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杭州南高峰》

管乐

<p>  大凡世事,总有其不可言传的奥妙。比如:猪八戒吃人参果,无异于暴殄天物;性急和粗心的人,走马看花,怎能说是在欣赏?是的,有时,我们不妨把生活过得浪漫一些。</p><p>  是日,2020年11月2日,星期三。在送外孙女上学后,本应遵医嘱再去诊所挂吊针输液、配药治疗口舌疡疖,然,诊所日前流感患者较多,咳嗽声彼伏此起,令我心有所忌。乃思不去亦罢,人不惦小恙,便无大病。莫如爬山登高,一驱病疴,一解连日苦闷,一了南高峰未能细访之缘。遂掉头向东,赶往地铁站。</p><p> 行不多地,想起乘车要戴口罩,欲还家中取现,觉来去浪费时间,于是拐至庄人堂药店购得口罩,在三墩站乘地铁二号线,按图索骥,至凤起路转一号线于龙翔站出站,再转乘公交4路车至赤埠站下,再转87路车到石屋洞站下,踏上了细访南高峰之行。</p><p>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游历杭州,是爬过南高峰的;只是,时光荏苒,已不记得当时路径,昔日印象也全模糊了;去年6月28日,又与同学一起攀登了南高峰。岁月倥偬,与同学也只能走马看花,未曾细赏。</p><p> 逝者如斯,今日得宽馀。</p> <p>  下了石屋洞站,沿着公路人行道一直向前走,经两三次询问路人,顺着他们的指点,穿过公路岔道进入满觉陇路,终于找到了隐藏在桂花树荫中的石屋洞景区。踏上朝晖映照、落叶满地、光影斑剥的石阶,在几缕迟桂花的香馨中,进入石屋洞洞府。</p> <p>  石屋洞,属溶岩地貌。位于南高峰的烟霞岭,是个天然形成的洞穴。洞高5.6米许,深约8米,宽近10米;因洞形宽敞,轩朗如屋,故名。</p> <p class="ql-block">  石屋洞的洞壁上镌刻有500余尊小罗汉,中间凿有释迦佛、诸菩萨像,及天王和飞天浮雕。其中最古老的是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的作品。然在太平天国时,低处的罗汉头悉数被毁,整体造像多已不存。现在我们所见的都是今人修复和新凿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  看! 洞内高敞虚明,状如轩榭,可布六、七筵吧。</p><p class="ql-block">  石屋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据说兵荒马乱之时,百姓曾躲避于此。其洞后有一穴,上宽下窄,状如海螺,曰“沧海浮螺”。</p> <p class="ql-block">  洞外的“擒云亭”地处不高,不知云将何擒?</p><p class="ql-block">  石屋洞也因文革的关系,遭到了不小的破坏,属烟霞三洞中最为遗憾的一处景点,不由让我感慨吟之:七绝.新韵</p><p class="ql-block"> 《石屋叹石佛》</p><p class="ql-block"> &nbsp;世上繁华似梦中,</p><p class="ql-block"> 悲看石屋佛头空。</p><p class="ql-block"> 雕来凿去叹天意,</p><p class="ql-block"> 善恶还因一念冲。</p> 此刻,幸有一两树迟桂花的点缀,让人稍觉欣慰。要知道自明代开始,每年农历八月的时候,这里就是杭城最有人气的赏桂胜地啊!<br>  石屋洞旁有茶室,露天的桌椅,清雅的茶汤,周围绿荫环抱,是一个非常清幽的所在。 <p>  从西边石阶下山返回到公路边,行有五、六百米路时,见对面有一亭,亭中有一碑,上书刻“满陇桂雨”四字,柱联曰:</p><p> 袭钺香尘入涧溪,</p><p> 饰金软雨来天阙。</p><p>乃知已到满觉陇。</p><p>  “满陇桂雨”,是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五。满觉陇沿途山道边,植有七千多株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每当金秋季节,珠英琼树,百花争艳,十里香馨,沁人肺腑。如逢露水重,往往随风洒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别有一番意趣,故被称为“满陇桂雨”。</p> <p>  今天,我们只能欣赏到满陇黄叶满天飞,满地金蝶望眼迷。</p> <p>  又见迟桂花,想起郁达夫的晚期作品《迟桂花》,小说以“我”应邀到杭州满觉垅翁家山参加朋友的婚礼为线索,歌颂了芬香不衰的“迟桂花”精神。