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020年海南省特级教师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西安•太原”访学结业研讨会</b></p> <p> 其(杨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宋史•杨时传》)</p> <p> 时间:2020年11月14日</p><p> 地点:太原G酒店会议室</p><p> 人员:访学团全体成员</p><p> 主题:访学收获与感想</p><p> 主持:关心凤</p><p> 会上,40名学员依次发言,各抒己见,各陈得失。或激情飞扬,展宏图于眉间;或冷静剖析,发沉疴于眼前。讲者延颈,听者贴耳。言无不尽者,满座踊跃;疑而不解者,大师献策。其风也清,其气也爽,其人也乐,其志也强。相与誓曰:扎根南国,同期未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文化浸润,自信满满</b></p> <p>赵全明(海南省农垦中学):</p><p>中华文明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厚重的文化传承使我们产生自信,海南教育要自信的迎接自由贸易区的到来。</p> <p>段光军(洋浦新英湾小学):访名校,学大师,术高超。进头脑,化行动,展未来。</p> <p>王宇(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琼崖精英荟聚古城问“道”,问管理之“道”、德育之“道”、课程之“道”、课堂之“道”、文化之“道”,古城琼崖交融汇通,发酵升华,寻得理想的育人之“道”。</p> <p>肖世琥(海南省农垦中学):通过这一次学习与交流,一是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积累能使教育教学更有底气,创新能使教育教学更有生机;我想说带着问题学效果应该最好的,三是相信能进一步丰富自己创导的“三三三”学案教学法的教学主张,11月25日在三亚四中与陆海峰工作室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欢迎大家到会交流指导。</p> <p>王嫣雪(海南省华侨中学):感谢研修访学,沉淀学科思想,幸福教育人生,努力成为一束光,点亮自己照耀他人!</p> <p>王贤德(海口市第四中学):此次西北研学之行,亲润秦晋深厚文化底蕴,感受红色基因魅力,看到教育理念的践行,提升了教育思想境界,坚定教育梦想的追求。</p> <p>陈波(海口市第一中学):</p><p>三秦三晋,史韵悠长</p><p>长安晋阳,秋意盎然</p><p>遍访名校,推陈出新</p><p>琼崖先生,孜孜以求</p><p>学无止境,春泥护花!</p> <p>林尤谊(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 ) : </p><p> 西安与太原教育之旅,让我整体感悟了名校顶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模式和课程体系,深受启发;特别遇见了名师落地课堂的实践经验——西安小学的绘本阅读教学与山西实验小学的数学好习惯培养,正好为我们近期推动的阅读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提供了学习借鉴的优质资源;即时与名师建立后续交流方式,收获友谊,延续学习,努力入心见行,借助平台分享学习资源,扩大访学效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课程建设再思考</b></p> <p>李红庆(海南华侨中学):名校都有知行合一的校训,有甘于坐冷板凳的一批人,有长远规划并实之有效的课程体系。高端访学是突破特级教师发展瓶颈的最好办法,应经常开展。</p> <p>陈胜全(北师大万宁附中):</p><p>访名校,听讲座,收获多多。用两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感悟,那就是:视角和变革。要多视角看待学生,多视角开发课程,多视角审视教学,多视角思考管理。这样,变革的方向就明确了,变革的措施就清晰了,变革的效率就提升了。关于太原十二中老师提出的新课程内容增多而课时不足的问题,可多视角寻找变革办法,如从课程看,以课标为指导,可从重组课程、整合教材变革;从课时看,以高考评价为依据,可从动态课表、弹性课时变革;从学生看,以选择性学习为指向,可从分类选课、分层走班变革。</p> <p>陈顺(白沙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p><p>访学四点收获:</p><p>一是认识,这6天来各位特级教师相随相伴,有缘认识各学科各学段特级教师,思维交流,智慧碰撞触发联想。</p><p>二是感悟,访学7所学校,从幼儿到高中跨越大,跨学科多的学习,领略校长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站位高,思维活,有思想,重行动,抓落实因校而定各有特色启发深刻。</p><p>三是思索,本次访学更多的思考是学校课程设计特别是校本课程系列化,走进西安小学,山西实验小学,课程设计不仅丰富更是易操作,接地气,学生全面发展好。实现我因学校而成长,学校因我而骄傲的办学目标。因此,访学引发我最大的思考是如何设计学校课程?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做好评价?做好特色课程,突显自己教学主张"绿色语文"的特色。</p><p>四是课程融合有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要做到有机融合。因校而定,因人而.定,学校课程设计越丰富,学生学习越幸福,越快乐,越精彩。教师专业成就更加出彩。访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p> <p>胡继云(澄迈中学):这次访学对我有三个收获:一是拓宽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知识面。王跃群教授高屋建瓴的讲座,让我理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八次课程改革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具体内容。二是加深了对“眼中有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含义的真正理解。三是提升了对西安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刘跃红老师治教名言“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学生的高度”的认识。</p> <p>梁万章(儋州市第五中学):通过这几天的西安、太原访学活动,体现到了陕西、山西教育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集团化办学等),创新办学机制。