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8月9日上午十一点,我们离开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花湖景区,驾车向着西北方向行驶,目的地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尕海湖。大概十二点半就到了尕海,景区周围车流不断,旅游大巴车,自驾车一辆挨着一辆。我们先找一家饭店吃饭,因为饿了,饭菜真的很香;说实话,人家饭菜的味道真的不错。吃饭还是去人多的饭馆儿,这话有道理。</p><p> 吃了饭我们把车开到湖边的公路上,因为是中午,高原的紫外线特别强烈,加上刚吃了饭有些困倦,都没有去看的想法儿。上午看了花湖,感觉高原湖泊大概都差不多吧。车多人多,我们决定直接去夏河县拉卜楞寺。</p><p> 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占地面积600公顷,也就是6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意思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p><p> 下午两点多我们就到了夏河县境内,若尔盖大草原一路从四川延绵不断而来,一直通向远方。远远地看到牦牛群,我们禁不住下车和牦牛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藏族妇女在路边兜售她们的产品,小孩子们拥上来要钱,好在我们有心理准备,不必理会就是了,他们对我们的吝啬并不计较,也没有穷追猛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思。远处的村庄依平缓的山坡而建,寺庙金碧辉煌,在村庄最显眼的位置。进入藏区后,就看到有大一些的村庄就会有寺庙,而寺庙在村里都是最好的建筑,由此可看出佛教信仰在藏族同胞心中的位置是最重要的——我们总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经常看到有报道说学校是某地最好的建筑,以我的浅见,很多地方还是政府办公大楼最气派——我们远远地拍牦牛群,不敢太接近,生怕它们兽性大发会攻击人。当我们拍够了,准备返回公路上的时候儿,一个藏族小男孩儿背着书包,拿着一把伞慢慢走来,大约七八岁的样子,我的同伴儿说他很可爱,他就放下书包儿和伞,让我们拍照儿。那孩子的眼睛清亮而单纯,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也许他在想着有一天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就像我们不远千里来到他的家乡一样,他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他到底在想什么呢?我们终究是不得而知的。</p><p><br></p> <p> 我们按照导航,沿着568国道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路边的草原越过高山继续向远方延伸,山被草包裹着,显得温柔平缓,一改我们对山刚毅陡峭的印像。常常能看到草场被围栏分割开来,我想应该是轮牧的需要吧,轮牧让草场能够休养生息,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快到夏河县城时有个桑科村,路边的人工牧草很茂盛,各种花儿我是叫不出名字的,色彩丰富又艳丽。草原上有很多毡房,路边的停车场上停满了车,人们在草原上骑马,在毡房里集会,这里应该是开牧家乐的地方。牧区人民也在搞旅游,这不仅仅是增加收入的问题,更是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的改变。路标上有“夏河机场”的字样,我用导航测了一下到拉萨的距离,有2000公里。藏区真大,除西藏外,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都有大片的藏区。</p><p> 下午5点,我们到达了夏河县城。我们爬上了拉卜楞寺对面的山上鸟瞰寺庙的全景,如果围绕着寺庙转一圈儿估计要一两个小时,因为有2000个转经筒,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我们不信仰佛教,也就没有转经的打算。 </p><p>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佛殿。寺院座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p><p> 拉卜楞寺在历史上的地位要从藏区的划分说起。中国三大藏区是按方言划分的,分别是卫藏、康巴、安多三大藏区。