</p><p> 当“我”遇见新寡而被迫回到娘家的年轻女子莲。莲是朋友的妹妹,因哥哥结婚而触景 生情,引起感情波动。</p><p> “我”在莲陪游五云山时,竟为她纯朴的举止和丰满的体态而动心,不禁产生“一 念邪心”。但当触及莲那像“高山深雪”般的纯洁时,心灵彻底得到了净化。</p><p>  小说构思精巧,富有诗意,是作者后期的代表作品,让我心神为之振奋;闭目深嗅,迟桂花馨香沁脾,竟有丝丝甘甜生津润肺。</p><p>  郁达夫以翁则生之口,盛赞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又想起宗亲莫言的小说《晚孰的人》,真是异曲同工,不禁深受鼓舞,大感宽慰。</p> <p>  满觉陇分下满觉陇和上满陇,“满陇桂雨”地处下满觉陇,是个人文景观的游乐园(也称:杭州少年儿童公园)。因公园宽广,且无甚自然奇观,我便不曾深涉,按既定目标赶往“水乐洞”。</p> 穿过宁静的小巷,遇见温馨的秋光。放慢的腳步,在诗情里徜徉...... <p class="ql-block"> 《七绝.怜香》 </p><p class="ql-block"> 石巷深深一枺阳,</p><p class="ql-block"> 红冠丽菊竟秋光。</p><p class="ql-block"> 若非是我今朝过,</p><p class="ql-block"> 谁惜幽幽满径香?</p> <p class="ql-block"> 《七绝.知足》</p><p class="ql-block"> 野柿殷红挂树梢,</p><p class="ql-block"> 扁圆瘦小亦堪骄。</p><p class="ql-block"> 遥知骤雨狂风日,</p><p class="ql-block"> 多少鲜花打水漂!</p> <p> 《七绝.满觉陇》</p><p> 柚果金黄叶底藏,</p><p> 太平盛世映民康。</p><p> 各家院美楼房靓,</p><p> 特色经商喜气扬。</p> <p>  约行三百多米,便见公路右边的“水乐洞”导游牌。我上山往左,踩着满径的各种枯枝、黄叶、红叶,听着榉果、栎实、榧子和树叶相混杂的秋声,向上行走。</p> <p>  我不时地停步拍照,偶尔拣拾新鲜、个大的栎实榉果,真是乐不可支。看!这些谢幕的演员,她们那婉转的歌声,犹在我的耳中迴响……</p> <p>  她们高扬的旗帜,与蓝天白云把这个深秋渲染到极致。</p> <p>  十几分钟后,我一头雾水地钻进了前往石屋洞的云门。石径云门落叶铺,此中应是神仙居。</p> <p>  转个弯,出云门,眼前景色豁然开朗。看,石桌、石凳似已等我有千年,此刻,正在深情地把我凝望。</p> 桥下水盈盈,洞府几许深?水乐洞,洞深60多米,洞口有清泉流出,声如金石,十分悦耳。两旁石壁上有“天然琴声”、“听无弦琴”等石刻,在洞内到处可听见水声,但见不到水,直至洞口才见清泉如注。 时光抚暗壁,岁月聚回音。 没有光明的地方寸步难行,见好就收吧! 望眼欲穿的双眼,今天,终于盼来了乐山乐水的你。时空变幻庄生梦,是我轻抚石桌,缓緩地在石凳上坐下吗?......<div>  久久不忍起身去,多是人间风骚客。</div> 人生有聚终有别,毕竟坎坷世道多。 《五律.通往烟霞的石径》<div>  金风扬瑞气,落叶咽秋声。<br>  石径深林没,萝藤朽木横。<br>  黄花随意放,红摵恋情倾。<br>  荏苒时光里,悠然我独行。</div> <p class="ql-block">  《七绝.山行》</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朽木枯藤岁月槎,</p><p class="ql-block"> 烟霞深处是谁家?</p> <p class="ql-block">  低吟浅唱枫林艳,</p><p class="ql-block"> 霜叶红于二月花。</p> <p>  植物学家们,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树吗?</p> <p>  《七绝.山行》</p><p> 二</p><p> 古道阳光耀眼花,</p><p> 婆娑树影幻烟霞。</p> <p class="ql-block">  此中指意谁明白,</p><p class="ql-block"> 不负槐阴一梦斜。