他们通过实施“名校+名师”,“名校+弱校+新校”工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以此次交流学习活动为契机,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进学校管理方式,为提高海南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自由贸易港贡献自己的力量。</p> <p>刘剑(海口实验中学刘剑):</p><p>课程改革任重道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活力校园溯源</b></p> <p>周敏(万宁中学):为什么在幼儿园小学里活泼开朗积极表现的孩子到了高中就失去了表现欲和创造力?我想除了客观上高考的压力,我们要常常反思:我们的课程是否脱离了学生的需求特点?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否忽略了学生这个中心?是否忽视了课堂的互动与生成?而课程应由学生生发,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评价方式应有真实情境多元多样等,幼儿园和小学坚持得非常好的这些理念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p><p> 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说: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幼儿园学到的。而我要说,我们做高中教育的真要从幼儿园保育院和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p> <p>张青宁(国兴中学):几天的访学从幼教到中学,感触颇深。作文一名高中教师,以前的学习只关注中学,对小学的了解都不多,更不用说幼教。但是这次访学,让我感觉教育是相通的,无论幼教,小学或中学,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是孩子。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才能让教育真正的发生。在分数至上的教育中,我有时太过于急功近利,忽略学生本身,也忘记了教育的本真,最终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差,其实我更应该找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千万不可急于求成,采用题海战术,要尽量保留学生从幼儿园,小学所培养起来的兴趣,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的成长一以贯之,这样才能培养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我们常说,“先做人,再做事”,但在学校,我却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学生,于是高分低能,高分无德学生以及高分但心理脆弱的学生出现了,这一切便促使我深入思考:</p><p>1、如何在教育中真正落实“先做人,再做事”,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实施?</p><p>2、中学阶段如何更好的保留学生原有兴趣,并充分利用这一兴趣做好因材施教?</p> <p>李晓丽(洋浦第一小学):</p><p>“四有”学校</p><p>1.管理有制度</p><p>2.课程有文化</p><p>3.学生有活力</p><p>4.教师有幸福</p><p>学生要“又学习,又玩耍”;教师也要又工作,又生活。</p> <p>马艳龙(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 :</p><p>感悟:通过专家报告,名校访学,深知特色学校之所以特色是因为都能以课程引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和启迪孩子的思想,可见课程建设和文化建设对办好一所特色学校的多么重要。</p><p>思考:如何结合自己学科来建立孩子的文化自信,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p> <p>邢述评(海口实验中学):各学校具有新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理念突出特色,值得学习。不忘初心,传承文化,以德树人,值得铭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各学科的优点相互整合,突出特色。</p> <p>纪迎春(澄迈县教育局):</p><p>本色不变真教育,不找借口、不找理由,创造一切条件立德树人;</p><p>细微之处见真章,学校管理、课程规划...,精之又精、细之又细;</p><p>活动之中促成长,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成长活动中。</p> <p>林尤雄(文昌研训中心):</p><p>踏上这片古老土地,</p><p>传承华夏千年气脉。</p><p>探访秦晋育人慧智,</p><p>共商琼岛教育佳酿。</p><p>课程,要像水一样融入生活。</p><p>课堂,要像玩一样有趣有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创新,学校的工作样态</b></p> <p>肖龙胤(定安中学):</p><p>1.学校要实现有效管理,必须明确职责,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中层干部出方案。</p><p>2.课程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根据学校实际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将各项教育活动融入课程之中。</p><p>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p> <p>黄艳(文昌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p><p>一、聆听专家及同行分享的收获</p><p>1.课程设计要注重以生为本,善于整合资源,胸有家国情怀,着眼国际视野。要立足当下,也要预测未来。</p><p>2. 做事要专注于一处,要专心于自己手上的事情,才有可能达到最专业的状态。</p><p>二、有感于同行前辈们的赐教</p><p>1. 对整个教育行业的看法,要进行跨越时代的纵向联系,还要对不同区域进行横向对比,才能更加了解教育的本质。</p><p>2.要弄清楚教育与制度的关系,要理明白教育与管理的联系,才能学会透过社会现象看教育的本质。</p><p>三、最深切的收获与感受</p><p>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感恩此次访学之旅中经历的人和事。