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盘古山,听名字就足够绿意盎然,足够底蕴丰厚。就是这样一个一直想去的地方,今天才得以成行。这还得感谢盘古山的林仁辉老师。</p> <p>由于司机对路况不熟悉,兜兜转转,快十点才到达目的地。第一站是385窿口,在这里亲身体验了坐矿工车进入隧道,在黑暗(只有矿车灯的亮光)的隧道里,心里还是隐隐害怕,也许我向来胆小吧!听矿车司机说:隧道总长1500米,工人们从那里下至深几百米的矿井作业,我不禁对这些矿工们肃然起敬。为了安全起见,他载我们行至800米时就原路返回。在隧道里,林老师饶有兴趣地跟我们讲述窿口、矿井的历史、故事,让我豁然开朗。</p> <p>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选矿厂。在这里,让我们眼界大开。进厂房前,负责人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选矿厂的发展历程,该厂建于1954年,是由苏联援建的,全国闻名,后来设备、流程等不断改进。然后他向我们讲述了安全注意事项:不乱动开关,不穿高跟鞋,只能看,不带走东西……</p> <p>选矿厂,这是一座布达拉宫式的建筑,沿着建筑拾级而上,来到建筑最高处,俯视整个盘古山,美景尽收眼底。我们首先来到了“粗选”区。粗选区全部是人工作业,在一条条流水线上,工人们娴熟地把有用的矿选出。出于好奇,我问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怎么分辨出哪些是有用的,她说:看上去发亮的,有光泽的……我们兴味盎然,不停拍拍拍,忍不住抱起一块块“大大的宝贝”合影。</p> <p>一路上,林老师向我们介绍钨矿的发现、开采历史:当时山的表面就有钨矿,后来沿着“矿脉”越挖越深。当时整个盘古山有大大小小12个窿口,工人共6000多人,而现在工人锐减到600多人。当时矿工子弟相当吃香,称为“工人老大哥”。当时矿区这边晚上灯火通明,而对面黑灯瞎火,完全一个城里,一个乡下……</p> <p>随后来到重选区、精选区,这里全部是机器操作,里面弥漫着一股硝的味道,所以呆了不久就出来了。</p> <p>精选后的钨矿是这样的。</p> <p>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尾沙坝,这里的沙子细腻柔软,林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沙子可不一般哦,里面还有钼、铁等多种金属元素。吃饭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离开。</p> <p>吃过中饭,我们来到了盘古山公园,这里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但从保留下来的建筑、设施,可以想象当时这里非同一般,据说当时这里比于都城还要繁华呢。</p> <p>这个宽阔的休育场也是当时一大景观,即便现在依然感到它的气魄。体育场占地应该有一万多平方米,全部铺上了人造草,圆形的休育场四周是看台,看台由一个个石阶组成。据说前些年石阶长满青苔,古韵十足,只是现在给铺上了水泥。</p> <p>最后来到了山森水库——这也是一处好景观。可惜现在是深秋,水好浅,如果春、夏季来这,就是另一番景象:碧水蓝天,水中群山的倒影,清晰可见,仿佛一幅山水画,林老师如是说。</p> <p>途中偶偶羊群。</p> <p>听说盘古山还有百亩茶园,春天时,茶园翠色欲流,茶树整齐划一,蔚为壮观。还有长龙天狮岩,下增猪鼻山,石燕洞……</p><p>盘古山,我还会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