</p> <p>  烟霞洞,地处南高峰的西南坡山脊下,是由石灰岩溶蚀成形的天然洞穴;它与东面的水乐洞、石屋洞,并称为烟霞三洞,发现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烟霞洞洞口宽约5米,高6米多,向内收缩,洞深现有30米;其洞壁顶部密布大小玉乳,近洞口处,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出五色异彩,宛如烟霞,故名。</p> <p>  心系烟霞洞,我情自不同。看烟霞胜境记述:自五代吴越国(907-978)建都杭州,越王钱镠大举兴建了150多座寺院,使杭州成了佛教胜地。</p><p> 相传,有人到烟霞洞祈愿,求签屡次不中。问及老者,老者道:勿求签,当求己,可于心念所愿千遍,必谐。</p><p> 我深以为是,真言矣!</p> 幽径接洞府,巉岩锁烟霞。烟霞洞周围山峰叠翠,大树参天,浓荫蔽日,岩石峥嵘。红亭朱阁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p>  烟霞洞景区,现在每天有民警值班看守。在洞口外,一位大哥拉开架势,用相机拍摄后,久久不动,似与隐秘的古洞神游交合。</p> <p>  洞顶的“呼嵩阁”,重檐巍峨,气势雄伟。</p><p>  看柱联:半空虚阁有霞住,六月深松无暑来。</p><p>  </p> <p>  这是在写生的国画系学生,似看见几幅佳作的端晲。</p><p> 观棋不语真君子,</p><p> 赏画无声亦大师。</p> <p>  这是盛装的烟霞洞(于2019.6.28日与同学同游时拍摄的、经过美图的照片)。</p> <p>  美图同上,光影迷幻,烟霞洞名不虚传。(2019.6.30日发表于中国散文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次探访,原生态的印象特别深刻:在洞口就见青烟氤氲,让我大为惊叹。步入阴暗、湿润的、底下坎坷不平的洞里,烟雾更浓,转了几个弯,在洞穴最深处、一洼积水的对面:哈哈!原来是人为地燃烧堆积的青草树枝和杂木。</p> <p>  看吧,这是此次拍摄的素颜照片,洞景古朴,清雅。洞壁上罗汉造像雕凿于五代后晋天福至开运元年(公元963一一947年),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十六罗汉造像之一,洞口两侧的佛像为宋代雕刻,造型生动,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也正因此,在改革开放后,一些不法之徒砍下了一些精湛的石佛头像,甚至整个佛像,并拿去贩卖给收藏家。事后虽得破案,佛像、佛头被追回,但已难以复位如初。世风日下人心黑烂,佛祖无灵像被辱杀。</p> 在烟霞洞的左边,有“舒啸亭”。柱联曰:一角夕阳藏古洞,四周岚翠接遥村。 舒啸亭左边的象鼻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看造化弄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p class="ql-block">  烟霞洞的右边,有茶室,门匾曰:烟霞胜境,在民国以往是和尚庙,早间名叫“烟霞寺”。</p> <p class="ql-block">  从茶室前台向左转,再往右通走廊。走廊外是平台,有五桌露天茶座;台外大树参天,藤蔓垂挂如帘,遮天蔽日。廊内茶室门楣上挂匾书“品霞撷秀之轩”,门边柱联曰:四大空中独留云住,一峰缺处还看潮来。是的,此处透过树隙可远眺钱塘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轩内壁上一匾书“智圆行方”此时静轩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  撷秀轩右边是近二米宽的过道,入内再往右,再往左,复往右通走廊,廊内此厢门上悬匾书“待客”两字,据说此厢原为清修寺(也叫烟霞寺)。门两边柱联意韵犹深,联曰:东坡千载人游于物表,钱塘万顷白来处云端。廊外也有平台,有露天茶桌一座,可供八人对饮。落坐茶桌,遥想苏东坡与白居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沉吟一绝曰</p><p class="ql-block"> 《烟霞茶室》</p><p class="ql-block"> 品霞撷秀实幽哉,</p><p class="ql-block"> 茶室无人户半开。</p><p class="ql-block"> 凝望时空天不老,</p><p class="ql-block"> 圆融方正待谁来?