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共促成长——2020年小水滴工作室第九次研讨(总第28次)

小水滴名班主任工作室

<p>各位老班:</p><p> 大家好!我是本次线上云研讨的主持人赵乾康。</p><p>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读书能给我们带来知识、读书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享受。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分享阅读经验,2020年11月15日晚7:30小水滴工作室成员齐聚云端,分享读书之乐。</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吕艳丽:</span></p><p> 第一次看到《教育,向美而生》就被书名吸引了,看见就感觉很温暖。书的封面人物就是作者本人——全国著名班主任郑英老师,干练的短发,淡然的微笑,坚定的目光,都给人带来“秀外慧中”的美感。</p><p> 走进书中,文如其人,“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和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作者那对生活诗意的执着,对教育深邃的思索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p><p> 无论是教人学知,还是育人求真,“向美而生”都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郑英老师是一个精致的人,对自己不仅在生活中追求精致,在“自我革命”方面也要求完美,正是对自己的高要求,才成就了她事业上的“精益求精”。“用仪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时刻”“教育也可以有童话般的浪漫”都是她作为师者诗心和匠心的体现。</p><p> 教育的“美”,不是三言两语就把学生教成了好孩子,而是师生间相互启迪,彼此成长的过程。从郑老师教育“红孩儿”的历程中,我看到了教育的本真——不断地启迪,不懈地努力。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育人之路上体会着五味杂陈,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老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的一个过程。</p><p> 教育,在于发现;教育,在于唤醒,教育,向美而生,让教室成为一个诗意的所在,是为师者不懈的追求,让我们都像郑英老师一样,不断革新自我,遇到更好的自己。</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姚丽然:</span></p><p> 魏书生老师在《我是这样做老师的》一书中提到:通往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是让班主任学会放手,学会信任学生,学会一种新的智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智慧。</p><p> 唯有老师的“不管”,才有学生个性的舒展,自我管理才能的增长,需要在实践中实现,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是大家伙儿的班级,是每一个学生的班级。学生不是需要被班主任管理的对象,而是班主任最有力的的管理助手,是这个班级的主人,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p><p> 在班级管理中,一年级的班级管理最为重要,因为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学校生活还很不熟悉,再加上学生年龄小,不懂事,自觉性较差,根本谈不上遵守什么纪律了。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的管理与教育必须从头开始。</p><p> 今年我教一年级,在班级管理上,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适当的奋斗目标。目标既要具体,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感到目标同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便于落实。为达到实效,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一些做法,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让学生通过组织活动锻炼了自己,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p><p> 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还要识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将目光从“管理”层面移开,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素养,综合素质提升了,自然事事好商量,人人易管理。</p><p> 一个目光远大的人,自然比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好管理。所以,班主任要学会让学生“风物长宜放眼量”。</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武红英:</span></p><p> 序:无论一个教师身上有多少荣誉,他大概能走过这三个阶段一一职初、骨干、卓越。</p><p> 开学至今,我认真细读了张祖庆的《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从新手走向卓越》,此书语言"平易近人",作者''现身说法''讲述一个个成长故事。看着,读着,一位真实的祖庆老师跃然于脑海中。书中从祖庆老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围绕个“课”字,梳理出很多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的建议。此书犹如教育中的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强了我的读书兴味。</p><p> 张祖庆老师讲述的一段段故事,一个个案例,让我深深体会到语文那份平静而不平静。平静的是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心灵与思想,主张“尊重儿童的语文”,实践“为了儿童的语文”,追求“发现儿童的语文”;坚持多种角色的教师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教学的开发者、创造者,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回到常识,做到“简单语文”,务实,求真,简约而丰满。不平静的是我们应做到“翻转课堂”,反转师生关系,反转教学顺序,反转学习方式。打破语文“一张脸”格局,勇于创新,因为要想走向卓越就必须有勇气去“野蛮”生长。</p><p>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掩卷而思,这本书不仅让我见证了张祖庆老师的经历,领略到张老师的教学秘笈,学习到书中卓越老师们的教学精华,更多的是为我指引了方向,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习中目标更加明确,求真教学,不断积累,勇敢成长。</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亚茹:</span></p><p> 想必每位教师都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吧!&nbsp;这学期我由之前的数学教学转变为语文教学,有许多困惑,于是,我再次拜读这本书,希望从中解除疑惑!</p><p> 刚开始教语文,一时摸不清头绪,在刚开学的一个月里,我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般,备课,上课,改作业,写反思等,忙得不亦乐乎,记得第一次改作文,我竟然改了三天,不知道如何去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p><p> 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再次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中第六页“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章节。