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瑶池-黄龙五彩池

缘来是你

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岷山山脉南麓 ,距成都450公里,距九寨沟120公里。历经千百年岁月形成的地表钙华蜿蜒在雪山峡谷中,宛若黄色"巨龙",故得名黄龙。黄龙海拔在3000米以上,3000余个碧透斑斓的彩池,宛如五彩珍珠镶嵌在原始森林中,被誉为"人间瑶池"。 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临涪江源流--涪源桥,是一条长7.5公里、宽1.5公里的缓坡沟谷。沟内布满乳黄色岩石,远望好似婉蜒于密林幽谷中的黄龙,黄龙沟名即来源于此。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黄龙寺,用以奉祀黄龙。 五彩池是位于黄龙最上端的钙化彩池群,共有693个钙池,距入口4166米。这里,青山吐翠,5588米高的岷山主峰雪宝鼎巍然屹立在眼前,漫步池边,无数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彩池宛如盛满了各色五彩颜料的水彩板,蓝绿、海蓝、浅蓝等等,艳丽奇绝。 池水,随水的沉积物、池坝的颜色、光的折射度、池的深浅而变得多姿多彩。由于光线照射的种种变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彩斑斓的 “五彩景象”,成为黄龙风景区一大秀丽景观。 随着地势的高下和地形的起伏,结成的钙华呈阶梯状叠置。 漫山遍野的灰华围堤,围成各种妙趣天成、形状绝妙的水池,大者亩余,小者仅一二平方米。在三维窨上展开,高低错落,层层相连,就是如今游客看见的钙华梯池了。 五彩池池堤低矮,错落有致,汪汪池水漫溢,远看块块彩池宛如片片碧色玉盘,在阳光照射下,白、紫、蓝、绿,浓淡各异,色彩缤纷,极尽美丽娇艳。 由于水是富含钙离子,水流缓慢,所以经过长年的沉积,水中渐渐生成不同形状的沉积。 湖水色彩的起因,主要源于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太阳光或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而成的复色光,在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减小。 池坝形态各异,有弧形、扇形、裙边形等,排列参差错落,层叠而上,恰似一幅“人间瑶池”的立体油画,天生 一首“圣地仙境”的无言情诗。 彩池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山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沟内原有前、中、后三座寺庙,前寺现仅存遗址;中寺共五殿,占地约5100平方米,现存观音殿及殿内十座罗汉塑像位于黄龙沟尽头海拔3558米占地2100平方米,庙宇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相传黄龙助禹治水有功,后人为祭祀而在此修庙立碑。另一说是因黄龙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黄龙寺。现寺内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态安详的黄龙真人座像。 湖水的洁净度和透明度极高。 雪宝顶山终年积雪,山腰岩石嶙峋,沟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海子有108个,尤为著称的是四海:即像明镜般的东南圆海,势如城郭的西南方海,形似弯月的西北半圆海,宛如金字塔倒映的东北三角海。雪宝顶山麓花草遍布,灌木丛生,松柏参天。这时生长着大量的贝母、大黄、雪莲等名贵药材,同时也是青羊、山鹿、獐子等珍贵动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几万年来,黄龙沟四周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表水不断流淌下来,渗入冰碛物中,在松散的石灰岩下部形成浅层潜流,并在流动过程中溶解了大量石灰岩的碳酸钙物质。随后,饱含碳酸钙质的潜水出露地表,形成无数小溪散流而下。<br>这时因水温和压力降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钙又结晶析出,淀积于植物的概茎、倒木或落地枯枝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厚数十厘米、高10余厘米至2米不等的坚固的碳酸钙围堤。 盆景池由一组近百个水池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随树的根茎与地势而变,堤联岸接,活水同源,顺势层叠;池底呈黄、白、褐、灰多种颜色,池面澄净无尘,望若明镜;池旁池中,到处是木石花草,翠柏盘根,山花含笑,野果缤纷。这一片绚丽的景观,俨然天设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园艺师们也叹为观止。 这一片景观,还有紧傍森林的明镜倒影池、掩映于杜鹃花丛间的婆萝彩池和拥有彩池500多个,钙化景观中色彩最为丰富的争艳池。<br><br> 九寨沟的湖水呈现艳丽的蓝绿色,说明湖水中短波长的散射远大于长波长,这就是瑞利散射效应。瑞利散射效应在九寨沟的湖水中之所以尤为突出,主要是因沟内植被郁闭度高、水循环条件较畅通以及石灰华对悬移质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 瑞利散射效应在九寨沟的湖水中之所以尤为突出,主要是因沟内植被郁闭度高、水循环条件较畅通以及石灰华对悬移质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 黄龙沟以它"奇、绝、秀、幽"的自然景观而蜚声中外,它酷似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藏民称之为"东日·瑟尔磋",意为东方的海螺山(指雪宝顶)、金色的海子(指黄龙沟),并沿袭着一年一度盛况煊赫、波及西北各省区各族民众参加的转山庙会。 黄龙沟连绵分布钙化段长达3600米,最长钙化滩长1300米,最宽170米;彩池数多达3400余个;边石坝最高达7.2米。黄龙五彩池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