</p><p class="ql-block"><br></p> <p>  在撷秀轩通往右边“待客”以至“啖云”阁的过道墙壁上,挂有八块镶嵌老照片的镜框。其中一张照片是国民党联络人张冲(1901一1980)和周恩来(1898一1976)在会面时的合影。这张照片向游客默默地诉说着民国时期的风云往事: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的1937年3月下旬,国共两党,在西湖南山烟岚袅袅的烟霞寺秘密举行了“西湖会谈,”期间双方的主要代表就是蒋介石和周恩来。当然,国民政府好几次的重要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比如决定蒋介石的下野复出,东山再起的会议。</p> <p class="ql-block">  另有一张照片反映的是1923年6月至10月期间,有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胡适(1891一1962)在清修寺里(也叫烟霞寺)籍言养病,却勾引时在杭州读书的离异单身、时年21岁的表妹(也是其三嫂的妹妹)曹诚英(1902一1973),一起同居长达三、四月之久的风流韵事。(其后曹诚英坠胎,她成了胡适人生里六段婚外情中的一个动人插曲,但胡适却是曹诚英一生的绝唱,是摧残她生命之花的无情秋风)。在此,小编睹物感慨,再吟 三绝《烟霞茶话》</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相逢一笑泯恩仇,</p><p class="ql-block"> 握手和谈抗日谋。</p><p class="ql-block"> 两党同心逾八载,</p><p class="ql-block"> 千秋佳话遗神州。</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自古名山佛道求,</p><p class="ql-block"> 于今雅士逐风流。</p><p class="ql-block"> 新奇一论瞒天下,</p><p class="ql-block"> 陈醋盈瓶海外廋。</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开口面包谈自由,</p><p class="ql-block"> 毕生只为一私求。</p><p class="ql-block"> 未闻大策安天下,</p><p class="ql-block"> 愧对名花枉凝眸。</p><p class="ql-block"> 胡适在民国时期以教育为生,其实他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他为了获得日本人的支持,竟然向蒋介石建议承认伪满洲国。蒋介石对他人曰:“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患得患失,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呵!呵!蒋介石!他自己后来何尝不是这样呢?有嘴说别人,无镜照自己,挟洋自重,倚美谋独,何异半斤八两。</p> <p class="ql-block">  从待客厢右边过道入內,再往右走出后拾级而上,迎面就是华丽的二层红楼“啖云”阁。门外一对石狮,门内边一对高大的青花磁。我在想:山,不必有仙,水,亦不必有龙。山水只要有自然造化或人文历史的底蕴,便是驴友探访的动力,游人追棒与睛睐的本因。</p> <p class="ql-block">  你看:阁内古色古香,红木制作的香几、桌椅镶玉雕花;壁上松子浮雕精湛绝纶,两只松鹤木雕形态生动;地上今名瓷,几上元古董;</p> <p class="ql-block">  左右壁上挂名画,上下大气又奢华。</p> <p class="ql-block">  遥想蒋公胸怀华夏,总统九州,也一时之枭雄,然其威名竟不及项羽。得时恃势独裁,早年被骂民贼;失败居台谋独,于今人恨国贼。</p> <p class="ql-block">  坐茶室、步轩阁,望湖江,抚遍雕栏,返回豋峰的正道,来到了“陟记亭”,此亭是晚清金凤澡女士为其母所建,取《诗经.魏风.陟岵》: ''陟彼屺兮, 曕望毌兮''句名之亭。柱联曰:得来山水奇观与君送胜, 对此烟霞佳景使我思亲。亭内柱上有金氏自撰联曰:三月湖光杭郡景,六朝山色秣陵秋。不由感叹:斯人真乃才女,孝女矣!前无古人,于今有谁?</p> <p class="ql-block">  “陟记亭”往左十几米,一洞穴石壁上维妙维肖的天然石佛手,景名“石佛岩”。