书中写到的一段话,让我意犹未尽,陷入沉思!“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p><p> “阅读”是这本书给我的一个很好的建议。书中提到的那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成功的观摩课背后,是他用一生准备的,他说每一堂课他都准备了一辈子。这也是他教育技艺的奥秘所在,这种准备就是阅读。</p><p>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我总是做事急于“抱佛脚”,为了一节公开课,我总是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站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文章更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总想着借鉴别人的语句,想想真是可笑、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平时有时间总想着玩手机,刷抖音,在电子产品的浪潮中淹没了自己。</p><p>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新灯!教育因阅读而精彩,教师因阅读而美丽!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暗下决心,在以后的教学日常生活中,我将会把阅读当成自己的每日必须课,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且读且教,且教且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程俊丽:</span></p><p> 这个学期,我再次拜读了闫学老师的著作——《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并决心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许多做法,分享了许多他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经验,闫学老师结合我国的教师状况,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做了系统的反思。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我也是收获颇丰。</p><p> 苏霍林斯基设计了多种机会,让学生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在别人的身上得到肯定,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自我教育”,我理解为“自律”。</p><p> 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观点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他说:“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切好的东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淘出更多的“金子”。</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申晓红:</span></p><p> 这个学期担任六年级数学,深感压力山大,心中暗暗给自己订了目标,本学期一定要看两本数学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去学校图书馆借阅,机缘巧合的遇见了她――张素红老师的《我的教学主张:为数学理解而教》。打开这本书的第一篇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特别是应用题教学的讲解。</p><p> 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应用题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轻松。</p><p> 张老师提出:实施有效阅读,加强阅读指导,是轻松解决应用题的法宝。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了解题意的一个过程 ,是针对题目内容理解、思考的过程,只有完全理解了题意,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有困难,不能单一的靠补课,靠刷题,而是应该靠阅读,阅读,再阅读!</p><p> 缘妙不可言。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教研活动,我作为主持人接待主讲老师,没想到主讲老师竟然是张素红老师,幸福、激动溢于言表,跟偶像要签名,要合照,嫣然一个小迷妹。这次的相遇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我愿与张素红老师一起行进在“为数学理解而教”的教育教研路上。</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赵乾康:</span></p><p> 一直以来,“补差”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老师都很头疼的问题。好班规打造好班级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p><p> 好奇、好胜甚至好表现都是学生特有的心态,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背景经历等不同,这种共性释放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作为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学困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比如利用班规激发学困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从而在班里掀起一股“比、学、赶、帮”的学习热潮,让学困生在这种良好班规的约束和学风的带动下,爱上学习,激发出学习兴趣,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整个班集体齐步前进。</p><p> 一、激将法</p><p> 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本就燃着争强好胜之火,他们都希望在于别的学生竞争中得到奖赏,赢得尊敬。激将法就是要激励学生的争强好胜之火,并使之愈燃愈旺。我班座位的安排是优生带中等生,中等生带学困生,这样同桌的差距不是特别明显。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想让他们“暗中较劲”。平时我也用言语激励他们,“你不比你的同桌差”、“你马上就要超过你的同桌了” 这样一说,学生自然就来了劲,决心争这口气,学习上也肯下工夫了,这样“比、学、赶、帮”的班规就得到了贯彻实施。</p><p> 二、鼓励法</p><p> 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不太好强的学生更为合适。这类学生中规中矩,成绩并不突出。此时,这些学生必须得到老师的鼓励,否则他们虽有好强好胜的品质,但因经常得不到自己的理想境界,屡次受挫后就会削弱自身的好胜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不能只局限于学习上,爱劳动、懂礼貌、写一手漂亮的字、画一幅美丽的图画等都是值得我们表扬的地方。我班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学习积极性略显不足,但是热衷于画画,做完作业之后特别是周末总是喜欢抽出时间画一幅自己满意的画。所以我就借此机会在班里表扬他,他也特别开心,学习的劲头顿时就足了很多,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他会不遗余力,奋勇争先。</p><p> 三、榜样法</p><p> 教师以身作则,展示给学生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教师要勇于进取,在自己的领域内竞争,告诉学生们自己竞争胜利的喜悦。老师的“好胜”,既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在课堂上,我会跟学生们一起做习题,闲暇之余也会给孩子们讲一讲自己最近所获得的奖励,从孩子们的眼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想要获得成功的渴望。