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传奇

小布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矿坑的国家传奇》</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秦彧</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12·10</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制作~小布丁</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11~13</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可可托海在蒙古语中意为“蓝色的河湾”,由于蓝色的额尔齐斯河穿镇而过,地处我国新疆边陲的可可托海小镇因此得名。遗世独立的可可托海风光壮美,小镇南侧却坐落着一个形如翻转草帽的巨大矿坑。这个深邃的坑穴显得格外蛮荒苍凉,却曾经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国家宝藏,一个没有名字的神秘之地,一处激情燃烧的特殊战场。它,就是承载了无数国家传奇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全貌》</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惊世发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上个世纪2、30年代,如今的可可托海还是人迹罕至的牧场。当地农牧民偶尔会在荒原上发现美丽的宝石,几条近乎裸露的宝石矿脉开始渐渐为世人所知。闻风而来的苏联地质勘探队,不仅找到了祖母绿、海蓝宝石等等珍贵宝石,还发现了铍、锂、铯、钽、铌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b></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忙于救亡图存的中华儿女无力保护属于祖国的财富。1935年前后,苏联多次在可可托海区域组织地质勘探,并调集数千人的采矿工人和武装警卫,先后在可可托海建立了三个采矿点,大批宝贵的稀有金属矿石被运往苏联境内。1949年成功爆炸的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金属铍就来自可可托海的绿柱石矿石。</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开始着手收回可可托海的权益。1950年12月,“中苏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在新疆宣告成立,其中的主体便是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矿山,大批中国青年工人和技术人员进入可可托海矿区。</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55年,可可托海矿区最终移交我国独立经营管理。原有的几座矿洞转为大规模的露天开采,日后名震世界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就此横空出世。出于国防建设的保密需要,这时的可可托海从中国地图上彻底消失了,转而拥有了“111矿”这个充满时代色彩的代号。</b></p><p><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改为陈列馆的中苏工人俱乐部,留有鲜明的可可托海时代印记。</b></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177, 6, 24); font-size: 20px;">《可可托海三号矿脉的顶视剖面图》</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地质圣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方圆不过几百米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为什么会蕴藏如此丰富的稀有金属矿藏呢?经过数十年的不懈研究,我国科学家破解了可可托海的一部分地质密码。原来,可可托海三号矿区拥有一座有着近亿年历史的花岗石伟晶岩矿床,是地下炽热岩浆侵入上方岩层之后结晶形成的。以九条含有多种稀有矿物的带状伟晶岩矿脉为主体,形成了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草帽状环带成矿构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可可托海三号矿脉的各个条带,像洋葱鳞茎一般层层环绕,每一条矿脉的矿物成分既各不相同又不相混杂。其中既有含铍的绿柱石矿脉,也有含锂的锂辉石矿脉,还有共生钽铌的铁矿石,抑或是铯矿、钨矿或稀土……迄今为止,我们还不清楚为什么可可托海三号矿床如此独特,也不知道为什么其中含有如此丰富的稀有金属,只能感叹神奇地质运动对这片土地的格外眷顾。</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座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露天地质博物馆。在数十年的开采过程中,人们发现了16千克重的海蓝宝石;60千克重的钽铌单晶矿石;重达半吨的水晶石;重达12吨的石榴石;重达30吨的绿柱石……地球上已知的天然矿物约为140多种,其中86种都可以在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当中找到。1979年,我国地质工作者韩凤鸣,更是在可可托海矿区发现了一种地球上绝无仅有的全新矿物。为了纪念养育可可托海的母亲河,这块珍贵的矿石被命名为额尔齐斯石。对于地质工作者们来说,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是一座令人梦魂萦绕的地质圣坑,它的崇高地位不亚于信徒心目中的耶路撒冷圣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国家宝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铍,是一种普通人很少注意的稀有金属。作为大国象征的核武器和洲际导弹,却都离不开这种貌不惊人的金属。无论是在原子弹还是氢弹内部,金属铍都是优秀的中子源。飞行上万千米的洲际导弹,借助陀螺仪才能完成惯性导航,金属铍是精密机械陀螺仪必不可少的材料。在光学、航天和受控核聚变领域,铍和铍合金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用途。</b></p><p><b style="font-size: 20px;">锂,或许会让我们联想到手机的锂电池。其实,锂更是一种国防战略金属,如果没有锂与氢同位素的化合物,恐怖的氢弹就成了没有核聚变“炸药”的空壳。铯,用于制造千万年误差不超过一秒的铯原子钟,在导航、航天和军事上的用途重要而广泛,我们熟悉的“北京时间”就离不开铯原子钟的贡献。