</p> <p class="ql-block">  再往左是一块石头象从天掉落,卡在石缝之间,曰“落石岩”岩洞内别有新天。</p> <p class="ql-block">  洞中山神与石猴相守千万年,相看两不厌。</p> <p class="ql-block">  返回去南高峰的原路,约行四十多米,忽见路旁山石镌刻“师复墓”三字,心喜亦惑,以为是一代隐士、我之祖宗龙泉石马岗管师复:史称“卧云先生”的宋代诗人。及前细认下方铭文,方知是广东中山市人刘师复。原墓址前有中英文导游牌提供的简介显示:刘师复(1884-1915),是一个提倡无政府主义的民国盲流者,主张经济上、政治上的绝对自由,一边讲人道主义,一边组织暗杀团刺杀不同政见人。悲夫!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户有主,朝有皇;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早有克己包容、礼让中庸的优良传统,就尔等可于乱世称雄哉?竟然也来玷污我祖大名!看罢不觉哂之一笑,亦为其坟茔早已荡然无存而恻隐。</p> <p>  在相邻不到二十米的路边,另有一荒冢,约35公分宽厚、120公分高的正方形柱身,四棱形柱尖的水泥墓碑上刻:乐清朱昊飞先生墓。而导游牌仅提示朱昊飞是我国早期化学家、和教育家,此外生卒年竟一无提及。悲乎先生,也悲民国与今哉!后经我百度多方査找,得一资讯:朱昊飞(1892一1934),字谨良,浙江省乐清市磐石镇南门村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至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去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研读化学四年。获化工博士学位。期间结识朱德,并合影留念。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理化教授。1933年以后,任世界书局编辑,有物理、化学方面的专著和中等学校教科书多种。朱昊飞夫妻帮助过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的洪式闾,1928年,洪式闾在杭州建立热带病研究所,当时,研究所位置在浣纱路桂华里,后迁钱王祠井阁,再迁岳坟附近的村庄。时任浙江大学化学教授的朱昊飞就住在龙翔里靠近东坡路的地方,他鼎力相助,为洪式闾筹得几千块大洋。1934年朱昊飞因染伤寒,年仅42岁去世,安葬于烟霞洞旁。当年戎马倥偬的朱德,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探幽烟霞洞、登临南高峰,竟不知故人长眠于斯!造化弄人,尤悲矣!</p> <p>  距朱昊飞墓约二十米处,有开字形牌坊-座,柱联曰: </p><p> 炼石雕霞,自有神工开丽景,</p><p> 寻梅访桂,好随芳踽悟清修。</p><p> 看反面始知是烟霞洞反向入口。此面才是正面,柱联曰: </p><p> 烟笼竹杖芒鞋,胜境宜频到。</p><p> 霞葑藤崖藓壁,幽怀已可招。</p><p> 是的,我已第三次探寻烟霞洞和南高峰了。转身继续往前,在悬空往北的转弯处驻足,深感此处亦是遥望钱塘江的好地点。</p> <p>  再往前,约行五十来米处,路左有胡明复墓。其墓塘占地面积近三十多平方米,水泥包浆。</p> <p>  墓前三面的石柱雕花板围栏,尽显大气。七绝曰:</p><p> 天空雀鹤各纷飞,</p><p> 海阔鱼龙混杂游。</p><p> 浊世人多争势利,</p><p> 清名自古总难求。</p> <p>  导游牌显示:胡明复(1891一1927)原名孔孙,后改名为达,字明复;江苏无锡人,是我国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笫一人;他曾参与创建了国内最早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社;1927年6月在老家溺水身亡,1929年移棺迁葬于此;碑文由蔡元堷先生题写。</p> <p>  上行二十多米后,已近山脊。风急天高,红黄落叶飞满天。七绝曰:</p><p> 飒飒风中落叶飞,</p><p> 如蜓似蝶两徘徊。</p><p> 长天一碧云逃逸,</p><p> 误会高人择日来?</p> <p>  继续向前,约行200多米处,见一往右岔道。我好奇地顺陡径往下探寻,转了四、五个弯后,发现左面一处有铁栅虚围的山洞。