</p><p>三大藏区:</p><p>1、卫藏: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阿里地区,那曲地区。</p><p>2、康巴: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p><p>3、安多: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区。</p><p> 鼎盛时期的拉卜楞寺,属寺有139处,教权范围达甘、青、川、康、蒙古、东北及新疆等地域。它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p><p> 在历史上,拉卜楞寺是政教合一的安多藏区的最高权力中心,对安多藏区拥有宗教,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而现在的拉卜楞寺应该只有对安多藏区的宗教管辖权,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p><p> 弄清楚了拉卜楞寺的历史沿革和它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我们就是不虚此行。从拉卜楞寺对面的山上下来,我们还是禁不住到寺里转转,从寺庙的西南角,我们登上了贡唐宝塔。对于这个宝塔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它的来龙去脉: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p><p> (一)贡唐宝塔景色</p><p> 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现存宝塔是在“文革”中被毁塔基上重新建造的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其造型庄重,设计新颖,在世界塔类建筑史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历世贡唐仓为赛赤活佛,任拉卜楞寺总法台、摄政等职,在拉卜楞寺享有崇高地位。</p><p> 现存宝塔建成于1993年7月,共有五层,高达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殿顶供阿弥陀佛、二世嘉木样和千佛铜像。宝塔造型别致,工艺精巧。</p><p> (二) 历史沿革</p><p> 贡唐宝塔初建成于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学者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大师着手创建,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像(阿弥陀佛)而享有盛名。1806年,清嘉庆皇帝御赐“佛光普照”匾额一块。后经四、五世贡唐仓大师耗费巨资,数次修缮,在建筑艺术与宗教意义上达到了完美神圣的境界。宝塔历经百年沧桑,不幸毁于“文化大革命”。1980年,拉卜楞寺院对外开放后,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大师为重振宗风,弘教利民,多方奔走,呕心沥血,并在国家、海外华侨、信教群众的资助支持下,于1991年2月8日亲自主持净地仪轨后动工重建。历经两年半,1993年7月,于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殊胜节日,举行了永存开光仪式。</p><p> (三)重建特色</p><p> 重建的贡唐宝塔是按原规模款式在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址建造的。塔高五层,由塔刹、塔瓶、塔座三大部分组成。塔刹是光彩夺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为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建筑,一层四周装有铜制经轮。宝塔不仅外表宏伟壮观,气势非凡,而且内部更是构造精巧,多宝严饰。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正面佛殿是华贵的塔中之塔三世贡唐仓灵塔和一、二、四、五世贡唐仓渡金像,左右两侧是度母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经殿,收藏有二万余卷佛经。四座佛殿之顶是三百多尊铜佛环抱的第二世嘉木样塑像。宝塔第三层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铜佛。