钽和铌,具备高熔点、耐腐蚀和独特的电气性能,能在诸多高新科技领域的大显身手,钽电容是微电子产业的基础元器件,阿波罗登月飞船的火箭发动机喷管使用铌合金制造………</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些稀有金属向来踪影难觅,却都不可思议地汇集在了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作为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露天稀有金属矿山之一,可可托海三号矿蕴藏的稀有金属种类多、埋藏浅、储量大。其中以绿柱石为主的铍矿储量居于我国首位,锂、铯和钽、铌等稀有金属矿藏储量也位于我国前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打造“两弹一星”这样的大国重器,离不开铍、锂等稀有金属的助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与璀璨的宝石或稀有的矿物相比,来自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稀有金属矿石是那么的不起眼。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些矿石却一直是国家的绝密战略物资,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军事和科研价值。其中的绿柱石铍矿、锂辉石和钽铌矿石,还分别有着“1号矿”、“2号矿”和“3号矿”的神秘代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可可托海三号矿坑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宝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临危受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发展前期,也是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起步时期。经过数年的学习准备,我国初步掌握了矿山的勘探、采选和加工技术,苏联派遣的技术人员开始渐次撤离回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宝贵的稀有金属矿石不再全部出口苏联,转而用于支持“两弹一星”等本国重大国防工程。</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分道扬镳,我国政府决心尽快偿还尚欠苏联的外债。可是,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几乎家徒四壁,严重缺乏可以偿债的外汇和工业产品,只能用农产品和矿产品实物充抵债务。1961年,临危受命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区,发动了史称“保出口大会战”的悲壮行动。</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成千上万的可可托海矿工风餐露宿,借助危险的爆破和简陋的工具开采矿石,每人每天的开采量只有几百千克。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向苏联交付近5000吨绿柱石、3.2万多吨锂辉石和大量钽铌矿石,其总价值超过了我国所欠苏联债务的40%!直到苏联在20多年之后轰然解体,哈萨克斯坦依然还有来自可可托海的绿柱石库存。直到数十年后的今天,可可托海三号矿区的这一段英雄过往仍然少有人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大国深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世纪5、60年代,无数心怀梦想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地质工作者,来到了远离亲人和故乡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矿山开采的高峰时期,可可托海小镇云集了超过四万矿山建设者。他们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从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开采出数以百万吨计的矿石,开创了一段又一段只属于可可托海的国家传奇。</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其中使用的铍来自可可托海;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其中使用的锂来自可可托海;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一飞冲天,卫星搭载的铯原子钟使用了可可托海的铯;我国东风系列弹道导弹使用的铍,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用的钽铌,同样来自可可托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东方红一号的铯原子钟使用了来自可可托海的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可可托海三号矿脉从一座高出地面200多米的山峰,变身为一个直径250米、深入地下140多米,有着十三层螺旋状运输车道的雄伟坑穴。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慷慨地奉献出了无数宝藏,700多位可可托海人却长眠在了烈士陵园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不断向下的深度,决定了人民共和国科技和国防的高度;可可托海人的七十载拼搏奉献,代表着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精神。</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国家适时转向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立下不朽功勋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功成身退,渐渐恢复了千百年来的安详宁静,成为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2017年5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上,悄然出现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的名字,这是中国第35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国家传奇,有了一个光荣的延续和崭新的开始。</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77, 6, 24);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20px;">美丽中国新疆可可托海风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