</p><p> 山洞似在开发修缮之中,环顾左石,未见施工人员与其他游人,我便移开围栏,进入洞内。因无照明、地道曲折,洞景幽暗,探行了十多米后折返出洞。在洞前方十几米处(傍另一登峰石径)见竖有导游牌。牌书“千人洞”。</p> <p>  千人洞,属溶蚀--崩塌过渡型的溶洞,是目前西湖群山中已探明的最大山洞。洞口高2米余,全长320米;洞室最高的有7米多,最宽的1000多平方米;洞入口向下倾斜、弯曲,地势较平坦,可容纳千人以上,故名:千人洞。 </p> <p>  据《杭州府志》记载……昔有寇难,里人多避于此。今瓶灶、陶器,尚有遗留。又《钱塘县志》1937年,有国民议会代表姜卿云,曾与友人一同火把探洞,并撰《探千人洞记》发表在《越风》增刊的《西湖》报上,文末还提出了若干具体开发千人洞的建议。后来,我逢捡拾橡实泽子的里人,于其闲谈中得知:千人洞,是自东南向西北方向下行的,里面岔洞很多,但只有通往西北山腰下的洞路才有狭小的出口。修缮工程遇到的问题多,目前时停时续,估计要一两年才能竣工。在此,我真诚地祈愿他们施工顺利,完美竣工,期待早曰一见真容。</p> <p>  再次返回正道,行少许,已是山脊。山脊及西北坡都是呈阶梯式的碧绿茶园,一片生机盎然。(此为2019.6.28美图)</p> <p>  今已深秋入冬,修剪后的茶树颜色碧绿,油光闪亮,不似初夏那般苍翠欲滴。</p> <p>  转头看,南高峰峰顶在望,此处山势开始陡峭起来。缓步拾级而上,还是气喘吁吁,颈脖流汗。好在前方已有一个漂亮的亭子,象是前生的约定,邀我驻脚歇息。</p><p> 一界江流天地外,</p><p> 四围山色有无中。</p><p> 无门洞石窟,已经映入眼帘。悬崖峭壁下的石窟,地处险峻,洞深丈余;洞內一边十六尊、一边八尊,总计二十四尊罗汉造像,均为明代制作,刻工精致,值得参详。</p> <p class="ql-block">  看!前面悬崖绝壁上的攀岩勇士!他们举手投足,向上逆行,无畏无惧地排除万难,一路奋进。</p> <p>  穿过危岩下的石径,向北一转,再走十几米,已到南高峰峰顶。</p><p>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山亭“驰望亭”,飞擔翘角,气势凌空。</p><p>  南高峰,西湖十景之一,海拔257.2米,是二叠纪石灰岩构成的岩溶地貌。满山以栎、榉、橡、马尾松、红松、梅、桂、桐、枫、皂、山苍子、金钩、苦楝、香樟、水杉、槭、等树木混生,间有竹林;西坡至山脊,都是连片茶园。</p><p> 登南高峰,东,可瞰平芜镜湖,水光山色,云烟消散,红日冉冉;南,可眺望大江高楼,波涛洄洑,舟楫隐现;西,可赏龙井茶山宛如螺髻,清新翠叶油亮生光;北,可从树隙处与北高峰传音入密,耳听松涛回响,眼赏黄叶纷飞......</p> <p><br></p><p>  “驰望亭”亭前一片废墟,石径两边都是荒芜的杂草、乱藤、荆棘和野花。(此为2019.6.28美图)</p><p> 据记载,南高峰昔时建有七级砖塔,內藏高僧舍利,塔中夜燃明灯,为夜路的旅人,水上的船夫指示方向。塔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明代遭雷击倒毀。60年代左右,毛泽东与朱德等历史名人都曾到此。</p><p> </p> <p>  时空変换,如今深秋时节,在古塔遗址的东南悬崖边,几树泡桐迎着秋光,高举着金色的旗帜,深情地向我招摇,亮相。</p> <p>  看!崖边梧桐树,把金秋的旗帜举得最高。</p> <p>  除了泡桐,当然还有枫树和槭树,她们张着殷红的脸庞,也在向我微笑致意。</p> <p>  满地的野菊花,绽放出阵阵的馨香。我从这条金色的花径,走向南高峰的景观平台。</p> <p>  南高峰峰顶,东北方向大树参天,西南方向相对空灵。景观平台上洒满阳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我眼前呈现。</p> <p>  透过树隙,遥望东南方向高楼林立的钱江新城,和烟波浩瀚的钱塘江。</p> <p>  把镜头拉近,将全身心投入,山色秋光令人陶醉,幽谷清音使我幻想。</p> <p>  这里可是《迟桂花》里描写的翁家山山村吗?那美丽的“小莲”,不知你后来情归何处?</p><p> 我的思绪穿梭在时间与空间之间,此时?彼哉?是也?非耶?</p> <p class="ql-block"> 《忆秦娥.登南高峰》</p><p class="ql-block"> 上顶峰,</p><p class="ql-block"> 赤日炎炎热浪烘。