</p><p>2. 我的反思: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教育的路在前方,教育的路更在脚下。</p> <p>王红军(东方市教育局师训中心):</p><p>“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五天的参访学习,结合自己的本质工作,需要我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p><p>1.德育 德育就是“育德”,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和魂,不论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学生习惯养成,我们海南还需要做很多工作。</p><p>2.课程 参访的学校都在研究课程、开发课程,而我们的课程建设还处在“萌芽”状态,这是我应该要做的。</p><p>3.评价 教育评价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用科学而又适合的评价才能助推教育发展,西安和太原的学校师生精神面貌、职业精神、专业成果等就是最好的诠释。思在远方,行在路上,我们特级教师要先行一步。</p> <p>程时贵(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西安太原高端访学体会:</p><p> 1.集团办学。几所学校都交流集团办学,他们集团办学管理模式,很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p><p> 2.课程建设。各所学校讲的最多的学校课程建设,他们做的很好,更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p> <p>杨锡平(白沙思源学校):说好一段曲,种好责任田,不忘初心,努力把白沙思源这所教育扶贫学校办好。</p> <p>谭明(琼海实验小学):煌煌西安,锦绣太原,两座历经兴衰的千年古城,我们奔赴千里而来,感受沉淀了岁月风华的古城风韵,探访名校贤师,上穷碧落下黄泉,惟愿桃李峥嵘馥郁香。深厚的文化底蕴缔造了六所学校的鲜明特色。西安小学沐浴书香唐韵,西安市第三保育院洋溢田园生活气息,西安市第一中学精心搭建教师工作室网站,西安市高级中学以家国情怀塑心,西安市育才中学发扬延安精神,山西省实验小学推行“活力教育”,雨后春笋般的德育课程、阅读课程、习惯养成课程立足孩子发展需要,为孩子铺就健康快乐成长之路。拳拳赤子心,殷殷教育情。几位校长和教授以教育强国为己任,为教育事业深耕细作,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教育情怀,令我深受触动。万里江山皆杏坛,丹心热血沃新花。我们将把研修所得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转化成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动力,携手并肩,共谱教育的华美乐章,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助力海南教育的腾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五、未来行动方案</b></p> <p>冉茂娟(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通过这次陕晋两地的高端访学活动,更加明确了今后教研工作的方向——做真而实、乐而巧、精而深的教研。</p> <p>刘祖元(万宁二中):</p><p>出岛入关访学悟道,教学改革畅想未来,活力课程优雅格致,学会改变行稳致远。</p> <p>何丽(海口市港湾小学):</p><p>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辗转西安、太原两地,步入三类学校,不同的名校、各级名师闪烁着共同的特质"初心不改、以生为本、事必作细、坚持创新",观、听、思、寻中种下了五个美好的愿望:一切归零、显风格、亮主张、带团队、创课程。</p> <p>范效彬(琼中思源实验学校):</p><p>1.走出去,寻找教育的加速度</p><p>2.请进来,倾听花开的声音</p> <p>曾春宝(乐东中学): </p><p> 五天的‘’两西‘’访学概括为四个字一一感动、感恩。</p><p> 感动于王越群教授:知如泉涌,文如泉涌,思若泉涌。三个小时接地气的报告让我如坐春风; 感动于西安市第一中学史建奎校长的复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虚若谷。有这样‘’高富帅‘’、亲和力的校长办不好一所好学校恐怕也很难; 我也感动于西安育才中学刘震文副校长的反思,特级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带班能力。我在反思:我的特色在哪?我还感动于太原市实验小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一一小题大做,细中见真,细微之处是真情; </p><p> 感谢海南省特级教师工作站搭建访学平台,感谢关主任帮我争取外出学习机会,感谢各位的相伴。</p><p> 一句话,访学之旅,收获满满,感动于心,感激不尽。</p> <p>林朝阳(琼中县第一小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考察西安、太原六所名校,补充能量,感触良多,引发思考:</p><p>1.我校走过了67年的办学历史,如何做好传承和创新,增强学校的新鲜感,让师生对学校的未来充满希望;</p><p>2.基于学校实际,如何用课程引领学校各方的发展,发挥课程全面育人的教育功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要静心修炼,提速前行!</p> <p>陈素梅(海口市教育研训院):在同一个时空里,作为学生、老师和学校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成长主体。他们需要怎样的成长、如何成长、怎样的成长更为高效等,是成长研究的核心问题。从重庆到西安,在近半个月的行走中,我走过了许多学校,听过了许多名校长、名师的汇报,也引发了许多比较性的思考:所有的成长一定是基于主体的起点的切合实际研究,基于成长目标的确定,也必须基于对主体的成长路径进行合理们规划,所有的成长都必须给予时间和空间上的留白,同时,能还应给予“阳光、空气与水”的支持,学习组织和隐性知识的研究更应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各位“特老”们,海南见!</p> <p>关心凤(省教培院):</p><p>1.做好此次访学活动的“学思践悟”工作,提升、提炼各位专家及海南教育的“特质”,共同推进海南基础教育的发展。</p><p>2.期望大家做好特级教师“传帮带”及资源建设、共享工作,培养更多的人,做更多有意义、有成效、有影响力的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