第四层宝瓶之中,供养着近两米高的阿弥陀佛。塔座和宝瓶内壁还绘有生动细腻的百余幅壁画。贡唐宝塔与大夏河水、大林棵相辉映,与拉卜楞寺大经堂、大金瓦寺相呼应,蔚为壮观。</p><p> 塔内游客摩肩接踵,有僧有俗,藏人,汉人,外国人,人们内心怀着敬仰的情感来朝圣。藏族老人虔诚地围着塔身转经,有佛像就跪拜,游客中有很多拿着相机对着塔身拍照的,这让我很意外,不是说不能拍照吗?佛是宽容的,对于人们的不懂礼佛的态度也许就是不知者不怪吧。</p><p> 我跟随着人流进入塔内,塔基第一层右边有两个喇嘛坐着谈话,他们是在探讨佛经吧。往右走的人被他们示意往左走,转经也许是要顺时针方向吧。我随着人流往左走,登上了塔座的第三层,在这里能看到拉卜楞寺的全貌,这真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只是这宝塔的基座的楼梯太窄,栏杆也不是太高,这些细节的处理和整个金碧辉煌的宝塔似乎是不相称的,好在我相信佛应该是宽容的。</p><p> 夜晚,我们在拉卜楞寺附近找了一家宾馆入住,也许是太累了,吃过晚饭,我们就早早地休息了。高原上的房间是没有空调的,虽是盛夏,夜晚也要盖上被子,条件很一般,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能凑合一夜就行了。这一夜,我们离佛离宗教离寺庙是最近的,夜晚的夏河小城是安静的,我不知道那些僧人会不会秉烛夜读,而我的内心是安静的,整个世界和这个高原就是安静的。虽然房间的马桶会往地面上溢水,水龙头也放不出热水,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佛都能宽容人的很多过错和不敬,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有什么不可以得过且过呢?氤氲在浓浓的藏香的气味儿中,这一夜休息得还算不错。</p><p> </p> <p> 8月10日,我们睡到自然醒,因为网上搜到的一个景点“甘加秘境”距离县城只有二十多公里。收拾了行李,到街上吃早餐,我要了一碗牛肉面,虽然只要六块钱,却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牛肉面,面筋道汤好喝,花椒和葱油的香味儿恰到好处。因为是集体就餐,我实在不好意思再要一碗,只好把那味道儿深藏在记忆中。说到牛肉面,比这有更好吃的,这个最就不算最了。九五年,我和妻从学校毕业,她从大上海的名校回来,我从信阳师院回来,那时还分配,就随遇而安吧,我们还是费了些心思,才把工作的事搞定。在没有工作之前,我打工提水泥包挣了几十块钱,我和她约会,我给我们各要了一碗拉面,每份儿三块钱,那时我也抽烟喝酒,只是当天没想到抽烟喝酒吧,或是可能当时是钱不够,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只记得那汤味儿鲜美,每份儿三块钱,我和她幸福的不得了。其实现在想想,那味儿道就是牛肉牛油和葱花儿芫荽的味道儿,只是我们对牛肉牛油没有味道儿的记忆,便觉得特别香。那地点在老一高大门对面老街的木具厂旁边,后来在老电影院西北角的那个亭子见过那个老板的拉面,当年他很潇洒,那拉面的水平是很高的,若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过如彼吧,只是那时觉得香菜好香,现在知道是发物了,不宜多吃的。记忆中美好的事物也许就像这碗或者那碗牛肉面,尝过,却又没吃饱,留下的都是对美好的回忆。很多事情就像这碗或者那碗牛肉面,如果吃饱了,吃撑着了,恐怕再也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虽然当时是很满足和畅快淋漓的。</p><p> 车沿着大夏河边的街道,迎着太阳往东行驶,我们这才发现住宿的地方好多,只是头一天没有转过来而已。外出旅行,吃也好,住也好,最好离核心景区远一点儿。</p><p> 出城往北就是甘加大草原,初升的太阳把草原涂上了一层鲜亮的绿色,绿色从线条儿柔和的山上倾泄下来,流到山脚,直到天边。我们忍不住停下车爬到路边的山坡上看景拍照。山坡上鲜花烂漫,各种不知名的小花儿竞相开放,它们珍惜清晨的露珠,灿烂的阳光,它们虽然卑微却会集体享受生命的盛筵。似乎是千年的等候,我用欢笑和它们相会,俯身嗅一缕清香,清爽的感觉从头传导到脚,从皮肤到传导到脏腑。朋友们各中摆拍,欢笑声传遍了草原的上空,顺着溪流流向远方。这一刻,整个草原属于我们独有: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流动,没有一只鸟儿飞过;大地上没有一头牛羊,没有一个牧人;身后公路上的汽车飞驰而过,也没有停下来打扰我们。</p><p> 我们上车继续前行,一会儿就看到了“甘加密境”的路标,甘加在夏河县就是一个镇。快到景区的时候,有路卡查车,主要是看是否来自疫区的,我们说是河南的,他们友好地放行,并祝我们旅途愉快。