</p><p class="ql-block"> 热浪烘,一片明茶,满目青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遗世经年学伯通,</p><p class="ql-block"> 逐梦平生效放翁。</p><p class="ql-block"> 效放翁,半盏香茗,两袖清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9.6.29日管乐于杭州三墩</p><p class="ql-block"> 回忆去年夏天,在观景平台,倚护栏俯瞰西北坡,睃巡远眺自南至北的翁家山、龙井、天竺,那漂亮的村居小洋楼一簇簇安宁地躺卧在青山的怀抱之中,令人赏心悦目,遐想联翩。(此为2019.6.28美图)</p> <p>  南高峰,不仅洞穴邃密,岩窦石怪,更有枯树老藤。看!青藤附树亦威风,堪称南山另一峰。换位遐思,它又象绒毛鸭子把你回望。</p> <p>  穿越时光隧道,看!民国时期尚存的南高峰砖塔残垣,以及旁边的和尚庙荣国寺。据载,砖塔为六角形,七级,高33米余,内有阶梯可至五层供游人登临揽胜。自明代始毁于雷击,剩五级,后复于清代遭雷击,仅剩一级余。2017年1月寺塔遗址考古清理中发现残砖上多刻有“衢州”两字,印证了江山市民间传说:柴头闯与廿八都药商,在杭州多有仗义疏财、捐款捐物,助缘修庙的善举。</p> <p class="ql-block">  感慨之余,心中不由充满期待,建议和祈愿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早日在南高峰筹建一座钢构铁塔。因为,峰顶四周的参天大树挡住了游客的视线,在驰望亭里已无法俯瞰西湖,眺望钱江和北高峰了。</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些许遗憾告别南高峰峰顶,来到左通茶博馆,右通西湖边六通宾馆和满觉陇的岔道口。</p><p class="ql-block"> 因要赶在下午三点半之前到小学接回外孙女,便选择了近道一一六通宾馆。</p><p class="ql-block"> 上图:山凹西北坡的绿茶、青松,以及髙高的、金红色的水杉和红松,松杉下的石径通向茶博馆。</p> <p>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十分,我沿着石径向下速行,在笫二个弯道上,也是唯一一个视野较好的地方,拍得西湖一角,甚感欣慰。<br></p> <p>  山道野草闲花,回望处石径落叶斑斓;秋阳偏照处,流光溢彩;微风吹来时,杂英纷飞。</p> <p class="ql-block">  凝望茶园边的乌桕树,真是七彩缤纷眩眼眸,让我诗情洋溢。</p> <div> 几番寒露<br> 染桕叶红透<br> 垅上田畴<br> 一树照深秋<br> <br> 看桕叶<br> 恰像贵妃醉酒<br> 欲睡未睡<br> 时尔轻摆锦袖<br><br><div> 想牧之<br> 也会迷恋这般美貌<br> 绞尽脑汁地寻诗<br> 而忘了友人的等候<br><br> 啊!桕叶<br> 你带着一片殷红的思念<br> 在西风中轻飘<br> 在每一个晨暮里<br> 独自怀旧<br><br> 我知道<br> 你一定在追忆那个春天<br> 为山陇作衬的清秀<br> 常想着小时无私的憨厚<br> 或总被阳光看见的娇羞<br>  黄花儿开得那么美妙<br><br>  你想起了夏日<br>  为人们遮荫纳凉的快乐<br>  你仿佛又听到了<br>  小鸟在身边婉转的啁啾<br><br>  是的<br>  秋风来了<br>  你脸上充满了欣喜<br>  心中又略带一丝隐忧<br>  你的付出得到了玉白的子实<br>  你却又担心树身的养份不够<br><br>  于是你欣慰地向树杆和果实挥手<br>  在秋风中深情地回眸<br>  你说<br>  生命没有苍白<br>  你红光满面<br>  声色温柔<br><br>  带着一颗火红的心<br>  带着一脸满足的笑<br>  你闭上困乏的眼睛<br>  在树根安然地睡去<br>  ……<br><br>  在梦里<br>  又把下一个春日绸缪<br>  只待一声春风的呼唤<br>  一束春光的照耀</div></div> <p>  山中空气,润肺增活力;秋日阳光,开眼暖心房;风来频送硕果,念起意会成长;造化寓哲理,自然昭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七绝:</p><p class="ql-block">  秋光无处不流金,</p><p class="ql-block">  幽谷孤行日未沉。