</p><p> “学而无友,孤而寡闻”。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那么,学生就会在有效的学习合作中互相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扩大眼界,开阔思路,产生平时难以拥有的新思想,新主意。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学习会变成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学生的兴趣浓、热情高,学习积极主动,这样班集体成员才能共同进步。</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薛丽辉:</span></p><p> 今年接到四2班后,班里特殊学生较多,使我有点乱了手脚,面对各种问题束手无策。于是就找来《薛瑞萍班级日志---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使我感触颇深。细细读来,原来四年级是经过小学三年的沉淀后为蜕变做准备的阶段,是我们老师由牵手到放手的阶段。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四年级了,孩子已不需要从前的无微不至了。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于是我就从教他们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把地扫干净到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项我都指定专人来做,走廊卫生,操场打扫,黑板换水等等,教会学生,再也不用我亲力亲为所有的事。薛老师所言极是,孩子四年级了,如果我们事必躬亲,最终结果是老师身心疲惫,学生能力弱下。</p><p> 我自己也是如此这般,每天早晨早早学校,又担心课代表带不起早读,就办公室也不进,直奔教室守候孩子们早读,似乎这样才放心,担心班上的哪个捣蛋鬼作乱,班级卫生有碎纸而扣分,于是又闻声而起。现在想想,牵手太多有时候反而会好心办坏事。所以,作为班主任该放手时就的放手,我以后一定这样做,哪怕孩子们的表现暂不如人意,哪怕班级工作会扣分,毕竟孩子们在磨练中才能锻炼自己,在失败中才会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梁占强:</span></p><p> 这个学期在学校图书室偶然看到了李虹霞老师《创造一间幸福教室》一书,并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于永正先生做的序,读的过程中给我的感觉是暖暖的,甜甜的,与我读过很多让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书有所不同。让我在深深体会着教育无声,师爱无痕,幸福无穷中又重新理解教育职业。</p><p> 一、舍弃浮华之心 </p><p> 舍弃浮华对一个教师是多么重要啊,我们生活的年代,物质非常丰富,而相对比教师的工资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教师的地位和价值。</p><p> 二、智慧的教育 </p><p> 有很多人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所误解,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是艺术,不是说教。真正的教育润物无声,大爱无痕。这样就需要教师智慧的工作。</p><p> 三、成长是自己的事儿 </p><p> 李虹霞老师说:“勤奋比天赋更重要”,她原来在中专文化课是副科,学生不重视,睡觉、看小说,老师们各自混着日子。而李老师总是用心设计每一堂课,字迹工整认真对待每一篇教案,被评为校为数不多的优秀教师。后来她了解到这里的学生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小学就没有学好,养成好习惯。</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贾园园:</span></p><p>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阅读是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读书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享受。好友推荐一本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看到之后就被深深吸引住啦。</p><p> 《一线表扬学》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表扬不是万能的,没有表扬的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幽默的语句却道明了表扬的重要性。书中总结了18种表扬类型。每一种表扬都有实例,读起来感觉很亲切,仿佛这些就像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样。管老师所带的学生平时所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所有小学生所经历过的成长中的故事,只是在管老师的处理和引导下,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p><p> 书中写到:教育,释放学生“善”的一面,遏制、隐藏“恶”的一面,继而遗忘、消除。用赞扬和表扬来引导孩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本身也符合教育学的原理。赞扬和表扬可以让孩子获得愉快、自豪、满足。有利于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又催生争取更好成绩、获得更多赞扬和表扬的欲望和动力。但作为一线老师来说,我们需要学会赞扬和表扬孩子的方法。</p><p> 管老师的种种例子给了给了我很多启迪。首先赞美,要详细具体切合学生的实际。老师的表扬的语言越详细具体,说明老师对学生越了解。一句简单的“你真棒!”“最近表现很不错!”这样缺乏具体内容的赞美很难能达到效果。不如换成“你在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在作业书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好在什么地方,如果简单的用你真棒,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变得麻木,模糊。而且其他同学根本就不知道被表扬的学生哪里值得学习。详细具体而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表扬赞美才亲切可信。其次,表扬也要切合学生的个性化,方法要多样化。有时整个班级闹得不可开交,只要表扬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小组。全班同学就会安静下来,眼巴巴的等着老师表扬。有时有的同学完成作业不太好。如果老师看哪一组的学生作业完成的最快,最好对哪一组进行表扬,很多差生受不了组员的压力,也会变得非常认真做作业。使差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更加努力。还有,赞美要因人而异。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可以投以赞许的目光,送一个友好的微笑。比如管老师轻轻地靠近内向型的小英身上对她说:嗯,读得不错!这种赞美使小英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对于外向型的学生,可以用热情且具有鼓励性的赞美。</p><p> “时刻想着,怎样去表扬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期待明天的表扬,而不是呵斥,师生的生活就会开心不少。”在以后的日子里,向管老师这样表扬,幸福了孩子,又幸福了自己!</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邵慧洁:</span></p><p> 在我们小水滴工作室成立初让假期读书的时候,我第一次听说《从阅读走向悦读》这本书的名字,当时是听书本的名字感觉不错就买了一本,由于我是数学老师,加之当时让读《正面管教》然后搁置了。直到今年暑假陪孩子读书,感觉女儿对阅读的兴致不高,在班级群里看到个别同学总是让语文老师督促才读书,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成了困扰着我的难题,于是我拿出这本书读了起来,想从中找到一些方法。