p><br></p> <p>三十八年前,我穿着蓝布长衫,乘着一条木帆船,闯进了苏州城外的一条小巷。小巷铺着长长的石板,石板下还有淙淙的流水。它的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晾衣裳的竹竿儿,从这边的屋檐搭到了对面的屋檐。</p><p><br></p><p>就在这小巷的尽头,我爬上了一座小楼。小楼 实际上是两座,分前楼与后楼。楼的两侧用厢房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口字。伏在前楼的窗口往下看,只见人来人往,市井繁忙;伏在后楼的窗口往下看,却是一条大河从窗下流过。这条大河,天光水影、风月悠悠,河的两岸,住满了人家。在这里,家家都有临河的长窗和小小的石码头。一些单桨的小船,装着鱼虾、蔬菜、瓜果,慢悠悠地随波逐流。只要临河的窗口有人招唤,他们便箭一般地射到窗下,一番交易之后,小船又慢慢地顺水漂远。</p><p><br></p><p>在我后楼的对面,还有一条岔河,河上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石拱桥。那桥栏是一道弧形的石壁,下面的桥洞非常宽大。从桥洞望过去,可以看到岸边的一座古庙。有月亮的晚上,但见桥洞里流水湍急,碎银闪烁,古庙的声,也随着波光向外流溢。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翻身再上前楼,看到的 却是另一番景象。巷子里一片灯光,人影幢幢。白天的茶馆儿一到晚上全成了书场,琵琶叮咚、吴语温软。卖馄饨的敲着竹梆子,卖五香茶叶蛋的提着大篮子,好不热闹。</p><p><br></p><p><br></p> <p>真没想到,一条小小的巷子,竟是这样变化无穷,表里不同。鳞次栉比的房屋分隔着陆与水、静与动。一面是人间的苦乐与喧嚷,一面是寂寂的月影和波光,还有那低沉回荡的罄声,似乎让人把俗世的一切统统遗忘。</p> <p>沿着高高的围墙,踏着细碎的石子儿,穿过古老的牌坊,那一年,我走进了苏州的小巷,我听到了秦淮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