</p> <p class="ql-block">  树影斑剥山径寂,</p><p class="ql-block"> 霜风几缕送禅音。</p> <p>  行近茶园尾处的山坞时,但见髙大、挺拔的红松黄杏交相辉映,右边路底下忽见一片荒废的宅基地,紧接着下一平地上有一穴大墓,墓前有一方落满杏果、杏叶的称“血园陵”的墓志铭,也可以说是游览简介。</p><p>  深藏于南高峰荒草林木间的血园陵,在经历了数十载的岁月磋磨后重见天日,与云居山遥遥相望,冥冥中碰撞出“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历史机缘。</p> 在墓碑上镌刻着髹红漆大字:‘北伐阵亡将士墓’七个大字。原来,血园陵安葬的是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的阵亡将士。墓园建于1927年,由当时21师师长严重亲自督建。“四一二政变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这里埋下的既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留给杭州的一个历史见证。”<br>  在陵园内,还有国民革命军整编第六十九师中将师长戴之奇墓碑,目前由花港管理处负责墓碑的保存,今后将作为墓园展示内容进行保护性展示。(这是网上借来的清晰图片) <p>七绝:  </p><p> 为有陵园多壮士,</p><p> 于今九夏共和天。</p><p> 衷心祝愿台湾岛,</p><p> 复兴中华大义先。</p> <p>  重立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碑记:</p><p>  ......天沉沉兮,山寂寂;云幂幂兮,风淅淅。正气歌一阙,壮哉国之殇!</p><p> 光阴荏苒,岁月欷歔;地老天荒,崩坼翻复;岁岁年年,物异人非;昔时墓园,芜漫荒弃;楸柏凋落,松涛呜咽。哀南天竺忠义,西泠桥巾帼,竟无继乎?壮怀激烈空叹息,英雄失路徒悲切。</p><p> 幸世纪更新,伟业重铸。曩昔风流,今朝不昧。纵盛世百举,得贞白为先;虽海峡之风波未息,然统一之理念已明。沉西湖申遗竞绩功,辛亥革命庆期颐。杭人乃有重骨阵亡将士墓之谠议,赓续血园民族魂之流芳时。</p><p> ……虽非旧貌,已堪同怀,南高峰重添馨香,西子湖再呈壮丽。念志士之多艰,终永照于汗青。</p><p> ……</p> <p class="ql-block">  看完碑记,无限感慨地往下走,来到了“流光台”山亭小憩。</p><p class="ql-block"> 每望曾经旧履痕,人生常有新心境。</p><p class="ql-block"> 每次用心记小游,常能得悟道义真。</p><p class="ql-block"> 我想:旅游,不是说你的脚步到过那里,而是要明白你的心到过那里;不是说你的双眼看到过什么,而是要明白你的认知有了什么变化。旅游,就要带上你的思维和灵魂。让思维缜密起来,让灵魂活跃起来。只有让出窍的灵魂遨游世界、触碰天空,旅游,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是的:那宽大、幽深的山洞,在战乱时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了避难的场所;而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北伐烈士们为国家的统一,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崛起,开辟了福址。</p><p class="ql-block"> 心领神会当今,意满志得之时,至此,什么鸟病?什么郁闷?早已转化为满腔豪情。</p> <p class="ql-block">  亭下约一百米处的唐樟,至今已逾千年。</p><p class="ql-block"> 北伐烈士,可歌可泣!缅怀烈士,他们就象唐樟,虽死犹生,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南高峰再见!</p><p class="ql-block"> 烈士们安息吧!待到台湾解放日,我会再来看你的.......</p><p class="ql-block"> 2020.11.22日管乐于杭州三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