读书过程中,我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感觉对女儿还有学生有用的我都摘抄到笔记本上,从中学到了不少方法。</p><p>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重在培养,阅读兴趣也是如此。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地去学习,去探索。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怎么样才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呢?</p><p> 首先,让孩子看喜欢的书,我们应向孩子推荐那些内容健康、言辞优美、图文并茂、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类读物,中高年级学生喜欢的故事性强的童话、神话、寓言、英雄人物故事等,让学生在书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产生读书的兴趣。</p><p> 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一般阅读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家长可以在家为孩子设立一个读书角,家人尽量不要大声喧哗,周围的视线亮度适宜,让孩子可以尽快融入到阅读的氛围中。</p><p> 最后,有效利用各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开展故事汇报活动,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到的故事进行讲述,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多读课外书,展示自己的欲望和兴趣;二是利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评价,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等,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好的阅读就是给人以艺术享受,从而产生把书读好的欲望;三是让孩子给弟弟妹妹讲故事,展示自己的口才和广泛的知识面,得到弟弟妹妹的肯定和崇拜,激发孩子读书的积极性。</p><p> 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总之,在小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培养,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最终让学生喜欢阅读。</p><p>&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段伟娜:</span></p><p> 由于特殊原因,再次拜读了《正面管教》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受益匪浅。</p><p>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正面管教》当做是行动指南,在遇到具体问题时,都会去从书中去找解决方法,也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是啊,随便翻看一页看看,都是我们作为班主任或者家长经常会遇到的场景。但仔细一想,这本书这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完之后只能使用其中的三招两式,却不能全部地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我认为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本书是一本行动指南,一个随时可用的救急手册。其实不然。</p><p> 在读其中几个章节时,我一边点头认同作者的观点,这一边却发现自己可能在工作生活中根本做不到。因为要改变的并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话语,而是从思想上就要改变自己。比如谈到“鼓励与赞扬”,从道理上我们都明白鼓励对孩子的促进作用是更加深远、长久的,但是在实际情境中,多年的思维习惯决定了自己在当时的情境中会说什么话,而不是最近读的一本书教会我们要说的话。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鼓励和赞扬之间的不同”的一个表格,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不会对照着表格去说话。多年的思想决定了我们在特定场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并由此塑造了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p><p> 读书时心潮澎湃,跃跃欲试,到了实际又重回老路,这就是现在读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哪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读书的人是不是一个“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的人。</p><p> 《正面管教》这本书很有价值,若是想让它对自己有帮助,要做的就是不断阅读,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在工作生活中做出调整与改变,每次改变一点,每天调整一点,相信最终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益处。</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王庆娜:</span></p><p>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在师范院校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了《教育心理学》,但因为当时仅仅学习的是理论,所以感触并没有那么深,似乎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然而,从教8年,再次细细品读,别是一般感觉。</p><p> 一谈起“教育心理学”,很多人似乎都知道,但是让他们细说,又说不清楚。专业的规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p><p> 读完这本书,从感性上让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书中介绍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我思考。皮亚杰、罗杰斯、班杜拉等等,这些学者的不同观念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p><p> 书中许多观点,让我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所有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所以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教师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可能我们只做到了教书,而没有做到“育人”。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每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争取精益求精。教育影响未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我想这也许就是每个老师的心声。</p><p> 书中最后一章教师心理中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对我帮助也很大。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烦躁、易怒、处理问题不理智,或者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无意中对学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作风,养成不良的心态。看似是平常不起眼的小事,却在潜移默化影响着祖国的未来。