甘肃人民真是友好啊,河南人外出不被另眼相看,让我们由衷地有些感动。</p><p> 我们的车按导航开进了八角古城遗址,八角古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南麓、央曲北岸,在我国现存古城属独一无二,它是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西夏、嘶罗王朝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2006年5月25日,基本保存完整的八角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角城位于夏河县城北35公里处的甘加草原台地上,海拔2100米。城廓是一个空心的十字形,在十字各角上设城墩八个,形成八角,因而得名。八角城全长2100多米,合2.1公里,城内占地300亩。城外有护城河、护城壕,还有外廓,南门外另有外城。城外廓现存残垣全长1080米,城垣东、西、北三角各有处凸的大墩台一座,面积约20平方米,东西瓮城有s形通道。在八角城曾发掘出大量文物,如唐宋时期的金属货币、铜牛、方砖条砖、简瓦、板瓦等文物。汉代曾在此设白石县,古为军事交通要地。在宋代为党项、西夏、唃厮啰活动和争战的中心。从这里出且隆沟经过麻当古城、土门关,直通临夏。西边是广阔的大草原,其西北通过达里加山隘口,可直通青海。八角城是一座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p><p> 说到白石崖寺,最为著名的还是人称“卡卓玛”的寺主——光日仓女活佛,“光日仓”藏文译为:“守石山的人”,其中的“石山”指的便是白石崖。传说中,她神通无碍,具有先知力。在一世光日仓女活佛圆寂后,由于无人知道护法殿的门钥匙在什么地方,所以殿门从未开启过。而当出生在甘加西郭尔伍仓的二世光日仓女活佛来到殿外朝拜时,不假思索的便从众多哈达中一次挑取出护法殿的钥匙。当她打开殿门时,一世光日仓女活佛去世时点燃的神灯仍摇曳着光芒,由此,她便被认定为是第一世光日仓女活佛之转世化身。彼时白石崖寺的法台,喇卡活佛——康木·喇卡珠谦便在白石崖岩洞对面的东侧,为二世光日仓女活佛建造了活佛邸寝。从此她便驻锡于此住持寺院,光日仓女活佛传承迄今已达六世,而女活佛的行宫仍坐落在白石崖脚下。 </p><p> 白石崖寺所在的甘加大地上更是人才辈出,除名震佛教史的宗喀巴大师外,被称为“遍知者”的伟大佛学家嘉木样协巴大师也生于白石崖附近的当让沟华秀家族,大师祖上住黑帐,以养畜为业。传说中,他的母亲在怀孕时曾身有白光,而祖父则梦见一只白海螺从天而降落入怀中,随后,大师便降生了。嘉木样大师从小聪明过人,学习的第一天就学会了大部分藏文字母,至十几岁时已掌握了历算、风水、藏医、诵经念咒、等多种知识和技能,16岁的他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人们常常请大师诵经治病。而嘉木样大师与白石崖寺也有着不解的渊源,曾经,大师在甘加千人大法会上亲自讲经说法、广赐恩德,将各自纳入增上生、解脱和全知之正道,后来,二世嘉木样活佛更成为白石崖寺法台,主持政教事务。</p><p> 除却以上两位大师外,莲花生大师、班禅大师、贡唐仓大师也曾在甘加白石崖寺传道修法。是佛教文化使白石崖寺在几经劫难后仍生生不息,是信仰的力量始终为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牵引着五彩经幡依旧在甘加大地上方随风飘荡。而如今在白石崖所发生的事迹,于千百年后也将变成令世人景仰的传说。</p><p> 白石崖寺院——“具喜吉祥菩提洲”依山而建,流光溢彩,庄严肃穆。建筑顶上九条石龙岩光泛白,相传为洮洲八景之一的“九龙涉险”,更为寺院增添了神秘色彩。</p><p> 这里有神奇的白石崖石洞,洞口顶岩面上的神牛蹄印依稀可辨,隐约似佛尊经卷。洞内凉爽幽静,久坐能使人神清气爽,据说对神经类疾病患者有独特的疗效,因此方圆千里的病人,都前来仙洞-,并朝拜山腰的护神殿,为大山神煨桑,膜拜神鸡石。</p><p> 我们一行由木栈道登上八角城后山上的观景台,向南俯瞰八角古城,转身仰望身后的白石崖,天气晴好,视野辽远。八角城的西北有一大片田地,青稞快要成熟了,村民们正忙着收割运输牧草。这高原上的种植恐怕只有一季吧。神密的甘加大地,在这一刻宁静祥和,绿意昂然。我们从观景台上下来,开车路过白石崖寺,寺门紧闭,有一醒目的标牌上写着“光日仓女活佛正在闭关修炼,谢绝参观”。白石崖还是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同伴儿们并没有要游览朝拜的意思。我们继续前行,一会儿就到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瓜什则乡。</p><p> 再见,甘南!再见,夏河,甘加!</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