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棹园与老宝中———宝应故事

芝先 LUKE 芦志坚

<p>  在京杭大运河东岸边座落着一个小县城——宝应。这个县城原来贯穿东西只有一条大街,就是现在的叶挺西路一段,从西门大堆到安宜中路,是宝应县城的主要街道,两旁的梧桐树长得很粗壮,象两排守卫的士兵,昂立街道两旁,它们伸出双臂紧紧相握,使整条大街成了林荫大道;县委、县政府就座落在该大街的西端,当时唯一的百货商场、糖烟酒商场、五交化电商场和县邮政局分别座落在这大道与中大街交汇处的大新桥四角,再向东的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和宝应旅社、人武部、大会堂都分别座立两旁,整个街道是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贯穿南北的只有一条小街,又叫中大街,就是以现在的大新桥为中心,向北叫北门大街,原来这条街上的震丰园饭店、糕点厂、水产公司、布厂、橡胶厂等撒落在两旁;向南叫南门大街,在这条街上各种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服装厂、酱醋厂、宝应布店、大众饭店等均在这条街上;南门外还有一条东西大街,从城镇医院(后改为第二人民医院)到现在的健康药店处,这条街上有米厂,城南小学和蔬菜公司、以及各种商铺,叫南城根路。县城的西边就是大运河堆,在堆边有造纸厂、盐库、供电局等单位。原来的宝应县城就这一圈,真的好小。县城虽小而历史悠久,县名还是皇帝赐封的,已在《纵棹园与八宝亭》一文中做过介绍,这里就不多述了。随着历史的延伸,这里的故事也就越来越多了,围绕县城中的纵掉园就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p><p> 今天,就说说她与宝应中学之间的故事,宝应县城虽然不大,而宝应的文化氛围却非常浓厚,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历代领导都十分重视,所以,宝应每年向著名高等学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宝应的小学、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宝应中学被省定为重点中学。说到现在,宝应中学与纵棹园有什么关系呢?</p><p> 宝应中学原来的校门向西,正对着现在的叶挺路,门前有条南北小街,向北去城北农场的桃园,向南去有人民医院、米厂,到南城根路,就是现在的安宜中路。大门两旁坐立着大石狮,进入大门就是一个中间花园,因此分出三条小道,最左边一条向北去校办厂,花园北侧一条去教务用房,有总务处,医务室等;花园南侧是一条主道,师生大都从此道进出校园,主道的右侧是学校的宣传板报的报墙,报墙的背后是一座土山,山上建有一亭子,叫翦淞亭,亭子周围是一片茂密的毛竹林,土山南侧向东就是一排教室,我读高中时,这排教室从西向东分别是高中1~4班,我所在的5班教室就在土山北侧,主道北,报墙东端,中间花园东侧的一排教室,从西往东分别是5~8班,我们这一届共有十个高中班,还有9、10两个班在学校的北区,和我们这幢教室相隔一个大荷塘,荷塘四周垂柳成排,到了春夏,绿柳婆娑,随风飘摆,摇曳生姿,与荷塘绿叶红花遥相辉映,景色迷人,校园内还有很多花草树木,令人想往。校园内的美景虽美,但与校园相阰邻的南边的枞棹园(原称宝应公园)内的景色相比还是有着极大差异,学校和公园紧紧挨着,只隔了一堵墙,也就形似一体,不过想要进入公园就得从校门外南侧沿墙跟绕着进去。而校内的土山四周长满粗壮的毛竹,与围墙外的竹林连成一片,虽隔着围墙,顺毛竹爬上墙头,再从公园里的毛竹下到公园也很容易,所以,同学们时常从竹林中钻入公园,我也不例外,钻过几次,在那里看书学习是一种享受,鸟语花香,令人陶醉……</p><p> 后来,宝应县城不断向东扩展,叶挺路延伸扩建,宝应中学南半边全部变成了叶挺中路,宝应中学也进行了完全改建,校门南开,从此,与纵棹园隔街相望,再也不能相依相靠了,在政府的倾心打造下,纵棹园展现出新容新貌,亭台廊榭,拱桥山石,彩灯绿树,水上乐园等给人们带来现代与古典的融合,致美气派,使人们流连忘返。宝应中学也因此而耸立起多幢教学大楼,老校展新姿,旧貌换新颜了。</p><p>(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