书中对于职业倦怠,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幸福感都给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和方法。每个教师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正确面对。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真正读懂它,可能还需要时间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p><p> 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教育心理学虽然有些难懂,有些枯燥,但一旦你真正融入他,会发觉他非常科学,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p><p>&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楠:</span></p><p> 怎样找到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到底是什么?</p><p>&nbsp; &nbsp; &nbsp; &nbsp; 魏书生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几个明确的观点:</p><p> 第一、明确目标。目标总的来说就是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前进的道路。对于小学生来说,把目标定的简易容易达到,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p><p> 第二、激发兴趣。一个人,兴趣很重要,如果对一件事感兴趣,很可能会超常发挥,甚至会超出父母以及老师的想象。培养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涯中,寻找自己的一片天空,描绘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p><p> 第三、磨练意志。意志归根结底也就是心理战术,无形的力量会摧毁高楼大厦,当然学习也不例外,心理层面远大于体力的支出,不管干什么,都要和自己有个约定,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p><p> 第四、发展思维、培养注意力。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造性思维,使思维更加新颖。</p><p> 第五、训练记忆力。典型的一分钟记忆比赛、列表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更有利于记忆。</p><p> 第六、统筹计划。制定自我学习计划,没有计划的学生,会浪费很多时间,学习中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p><p> 第七、科学预习。专心听课、学会画知识树、听课时带着问题听,及时反馈。</p><p> 第八、认真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趁热打铁”、“旧路新探”,温故知新,定期复习,充分备战。</p><p> 第九、从容考试。提到考试,最新颖的一点就是自己出试题,出题过程也就是复习的过程。</p><p>&nbsp; &nbsp; &nbsp; 《好学生 好学法》告诉我们:找到优质的学习方法,学习才能高效率!</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李志娜:</span></p><p>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读过的教学专著并不算多。然而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把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牢牢记在心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的有数,教的科学。</p><p> 新课程标准包括了语文学习的万象,从课程性质与定位到课程的基本理念,面面俱到。</p><p> 在这里我了解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回望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忽视语文是人文性这一特点,在今后工作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多积累,多阅读,抛弃题海战术,让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效果和习惯上多下功夫。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基础,又要强调人文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当中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p><p> 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学生怀揣着对语文的美好憧憬,走进小学生活。老师有责任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课标强调,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而不是提供帮助阅读。而识字要求多时少写,降低了学生学习拼音的难度,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标,用孩子的视角去学习拼音,汉字偏旁,利用多种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p><p>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部分实践性很强,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创设情景,引入话题,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p> 认真揣摩了这些心里没有底的我,受益匪浅。《语文课程标准》是我深刻的认识到让语文返璞归真,追求真实,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境界。让语文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体会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底子,让语文情景交融,追求诗意,智慧,灵动的境界,为学生奠基好精神财富的底子,这就是语文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研读课标,我一直在路上……</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段良委:</span></p><p> 近些天,通过阅读魏勇老师的《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感触很深,要想让孩子喜欢你的课,你必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也就是在书本的世界里和学生经验的世界里,我们老师所起的作用是搭建一座桥梁!</p><p> 一、要知道教育的本质</p><p> &nbsp;每次看动物世界里母狮子教小狮子捕杀猎物,我都会感觉到这与教学相通。如果母狮子只给小狮子讲很多怎么捕杀猎物的知识,而不让小狮子自己去体验,小狮子能学会捕杀猎物吗?显然不能,因为那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将生存智慧传递给后代。因此,它必须带着幼狮去体验。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更聪明,不要给孩子很多思考的条框。</p><p> 学生能学到多少东西,没有人可以控制。老师所要做的,无非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树一道墙。做到这一点,你的课堂就是正数课堂。</p><p>&nbsp;&nbsp; &nbsp;&nbsp;我想,我们在教学中,都需要把那些重难点在脑子里过一过。也许老师不一定能在课堂上把这个学科最精华的东西告诉学生,但至少要放给一扇窗,让那些有求知欲、有渴望的人能够从这个窗户跳出去。这是我们备课的时候应该有的一个起码的原则。</p><p> 二、知道自己所教学科的本质</p><p>&nbsp;&nbsp;&nbsp;&nbsp; 1.