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与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文史编委

<p>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p><p>摄于2018年12月</p><p><br></p> <p>莫斯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摄于2018年12月</p> <p>蒋经国和邓小平合影</p> <p>蒋经国与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p><p><br></p><p>蒋经国,蒋介石的长子,这个身份注定他的经历的不凡。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p><p><br></p><p>邓希贤(邓小平)俄国名字是伊凡·舍吉维奇。邓小平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小组长。蒋经国把邓小平看成“大哥”、“学长”。后来,邓小平曾回忆说,蒋经国在这所大学里“学得不错”。</p><p>邓小平与乌兰夫是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加入共产党的入党介绍人。</p><p><br></p><p>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得到了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赞许与支持。1925年3月,孙中山不幸病逝,苏共领导集团作出了决策,创办一所大学,以孙中山的旗帜招徕中国先进青年,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中国培养“布尔什维克”干部,并由此成为今后中苏关系发展的桥梁和纽带。1925年,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斯大林是创办的倡议人 。其校址位于莫斯科市区的沃尔洪卡大街16号。校园建筑屋顶浮雕华美,室内吊灯堂皇,每一间房屋都高大敞亮,教室、自习室、宿舍等的条件也很好。学制为两年,中国学生首先要学习俄语。第一学年学习俄语。其他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等;第二学年课程为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主义原理、经济地理等。此外,还有进行军事训练,每周一天,主要内容为步兵操典、军事技术、射击、武器使用与维修等。早餐有蛋、面包、奶油、牛奶、香肠、红茶,偶尔还提供鱼子酱。</p><p>1925年11月,蒋经国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校方给蒋经国取了个俄罗斯名字——“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他热爱政治,写文章,是《红墙》杂志的编辑。</p><p>1926年春天,蒋经国所在的七班,这个班很特殊,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中共方面有邓小平、傅钟、乌兰夫、康根成等,国民党方面则有谷正纲、谷正鼎、邓文仪,康泽,还有汪精卫的侄儿和秘书、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等,期间来了一位来自法国巴黎的插班生。这位插班生比蒋经国大5岁,来到莫斯科之前已在巴黎留学5年——他叫邓希贤(邓小平)俄国名字是伊凡·舍吉维奇。邓小平来后任共产党的小组长。蒋经国把邓小平看成“大哥”、“学长”。后来,邓小平曾回忆说,蒋经国在这所大学里“学得不错”。</p><p><br></p><p>蒋经国和邓小平当时的交情不错,经常在黄昏时到莫斯科河边散步。蒋经国经常借着莫斯科河边散步的机会,向邓请教他在巴黎的经历。于是邓写了几篇文章,谈论他在法国的工作经验,交给蒋经国的《红墙》发表。1927年,邓小平回国。</p><p><br></p><p>蒋经国还在学校收获了第一段爱情。对象是冯弗能。她是冯玉祥的大女儿,俄文名字叫“妮芝达诺娃”。。1925年,她与蒋经国一同到达苏联。蒋经国不高大,但他练就一身强壮体魄而且幽默风趣、活力十足。他们双方坠入爱情。</p><p>蒋经国“四一二”政变,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当时,蒋经国和冯弗能面临两难选择。冯玉祥于1927年6月宣布与蒋介石合作,与苏共断绝关系。苏共中央立即通过莫斯科中央大学的共产党支部,要求冯弗能与冯玉祥划清界线。没料到,冯弗能坚决不愿与父亲反目。在政治和亲情面前,她选择了亲情。冯弗能要求返回中国,并试图影响蒋经国与她同行,蒋经国拒绝了。蒋经国还在1927年7月写了一封自白书,宣布断绝与冯弗能的夫妻关系。1928年5月25日,冯弗能获准回国。此后,蒋经国与冯弗能终生不复相见。</p><p><br></p> <p>注:冯弗能早年留学苏联,与蒋经国有一段感情,冯弗能回国后,先是跟随了父亲一段时间,三十年代嫁入北京张家后,跟随丈夫赴英国留学。回国之后一直从事翻译工作,新中国建国之后,在北京工作,1979年逝世。</p> <p>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邓小平结识了女同学张锡瑗。张锡瑗活泼爽快,性情温和,待人和善。当时,邓小平22岁,张锡瑗20岁,两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关系,还只是同学、同志、战友,没有发展到恋人程度。</p><p>邓小平后人说:“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始于斯时,始于斯地”。</p><p>&nbsp;</p><p>1926年底,邓超小平奉命提前回国,后来与张锡瑗在上海结为伉俪。1929年冬,张锡瑗因产褥热去世,孩子不久也夭折。</p><p>“张锡瑗真是少有的漂亮!”多年后,邓小平仍这样评价自己第一任妻子。</p><p>邓小平十分怀念张锡瑗。1949年上海解放,邓小平随军进城,相隔20年后,找到张锡瑗遗骨。当时,邓小平和陈毅居住在瑞金路的瑞金花园。遗骨装进特制棺木,安置在瑞金花园。</p><p>1969年,遗骨安葬在新建的上海烈士陵园烈士墓区首排。1995年,上海烈士陵园并入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园名是邓小平题写的。</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