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焦虑,培养耐心,觉醒认知

應時麗影

<p>  秋的脚步虽已渐行渐远,但冬的身影却姗姗来迟,一切被沉淀下来的美好让人更多了些时间去品味和思考。</p> <p>  每周五晚上的读书会,我早早来到湛蓝书房,坐在背靠书墙、可以环视四周的位置。陆陆续续走进书房的男士,读书、谈事、聊天成为今天最大的亮点。也有更多的年轻人步入这个书房,喝一杯咖啡,品一份甜点,读一本好书,度一段时光。</p> <p>  提前来幼儿园接孩子走进书房的小刘老师,放下手中的历史书籍,开始好奇于我们今天的读书主题《认知觉醒》;书房管理员邱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再一次融入这个读书氛围;管理员刘老师为了参加今晚的读书会,往返2个多小时,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到书房......</p> <p>  查理.芒格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p><p> 近年身边出现很多读书打卡营,很多人都在炫耀自己一年能读多少本书。但是有些人虽然能坚持阅读,并且读得极多、极快,一年读上百本书,但唯独不能让他们满意的是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脑子更乱了。</p><p> 焦虑、迷茫、三心两意、没有耐心,读了再多的书也没有为自己带来实质的改变,诸如这些当代年轻人的通病,《认知觉醒》都有给我们作出指引。 </p> <p>  主持人何荷老师,在读书会开始之前,让相邻的两人结合做游戏:一人握拳,另一人想办法让其松开。游戏一开始,各种场面马上呈现:有人强行用手掰开对方的手,但掰开一个手指,其他的手指却又迅速合拢,费劲全力也没能完成,还喃喃自语:这最近是偷偷在练内功了啊;有人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友好递给对方,对方紧握的拳头轻松打开,愉悦接受;两位相邻的男士更有绝招,一方问,你怕挠痒痒吗,对方说,怕,就松开了拳头....</p> <p>  这个游戏恰恰说明:启动主管认知的理智脑,很多问题方可迎刃而解。</p> <p>  《认知觉醒》是书房管理员韩老师的首秀,也是读书会把读者培养成主分享者的又一见证。她用轻松、简练、风趣、幽默的语言解读了本书的核心内容。</p> <p>  每个人首先要培养耐心才能跟焦虑和平相处。</p><p> “当被焦虑感笼罩的时候,像一个落水者,被焦虑彻底包裹,仿佛在慢慢地沉入河底。看着河面的波光逐渐消失,我终于在一次感到绝望时想通了一件事:做总比不做强!”作者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书中描述他自己当年面临严重焦虑感时候的这种感觉,很多人感同身受,而且这种像落水者的感觉像影子那样跟随着你。</p> <p>  我们要直面焦虑,就要探求焦虑的根源:</p><p> 一是完成焦虑。总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太满,时间根本不够用。</p><p> 二是定位焦虑。错误对标,做个平台对标马云,做个主播对标李佳琦。</p><p> 三是选择焦虑。选择太多,比如突然有一段自由时间,什么事都想做。</p><p> 四是环境焦虑。不得不面对的外在环境的限制,比如自己想做事,但家庭限制。</p><p> 五是难度焦虑。比如书难读,事难做,帅哥哥比姑娘还难追。</p><p> 上述五种焦虑根源,对号入座,哪个更像你当前焦虑的根源?</p> <p>  究其根源,焦虑的本质是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说白了,焦虑并不完全源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人类天性。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p><p> 王小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样形容焦虑可能更直接、更贴切。</p> <p>  那么克服焦虑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反着来:</p><p> 一是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p><p> 二是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p><p> 三是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p><p> 四是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p><p> 五是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p> <p>  其次是培养耐心。</p><p> “很多人虽然嘴上说要保持耐心,但身体却诚实地游走在即时满足的边缘。总之,他们希望只读了几本书就能博学多识,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少吃几口饭就能变瘦,读完一篇干货文章就能立即改变。”作者在书中罗列的这些想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曾经有过,而且总是以为自己已经为了改变做出了很多的努力。</p><p>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p> <p>  再者是保持专注力</p><p> 要保持专注一,就要找到分心走神的原因:</p><p> 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p><p> 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追求更舒适的事情。</p><p> 因为身体受困于现实,只好让思想天马行空。</p><p> 下边这段对话,是对专注最好的诠释:</p><p>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p><p>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p><p>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p><p>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p><p>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p><p>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p> <p>  韩老师准备的内容还远远没有结束,但核心已深深触动到大家。在后半时的沟通交流中,争先恐后的分享了各自的收获:</p><p> 被小编邀约半年之久,终于第一次走进书房的美女老总:走进书房,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个温馨舒适的环境,看到一群喜爱读书的朋友,感觉特别美好;完整的读一本书,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来到这个环境中,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第一次参加读书会,虽然没有做好准备,但韩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贴近生活,自己收获很大。</p> <p>  22年军旅生涯,退伍后做了八年全职太太的魏老师:每天大声读书,受益匪浅;每天写感恩日记,凡是发生,必有恩典;读书和跑步是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p> <p>  被太太报名推到读书会的辛先生:从事销售工作,认知不足,取得一些销售业绩,很容易让人步入误区,实际只是平台带来的能力,并非自己的提升;勤奋工作,实际也在舒适区,容易放弃自我学习,丧失了将知识转化成内在的能力。</p> <p>  书房的咖啡老师陈老师:自己刚看完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你永远无法赚到你认知之外的钱”感触很深;最大的焦虑源就是欲望,让人无法看清自己,现在焦虑很少,能够肯定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短板通过和别人的长板合作予以弥补,在这种合作下解决一些问题;有时间学习是一种很痛的事情,但慢慢积累,就变成了“痛并快乐着”。</p> <p>  第三次参加读书会的马老师:“顶级的成长是靠感觉的”这句话对我触动最大,但这种感觉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找到;七年成为一个专家,人不应该被认知设限,一辈子可以干很多事,可以活成好几个一辈子。</p> <p>  来接孩子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小刘老师:浑浑噩噩活到30多岁,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孩子和市场的逼迫下努力学习和工作,读了不少书,深感国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平台给我们带来很多,而非自己的能力;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平庸。</p> <p>  小编观点:从神经科学角度讲,当我们的认知出现了错误解读的时候,就会出现焦虑症。在应激反应中,焦虑是对威胁的自然反应。大脑判定威胁后,交感神经和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焦虑情绪产生。</p><p> 解决焦虑的方法:减少期待;用利他之心专注于当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p><p>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干就是了。</p><p> 湛蓝书房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第68期《认知觉醒》意犹未尽,其下半部分将在第69期继续呈现。</p>

焦虑

读书会

认知

书房

自己

耐心

很多

觉醒

砍柴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