把自己的身份放低,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也就是尊重他们,这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的前提。</p><p>&nbsp;&nbsp;&nbsp;&nbsp; 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信任他们。不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不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翻旧账,或用过激的言辞夸大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他们,在与他们谈话时也不要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这样做才不会让学生产生“老师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自然这样做了即便你上课不那么有趣,那在学生眼里你也是个令人喜欢的老师。</p><p> 当然这只是尊重学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从自身角度入手,放下身段,时时自省。毕竟人无完人,谁都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包括老师,甚至有时粗心的在黑板上写了错别字,但我从不找借口遮掩。上课前更是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工作中的努力敬业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而一个敢于正视自己不足并勇于改正的老师才是最有魅力的老师。</p><p> 2.让自己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p><p>&nbsp;&nbsp;&nbsp;&nbsp; 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责任感、尊重、爱护学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多动脑、多想办法,有了一定的授课技巧, 课堂才会时时呈现出精彩!</p><p>&nbsp; 首先,在问题设置上要难易适中, 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在课堂提问上,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即,长此以往学生特别是中差生,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让他们不喜欢你的课堂。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p><p> &nbsp;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p><p> 多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效率,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思想上做一些转变。把设置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回答问题者变成主动提出问题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动动手,动脑中完成教学任务。把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记的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变形。化填鸭式课堂模式为提问式课堂、辩论式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需要学生思考,应稍停顿或拖长语音或者提高语气,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导学生重视并诱导思考。还有课堂教学的感召力也来自教师个人的风采。运用生动、幽默、机智的调侃,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p><p>&nbsp; 利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直观、文字直观、实物直观等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特别是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p><p> 以上是通过读此书的一些感悟,要想干好教育这行,必须包容,理解学生,并且多与外界接触,看清世界未来的走向,才能理解作为教师的使命是为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任静敏:</span></p><p> 《引导的艺术——在爱中建立规则》本书探讨当父母和孩子的意见不同时,如何运用心理学成长理论,通过恰当的沟通技巧,在爱的关系中建立孩子的行为规则,引导孩子在个性和共性规则之间平衡成长。</p><p> 很多时候,父母赢得了和孩子的“战争”,却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或者,父母做了妥协让步,却让孩子失去了自我负责的能力。只有用恰当的方式同时传递关爱和引导,才能让父母同时收获孩子的成长和彼此亲密的关系。</p><p> 想让孩子的行为发生改变,首先要让他的内心有改变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为了爱自己或者为了爱自己所爱的人。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才可能让父母与孩子关系在彼此的亲密关系中自然流淌,孩子的安全感在爱的氛围中得到满足。所以,一定要在爱的关系中,让孩子了解走进人群的规则,这就是“在爱中建立规则”的意义。</p><p> 用分享式表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用直述式表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用建议式表述给孩子一个弥补过错的机会。 很多时候,父母把自己卡在问题里,光顾着生气却没有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光说对孩子不满意的地方,却没有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父母可以先问问自己,对于所受的影响,需要哪些方法来解决呢? 然后用建议式表述技巧告诉孩子,我们需要孩子怎么做。 常用词语:我希望、我需要、我的意见是…… 替换以往我们常说的“你必须”“我要求”…… 必要的时候,先肯定孩子的感受和动机,再用邀请的方式表达“如果……就更好了”</p><p>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陪伴,但是陪伴不等于替代。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却可以让孩子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在潜意识中 生成的内疚感就能得以化解,也减少了因犯错误而降低自信的可能。</p><p> 很多时候,父母在约束孩子行为的同时,却没有及时告诉孩子为什 么不让他做,以及他能够做什么。人生不能没有希望。充满希望的孩子,才会对生活充满乐趣,对未来充满信任,才可能在各种情况下作出最大的努力。所以,约束孩子行为的同时,不要做孩子爱心和梦想的杀手,要让孩子拥有对父母和未来的信任和希望。发脾气是无法让孩子真正知道父母的感受和需要的。孩子只看到了父母的生气,没有看到父母的需要。当孩子没做好的时候,也要告诉他怎么做比较好。</p><p> 教育孩子,让孩子成长,其实也是家长成长,怀着感动和爱心,做有引导力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同行,一起成长。</p> <p>  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书犹如阳光和空气,不可缺少。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行进在读书的路上,一路欣赏,一路收获!</p> <p>编辑:赵乾康</p><p>审核:小水滴工作室成员</p>

学生

老师

教育

表扬

教师

学习

班级

阅读

读书

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